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代善父子为何总是受罚?

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代善父子为何总是受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1/15 12:46:23

性格宽柔的大贝勒代善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随在皇太极的鞍前马后,其子岳托、萨哈廉等人也紧密地围绕在皇太极周围。在皇太极称帝的过程中,大贝勒代善父子绝对是积极拥戴的有功之臣,然而代善父子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罚,而且被罚得很窝囊,直到代善的两个儿子都死去,皇太极才不再处处为难代善。

网络配图

那么,皇太极老是找茬“收拾”忠心耿耿的代善父子却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这爷儿几个和皇太极暗中较劲的几个回合——

【第一回合】

大贝勒整小动作捅皇太极的肺管

皇太极撂挑子逼群臣给代善定罪

其实,对于大贝勒代善,皇太极的感情是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宽柔的代善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随在皇太极的鞍前马后,其子岳托、萨哈廉等人也紧密地围绕在皇太极周围。但也正因为这样,代善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汗国二号人物,皇太极也不得不事事对这位王兄礼让三分。

对于代善,皇太极总体上是礼待和尊重的。而深谙韬光养晦之道的代善,却不时会搞一些令皇太极不那么舒服的小动作,证明自己的存在。

天聪九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后金群臣出猎,代善父子随行。途中,代善因两子生病安置,营寨与皇太极的御营之间相隔稍远。恰在此时,一路随行皇太极的哈达公主莽古济借故辞别,欲先行返回沈阳。

当莽古济途经代善的军营之时,代善命福晋将其邀至营中,盛情款待,临别,又赠以大量财物。这下,可捅到了皇太极的肺管。

莽古济与莽古尔泰、德格类乃同母所生,十二岁时被努尔哈赤嫁给哈达部首领武尔古代为妻,因此又被称为哈达公主。同胞兄弟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莽古济难说对皇太极没有意见。

莽古济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代善的长子岳托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妻。就在这次出猎前不久,豪格提出要娶林丹汗遗孀伯奇福晋为妻,皇太极与诸贝勒集议后予以批准。莽古济对此极为不满:“吾女尚在,贝勒豪格何得又娶一妻也?”满洲贵族一人娶多妻,是当时社会的正常现象。人走在路上怨路不平,其实是人心不平。莽古济是在借此发泄心中对皇太极的不满。

因为心情不爽,莽古济借故提前回沈。偏在这时,一向并非与莽古济关系要好的代善竟然做出如此与之亲善的举动,让皇太极很生气。他立刻派人到代善营中兴师问罪,大加斥责,并迅速离开营地返回皇宫,让前来负荆请罪的代善父子扑了个空。

皇太极还宫后,关闭了皇宫大门,不许诸贝勒大臣进见,并威胁群臣:“朕将杜门而居,尔等别举一强有力者为君,朕引分自守足矣。”撂挑子了。这种几近小孩子耍无赖的做法立即奏效,后金群臣在片刻之后就为代善父子议定了四条罪状,并公布了处罚决定:革除代善大贝勒名号,并削和硕贝勒爵位,夺正红旗下十牛录人口,罚银万两,罚马九匹。其子萨哈廉罚马十匹,罚银千两,夺两牛录人口。

然后,所有人等一齐跪请皇太极出宫视政。皇太极在这一回合中取得了胜利,气消了之后,下令宽免代善、萨哈廉,罚款了事。

【第二回合】

大贝勒次子杀人报假案长子还敢求情

皇太极大做文章先定死罪再大度赦免

皇太极的近乎小家子气的做法,其实也是不难理解的。在政治格局中,为了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态势,打压是必要的。

网络配图

在皇太极称帝的过程中,大贝勒父子积极拥戴有功,代善被晋封为和硕礼亲王,岳托晋封为和硕成亲王,兼管兵部事务。父子的势力和威望日升。这让皇太极不禁心生警惕。

崇德元年农历八月初四,代善次子硕托向刑部自首,报告家中有一奴婢,因为遭受责打而自杀身亡。刑部奉命审问此案,却发现原来是硕托杀人灭口。皇太极接到奏报后大怒,下令将硕托罚银一百两,并将其属下三牛录人口划拨到成亲王岳托的名下。

处于危险之中的岳托并不自知,因此当二弟硕托请求他向皇太极代为求情,将所夺三牛录人口中的一位妇人(其子女的乳母)开恩赏还时,岳托暗中授意部下——兵部心郎穆成格向皇太极做了奏请。

结果,皇太极抓住这件小事,大做文章,命令诸贝勒大臣等集议成亲王岳托之罪。为了将打压做得不那么明显,不惜将自己的长子豪格当做陪衬牵扯进来,罪名是“与岳托结党,不听皇上的话,心生怨意。”

