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代武官地位低?学者称赵匡胤怕被枪杆子夺权

宋代武官地位低?学者称赵匡胤怕被枪杆子夺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63 更新时间:2024/3/14 18:55:39

从唐代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多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军旅出身的宋朝开创者赵匡胤决定,从制度建设上终结武人的时代。

对五代十国,欧阳修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也就是说,五十三年间,换了五个家族十三位皇帝。被杀的皇帝有八个,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于非命。

枪杆子决定一切的世界,实在太让人绝望了。费尽心机得来的荣华,转眼又成泡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胜利者。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头子来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赵匡胤把禁卫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与此同时,赵匡胤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政变的可能。

赵匡胤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他把武将排除在最高权力中心之外。因此宋代朝廷之上,武官见了文官,总自觉低人一等。《宋史·曹彬传》记载,即使是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引车避之”。

除了给武将戴上枷锁,赵匡胤破天荒地给武器也加上了锁链。

开国十年之后的开宝三年(970),以一条哨棒打下了四百八十座军州的宋太祖颁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法令: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他显然不想再有第二个人用哨棒把他的子孙赶下皇位。

赵匡胤的子孙们十分重视祖宗的这条“祖制”。淳化二年(991)到宣和七年(1125),宋代七次颁布禁止私人藏有武器的各种法律,地域范围从首都扩展到全国,武器种类则从兵器扩展到了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

宋代禁止武器的法令到后来发展到了这样可笑的程度,以至连民间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宋会要辑稿·刑法》载天禧五年诏曰:“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

被史书中的刀光剑影吓破了胆的宋代皇帝对武器的提防,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原因:他成了联吴抗魏绊脚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关羽

    核心提示:船山先生的分析何其精辟,不由人不喟然叹服!既然关羽已成为诸葛亮联吴抗魏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的事,我们又何必为之惊讶呢!网络配图原内容提要: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提出的:“葛氏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的见解虽仅是猜测,但确实很有道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

  • 汉武帝本想让他成为第二个卫青他却投降了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广利

    汉武帝刘彻有个爱好,那就是打匈奴。在打匈奴时,他有另一个爱好,那就是任用小舅子为将。比如,威名赫赫的卫青大将军,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许是看到启用卫青的效果不错,汉武帝就想把这个用人模式推行下去。恰好,汉武帝有一个宠妃叫李夫人,李夫人有一个哥哥叫李广利。于是,汉武帝大手一挥,让李广利也做了将军。咱

  • 汉武帝杀钩戈夫人:要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就得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杀钩戈夫人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例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网络配图当然凡事也

  • 揭秘战国秦将白起“腥风血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起

    自远古时代起,诸侯之间的攻伐、强国对弱国的吞并、皇室之间争夺帝位、外族的入侵、不同规模的农民暴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频繁的战争。而消灭 敌对方的军事力量、占领对方的城市土地,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交战双方的军队拼死搏杀、攻城略地的同时,必然祸及无辜的百姓。网络配图而在古代农耕社会,敌对双方处

  • 你所不知道的清朝始祖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努尔哈赤

    1清太祖 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姓爱新觉罗,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在祖居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

  • 揭秘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刘诚印

    问起慈禧最宠信的太监究竟是谁?人们一般都会脱口而出:李莲英!其实不然,李莲英是后来者,在李莲英前面还有两个人:一个叫安德海,一个叫刘诚印。安德海倒是大名鼎鼎,而刘诚印却鲜为人知。网络配图先说说安德海:安德海早年服侍慈禧,深得慈禧宠信,尤其在咸丰皇帝死后,安德海秉承慈禧旨意,秘密联络恭亲王,为扳倒顾命

  • 揭秘光绪帝到底是怎么度过被幽禁的时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光绪帝

    光绪的幽禁生活:“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宣布光绪帝因为疾病不能理政,自己将再度“训政”。她的这次训政取消了之前“垂帘听政”的形式,直接与皇帝并坐,来面对群臣的上朝听证,可以说此时的她完全独揽了朝廷的大权。网络配图在群臣奏对的时候,光绪帝不能说任何话,只有在慈禧示意皇帝可

  • 同治帝死因:死于性病放浪形骸死时全身溃烂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同治帝死因

    据《百家讲坛》刊文及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慈禧太后》揭秘,虽为万乘之尊,可命运还是公平地惩治了同治皇帝的放浪行为,他死时几乎全身溃烂,恶臭远播,人人敬而远之,他空洞而绝望的眼中满含眼泪。同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于启齿的疮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个总结,却是慈禧重掌朝政

  • 历史上唯一一个“男皇后”:靠美貌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子高

    导读:因为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这个人,不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也不是让汉哀帝断袖的董贤,而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顶级帅哥之首”的韩子高。陈文帝陵墓前筑有麒麟两头,均为雄兽,东西相对。据说最近韩国电影界提到一部影片就要哭死,那就是《王的男人》。当年,这片子

  • 中国皇帝之最:乾隆帝一生共写了41863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皇帝之最

    21.最专情的皇帝——明孝宗尽管很多皇帝都标榜自己专情,但都比不上明孝宗朱樘。他在位期间,只有一位皇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妃嫔。大臣们纷纷上书劝他纳妃嫔,都被他用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他与张皇后是患难之交,恩爱有加。每天两人一定同起同卧,朝夕相处。因此,孝宗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就是后来的明武宗。22.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