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4/1/19 17:12:40

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

李渊在对儿子们的态度上,非常耐人寻味。他一方面谨遵“立嫡以长”的古训,把太子之位赐予长子李建成。但另一方面,他在开国战争中却对李世民委以重任,多次让他独当一面,担任重大战役主帅,使得李世民的威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使得他日渐与太子建成分庭抗礼。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玄武门之变”爆发,兄弟之间拔刀相见,血染皇宫,最终李世民成为胜出者,李建成和得力助手李元吉同时遇害。这场皇储之争,以李世民的完胜而告终。

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历代的历史编写者们,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这种倾向。从很多记述唐朝历史的史书记载来看,对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德行才干的描述,几乎到了两极分化的地步。

李世民被描绘成一个英明神武的天纵奇才,料敌如神,百战百胜,文武全才,所向无敌,还虚怀纳谏,大肚能容,几乎没有任何缺陷。而李建成的形象则显得猥琐阴暗,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会躲在人背后搬弄是非,鼓捣阴谋诡计,一副无能平庸的小人嘴脸,德行与才能都远不如李世民。

比如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的霍邑之战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时参加,但各种历史资料对二人的表现,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描写。《旧唐书》记载,当时唐军围攻隋朝名将宋老生坚守的霍邑,久攻不下。

《旧唐书》记载,李渊觉得胜算不大,“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准备退兵。李世民却极力劝谏:“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认为应该坚持进攻,有进无退。

最终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继续攻打霍邑。为了把宋老生引诱出城,李世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数骑先诣其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者,以激怒之”,带领几个骑兵到城下挑战。

宋老生果然上当,打开城门大举出击,向唐军反攻,李渊指挥众将迎敌。结果李建成心慌意乱,居然当场坠马,险些被敌军杀害,幸亏被左右相救。而李世民表现神勇,“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俨然是一代战神,只带着两个骑兵就冲断宋老生队伍,立下首功。

但在唐朝第一手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此战的记载,却大相径庭。《大唐创业起居注》作者是唐朝史官温大雅,是唐朝开国功臣,从李渊起兵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他在开国战争中随时记录的耳闻目睹的真实见闻,属于可信度极高的第一手记录资料。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向李渊献计献策的并不是李世民一人,而是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书中记载,“大郎、二郎帝曰:老生出自寒微,勇而无智,讨捕小盗,颇有名声”,“若不出战,死在不疑。轻骑挑之,无忧不出”。

其次,冒着生命危险担任诱饵的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大郎、二郎各将数十骑逼其城,行视战地”。大战中,李建成根本未坠马,而是和李世民一样奋勇冲杀,“大郎、二郎依前部分,驰而向门。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鼓未及动,锋刃已交,响若山崩”,在此战役中,从始至终,李建成不仅和李世民一样全程参与,而且功劳丝毫不逊色于李世民。

由小及大,由此可知,后世史书中,对当了皇帝的李世民进行了刻意美化与夸张,而失败的李建成,则遭到蓄意曲笔丑化,才能功业都被抹煞。实际上,从唐朝第一手历史资料可以看出,李建成的才能并不比李世民差。探寻更多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历史知识,请阅读《唐朝那些事儿》。

参考资料:《大唐创业起居注》《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李建成唐朝

更多文章

  •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斯,秦朝

    还不知道: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

  •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延,蜀汉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

  • 邓方: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方,蜀汉

    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邓方是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邓方是南郡人,后出仕刘备,任荆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

  •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张飞

    还不知道:若是单打独斗,三国中有多少人能战败张飞?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英雄辈出,大家最喜欢的莫过于刘备的五虎上将。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关张三兄弟中,张飞虽然排在最末,并不就是说张飞的武力不如关羽。其实张飞的战斗力

  •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汉朝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

  •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惔,东晋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

  •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谢裒,东晋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

  •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皇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

  •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由校,明朝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不仅榜上有名,还很"奇葩",人生经历也称得上"神奇",不妨说道说道。一、"咸鱼翻身"的庶长子原来他是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的庶长子。按照祖制和他本人的品德能力志向,原本是不可能登基称帝

  •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文正,明朝

    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文正虽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但是他的亲侄子,在洪都之战死守近三个月,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可以说是老朱家的千里驹。那为何朱文正最后被朱元璋囚禁而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