善于揣摩皇太极心理的群臣对岳托又往事重提:其一,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莽古尔泰因罪被罚之时,岳托表示了相当的同情;其二,正红旗部下的马匹劳累过度而死,岳托却以在战场上受伤而死上报;其三,此次审问硕托,岳托故意包庇;其四,离间皇太极与其长子豪格的关系。在最后议罪的时候,一半的大臣认为应当处死,另一半则认为应当监禁并抄家。结果皇太极在处理上却表现得十分大度:将岳托、豪格两人免死,并免幽禁,只革去二人亲王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并予以财物上的处罚。

皇太极还发表了一番感慨:“他们在侍奉我的时候虽然心怀二心,但是如果我对他们进行诛戮的处罚,我将会身背恶名。他们中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是我的侄儿,虽然儿子庸愚、侄儿嫉妒,但我若以雍容大度之心来对待他们,也足以感召他们了。”

【第三回合】

大贝勒儿子、属下当众表示对皇太极不满

皇太极对群臣集议定死罪的结果一笑了之

岳托还是太年轻,官场上的历练少,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怎么就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被降职、罚款?对皇太极不由心生不满。

网络配图

第二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皇太极率领满、汉、蒙古诸贝勒、大臣到演武场校射,岳托节外生枝,对皇太极说:“臣不能执弓。”皇太极微微一笑,好言相劝:“你有旧伤,就慢慢地拉弓射箭,做个样子就行了。如果你不射箭,其他诸王、贝勒、贝子等人就更不射箭了。”

岳托无奈地站起来,走到演武场中间。当他拉弓的时候,不小心将弓掉在了地上,围观的蒙古诸部将士哄堂大笑,岳托恼羞成怒,转身将弓向众人扔去。陪在皇太极身边的代善惊出一身冷汗,但是已经来不及阻止。随后,岳托以“素志骄纵,妄自尊大”等罪名被群臣集议拟死刑。皇太极心中明白岳托是怎么回事,下令免除岳托死刑,但将其兵部的差事解除,由贝勒降为贝子,罚银五千两,并暂时不许外出,在家中闭门思过。

转眼又是一年,崇德三年农历二月,皇太极亲征喀尔喀,到博落尔济时,因为马匹疲乏,就命令大臣雍舜、伊孙等带领部分马匹先行返回,其中包括皇太极的两匹马。在返回的途中,众人就如何妥善饲养皇上的两匹马召开了一次主题会议,代善属下正红旗部将觉善对皇太极惩治代善父子心怀不满,在会上发言说:“既然大家这么在意,为什么不将皇上的两匹骏马用轿子抬回去?”

众人闻听大惊,将觉善押送到刑部问罪。管理刑部事务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不敢怠慢,又不想轻易得罪代善父子,因此遍查此前卷宗,终于找到了正红旗伊希达、恩克两人也曾发生过类似案件。济尔哈朗遂以“一旗中出此类三大事,非我部所能独审”的借口向皇太极作了奏报。皇太极对济尔哈朗的用意心知肚明,命令召集诸贝勒大臣集议此案。

群臣集议的结果是:和硕礼亲王代善中怀悖乱,有怠慢皇上之心,因此其下属官员才敢有如此无礼的举动。应将代善革除亲王爵位,并没收他所拥有的人口;觉善罪该万死,应处死刑,家产抄没归官。结果呢?皇太极却对群臣集议的结果一笑了之,命令将代善、觉善两人宽免。

既然达到了敲打代善的目的,就应适时表现出应有的大度,皇太极的为君之道,看来已经炉火纯青了。

【皇太极VS代善】

涉及亲情真情流露涉及王权毫不留情

事功与人性,经常会悖反。这在皇太极与代善之间,表现得尤为微妙。

网络配图

崇德四年底,皇太极带领众臣前往叶赫地区打猎。代善马失前蹄,伤到了脚。皇太极跳下马,亲自为代善裹伤,给他敬酒压惊,并流下了眼泪说:“大哥年纪大了,我再三劝你不要骑马,你为什么不善自珍重呢?”

