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被冤杀案真相:最先出头诬告岳飞的是他

岳飞被冤杀案真相:最先出头诬告岳飞的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40 更新时间:2024/1/8 1:11:51

南宋抗金爱国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不是战死于抗敌战争的沙场,却冤死于本朝人的诬陷和屠刀。岳飞冤案的平反昭雪过程,曲折不顺。其中的诸多原委,尚有续探之余地,由此涉及的是非原则问题,更有申论之必要。爰奉拙文,识者正之为盼。

一、凶手众多,岳飞被害

岳飞罹难,考论者很多,然偏重于围绕宋高宗秦桧孰为元凶、孰为帮凶。此固必要。然对其他帮凶和主动、被动附合助成冤狱者,有所忽略。从中关涉的和战之争、公私之分、人性大暴露,尤须深究再论。

网络配图

岳飞枉遭杀害,元凶是宋高宗,主要帮凶是秦桧,史料的论述是比较清楚的,不必再辩。

尚可注意者,还有一批帮凶。

(一)武将中的帮凶

武 将中的第一帮凶、陷害岳飞的急先锋,是怯于抗金而勇于内斗、附会和议而欲独揽军权、自私自利而不顾大局的四大名将之一的张俊。是他,秉承宋高宗和秦桧的旨

意,首先发难,谋害韩世忠不成,恼羞成怒,转而谋陷岳飞。正如岳珂所言:“先臣之祸,造端乎张俊。”

还有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重要帮凶,是宋高宗最为亲信的高级将领殿前都指挥使杨存中(沂中)。是他出面逮捕岳飞,监斩张宪和岳雲。

如果张俊和杨存中能够像岳飞、韩世忠等高级将领一样,以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为重,以抗金大局为务,精诚团结,誓死抗金,反对求和,抵制宋高宗等人的自毁长城行径,岳飞也不会被陷害惨死。

岳飞的几位部将及其表现,值得特别注意。

网络配图

第一个正式拉开岳飞冤案帷幕的人,是岳飞部将、时任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的王俊。是他,第一个跳出来状告前军统制张宪受岳飞、岳雲指使谋反,并与张宪当面对证,还由此超擢正任观察使。

第二个重要人物,是岳飞离任后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是他,接受王俊诬告状,并转交上级官员①。死后追赠节度使。

统 制官“姚政、庞荣、傅选等”在王俊诬告时都曾附会。姚政、庞荣如何附会,尚难确知。“王俊诣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

张宪谋据襄阳为变……以统制官傅选为证。”[2](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绍兴十二年六月,“翊卫大夫、严州观察使、御前背嵬军同统制傅选言,首先

叙述张宪反状,乞推恩。后进一官(原注:《日历》不见转官指挥。

程敦厚《外制集》《右武大夫、雄州防御使傅选为告捕岳飞下张宪等,除遥郡观察使》,与选陈

乞仗内阶衔不同。当考)以为殿前司副统制”。

统制官董先在岳飞冤案中,被秦桧胁迫到大理寺作证时

说:“曾见岳飞说:我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即不曾见岳飞比并语言。”[1](《稡编》卷24《张宪辨》)似未诬害岳飞,仍受重用,死后追赠节度使。

岳飞部将中,像董先这类既未诬害岳飞、也不公开反对秦桧与“绍兴和议”的循默不争军官,实属多数。

网络配图

上述岳飞部将,有的人为诬害岳飞提供文字材料,如王俊;有的人协从,如王贵;有的人提供旁证,如王俊和傅选;多数保持中立,如董先等。

宋廷炮制并公布的判决书中,给岳飞罗列了四条罪状:

(1)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遛不进:

(2)及于此时辄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相切害者;

更多文章

  • 揭秘:朱元璋屠刀下唯一幸存的功臣信国公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 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 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

  • 隋文帝争养孙儿不成 积怨多年废太子杨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文帝

    公元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在审讯过程中,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居然将太子与他争养第三代的旧事翻出来讲,由此可见他多疑猜忌,好记人过失。这种性格弱点来自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隋文帝精心治国,树立了典范,却不免产生完美主义倾向,眼珠里容不得沙子。他用完美主义目光去审视周边,觉得沙子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猜

  • 三国曹操的笑:历史上曹操笑过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的笑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爱笑、刘备爱哭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统计过,曹操在《三国演义》里一共笑了五十四次。笑是罗贯中塑造曹操奸雄形象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历史上,曹操是否也如此爱笑呢?网络配图在《三国志·武帝纪》里,曹操大概只笑过三次(可能有遗漏)。曹操第一次笑是在听到许劭对自己的评价后。东晋孙盛《异同杂语》

  • 三国个性文人祢衡击鼓骂曹究竟是为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个性文人祢衡

    祢衡击鼓骂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听过这个典故的人都称赞祢衡是一个非常有胆识和才智的人,同时对于他在击鼓的时候破口大骂曹操感到大快人心。这个典故还曾经被改变成了说唱的京剧,从此流传一方。祢衡在当时的文学界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而且又有一手击鼓的好本领。但是在他心中,感觉自己是一名有志之士,一心

  • 明太祖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是因为他身患精神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太祖

    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的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控制局面。据史载;太子朱标对朱元璋的滥杀无辜不以为然,曾多次劝谏。有一天,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捡起来,朱标左观右看,无处下手。朱

  • 揭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命令徐达杀光山东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不过,每个人都有弱点。陈友谅比较狂妄,而朱元璋呢,则比较平易近人,他能吸引很多人帮忙。在军事上,朱元璋处于劣势,可在道义上,他却处于优势。可不,双方打了很久,最终,还是让朱元璋胜了。当然,朱元璋的胜利,更多地出自非军事的因素。但不管怎样,胜利了,就是胜利了。接下来解决张士诚,那就简单多了,朱元璋几乎

  • 铺张奢华的乾隆靠什么维持自己“节俭圣君”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皇

  •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七十万大军为何仍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的兵力有多少,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说投入只有十一万左右,有的人又说投入有七十万人。那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接下来将作出详细的说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袁绍的兵力在那个时候是十分强大的,为何这么强大,是因为他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是什么呢?那就是扳倒董卓,收编他的军

  • 奇闻:朱元璋吃豆腐为何每餐花千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坐拥江山后,尝尽宫中珍馐百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贤淑,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朱元璋坐拥江山后,尝尽宫中珍馐百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贤淑,进言:“大明

  • 南齐皇帝萧鸾竟以佛祖之名推行屠杀同宗计划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鸾

    萧鸾是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的侄子,因父母早亡,他从小就被齐高帝收养。公元493年,齐高帝的儿子齐武帝已气若游丝。临终前,齐武帝立南郡王为皇太孙,任萧鸾为侍中、尚书令,以辅佐皇太孙。齐武帝驾崩后,南郡王登基为帝。按说,身为皇亲贵族且身兼重任,萧鸾应该好好为国效力,以报答齐高帝的养育之恩。然而人的欲望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