说完此话,皇太极宣布罢猎返还,命代善坐轿缓行,并亲自护送代善回家。有人说皇太极这么做是收买人心,其实也不能不说是兄弟情深的自然流露。

但涉及到权力政治又是另一码事了。皇太极即位后,曾经作出一项规定,限制诸王贝勒的侍卫人数。代善却做出了一个赌气的举动:有一天,他不带侍卫,自己牵着马,腋下夹着褥垫去见皇太极。显然是故意做给皇太极看的。皇太极看后,未置可否,这位大贝勒也就无趣地回家去了。

皇太极称帝的第二年,代善违反规定,为自己多配了十二名侍卫,并说,皇太极的护卫也超过了定额,逼得皇太极当众对证,最后,证实皇太极的侍卫人数不但没有超额,反而还不够定额。群臣集议,拟将代善亲王爵位革除,并罚银一千两。皇太极下令对代善予以宽免。但一个月后,将参与审问此案并在审问过程中偏袒本旗礼亲王代善的户部承政恩克诛杀。

崇德二年,在一次战后点评时,皇太极认为:“诸王以下,诸将以上,多违法妄行,命法司分别议罪。”刑部审议后,认定处礼亲王代善以下共计六十四人犯有不同程度的罪过,分别判处二十四人死刑,十三人撤职,五人鞭刑,二十二人罚款处分。这其中,有皇太极的儿子、哥哥、弟弟、侄子、驸马,这些皇亲国戚占到受处罚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后,从代善开始,这些人全部受到了处罚。

代善父子的尴尬境地一直持续到岳托病逝方告结束。崇德四年农历四月,正在征明途中的清右翼军主帅扬武大将军岳托在攻克济南之后,不幸染上天花病亡,时年四十一岁。

其时,代善另一子萨哈廉早已因病去世。代善一系势力大减,再也无力让皇太极有危机感。

从此以后,皇太极不再处处为难代善。

大清也进入了帝权独尊的时代。

沈阳故宫博物院特供本报稿件

标签: 皇太极代善父子

更多文章

  • 李鸿章 一个被污蔑了百年爱国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鸿章

    鸿章的一生满是悲壮和凄凉的,他以外交能手自负,却无法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遭遇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网络配图他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他被西方誉为“东方伸斯麦

  • 他是三国最恐怖的皇帝:将淫乐窝变成屠宰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皓,三国

    说起荒淫残暴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乏其人。然而,像三国时期吴国的末帝孙皓这样,干脆把皇宫变成恣意妄为的“淫乐窝”和令人胆寒的“屠宰场”,并将二者同时发挥到“极致”,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无人能出其左右的。他在皇宫内每天交替进行着两件事:淫乱和屠杀,近乎变态狂魔。行径之可怕,令人发指。孙皓(三国时期

  • 多尔衮正当壮年突然去世 只因纵欲过度?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网络配图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一带,辗转来到北京,居留一年之久,被清政府礼送回国。

  • 北宋“十大开国元帅”的人品和最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十大开国元帅

    1、石守信宋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为太祖副手。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极。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已

  • 解析一代枭雄窦建德之死:成王败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解析一代枭雄窦建德之死

    窦建德最后是死在唐朝李渊父子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所谓成王败寇,窦建德作为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失败者,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你死我亡,自古就是这样的规律,但是窦建德到底是一个英雄。网络配图窦建德是怎么死的窦建德一生出身草莽,他作战英勇,性情温厚,比很多农民起义的首领都要强很多,在隋末起义的大潮中,窦建德是其中

  • 纪晓岚一日能吃十斤肉 爱吃零食不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纪晓岚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书上说纪晓岚一生米不入口,面食偶尔食之,三餐以精肉为主,配以茗茶一壶,一顿能吃上两三斤肉,

  • 雍正为何要圈禁忠心辅佐自己的功臣隆科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隆科多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隆科多曾自

  • 汉成帝为讨赵飞燕姐妹欢心 两次处死自己幼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成帝

    赵飞燕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此处的“瘦”,不是皮包骨头的意思,而是飘若天仙、轻若无骨那种韵致。走路一摇三摆,风拂杨柳,万种风情,胜过现代T型台上走猫步的模特儿千倍,不是因为绝代丽人的特质,她才不会被皇帝老儿看中呢。批判这样的美女,有点于心不忍,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

  • 宋江为何要毒死对他忠心耿耿的李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

    李逵为梁山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死在征战阶段,却死在了相对来说的和平年代,尤其是死在他最崇拜、最信赖的人宋江手里。众所周知,李逵把宋江当作最可信赖的朋友,把宋江的话句句当作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宋江为了邀朱仝上山入伙,要李逵杀小衙内李逵就杀小衙内。要李逵打死殷天锡为柴进报仇,李逵就无条件

  •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核心提示:一天,有人从濠州捎来一封信,是孩子时的伙伴写的,劝他到红军队伍里来。背地里读了,越发一肚皮心事,在大殿上踱过来,踱过去,以口问心,以心问口,反复计较。猛然省悟,把信就长明灯烧了,还是下不定决断。过不了几天,同房的师兄偷偷告诉,前日那信有人知道了,要向官军告发,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赶快上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