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皇帝之最:乾隆帝一生共写了41863首诗

中国皇帝之最:乾隆帝一生共写了41863首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3/12 0:28:39

21.最专情的皇帝——明孝宗

尽管很多皇帝都标榜自己专情,但都比不上明孝宗朱樘。他在位期间,只有一位皇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妃嫔。大臣们纷纷上书劝他纳妃嫔,都被他用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他与张皇后是患难之交,恩爱有加。每天两人一定同起同卧,朝夕相处。因此,孝宗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就是后来的明武宗。

22.写诗最多的皇帝——清朝乾隆帝

乾隆帝喜欢写诗,在位期间臣子为其所编《御制诗集》共5集,434卷。有人统计过,如果把乾隆帝登基前的《乐山堂全集》和禅位后的《御制诗余集》都包括在内,那他一生共写了41863首诗,比历史上大部分诗人的作品还多。他曾说:“每天闲下来后,有时练字,有时作画,作诗是最经常的,每天一定要作几首。”这样看来,他能成为写诗最多的皇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络配图

23.最有文采的皇帝——南唐后主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14年,不算是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阶下囚后,经常用词来抒发国破家亡的离恨与漂泊流离之苦,写出了着名的《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不朽之作,被誉为“千古词帝”。

24.对文化事业最有贡献的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虽然不擅长诗词,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改革了科举考试,规定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极大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他擅长各种乐器,还喜欢作曲,《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还选拔乐师集中到皇宫的梨园里,亲自教授戏曲,所以戏曲演员都自称为“梨园子弟”。李隆基也被尊为戏曲演员的祖师。

25.最擅长书画的皇帝——宋徽宗

如果做一名书画家,宋徽宗赵佶一定不会成为背负千古骂名的亡国之君。在书法上,他首创“瘦金体”,瘦挺爽利,笔法犀利;在绘画上,他开“工笔画”之先河,主张形神并举,诗、书、画、印相结合。他尤为擅长花鸟画,花鸟形象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网络配图

26.最擅长木工的皇帝——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平生最费心思的事不是处理朝政,不是整肃朝纲,而是做木工活。他在位时,外有后金军队的侵扰,内有农民起义,但他全然不去理会,每天躲在宫里以制作木器为乐。他曾经制成一座四尺高的乾清宫模型,小巧玲珑,即便是能工巧匠也难以超越他。当他做木工做得入神时,如果大臣呈上紧急奏章,他就让识字的女官朗读大臣的职位和姓名,然后说:“我都知道了,你们用心去做。”朝廷为之混乱不堪。熹宗去世后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

27.掌握语言最多的皇帝——清乾隆帝

乾隆帝自幼学习汉语和满语,皆能熟练运用。三十三岁时,他又开始学蒙古语,很快掌握了这门语言。他还曾作诗记录自己学蒙古语的经过:“癸亥学谈蒙古语,回番唐古递通多。”五十岁时,由于朝廷平定了回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他学习了回语(即现在的维吾尔语)。六十六岁时,由于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他学了一点番语,也就是藏语的一个分支。四年后,为了迎接班禅,他学了唐古特语,也是藏语的一个分支。每年蒙古、回部、番部派使者进京朝见时,乾隆帝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示慰问。算起来,乾隆帝共通晓五门语言,是历史上掌握语言最多的皇帝。

28.智商最低的皇帝——晋惠帝

西晋的惠帝司马衷可谓历史上最白痴的皇帝。他天生智力低下,即位后更是闹出了很多笑话。有一年夏天,他带着随从在花园里散步,听到一个池塘里传出青蛙的叫声,惠帝便问随从:“这青蛙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感到很可笑,只好答道:“在官地里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里就是私家的。”晋惠帝居然点点头,认为随从说得很对。又有一年大饥荒,饿殍遍地。晋惠帝得知后竟然问:“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典故的出处。

网络配图

29.经历最传奇的皇帝——宋恭帝

宋恭帝赵显是南宋的第七个皇帝。他四岁即位,五岁便和太皇太后成为元军的俘虏。长大以后,赵显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时远赴西藏出家,成为一名僧人。他深研佛法,翻译了很多佛经,成为一位高僧。五十二岁时,他得知了自己原来的身份,感触颇深,赋诗一首,道是:“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元朝统治者从中读出了他对南宋朝廷的怀念和对元朝的谴责,大怒,将他杀掉。

30.最着名的推行改革的少数民族皇帝——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之后,大力推行改革措施,促进鲜卑族汉化。他先将首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控制了整个北方。接着,他仿照魏晋的官制设立百官,并取消王公贵族世袭的爵位。他还禁止百姓穿胡服、说胡语,提倡穿汉服、说汉语。他又下令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带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元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民族融合步伐加快,北魏政治、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标签: 中国皇帝之最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操至死都放不下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自己早已看透了这个男人,年少轻狂时便戏耍别家新娘,逐鹿沙场时仍不忘拈花惹草。即便如此,自己仍然将他挂在心上,初时的爱,最终的恨,爱有多深,恨便有多切。那是男人的时代,女人只是附属,所以,自己只能默默承受着他身边的环肥燕瘦花落花开。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最大的用处或许是生儿育女吧,一直没能生育,是自己心中

  • 逆天太监一年杀死两个皇帝 竟然还当了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宗爱

    咱们今天说的这个人简直比赵高、阎乐还让人不可思议,因为他竟然设计害死了当时的太子,然后又害怕当时的皇帝怪罪于自己,就杀了皇帝,之后呢拥护一位幼帝上位,还被他给杀了,而且在这期间,他的权力简直大的是不行不行的!这个人叫做宗爱,是北魏时期的,据说籍贯、出身不详,是因为犯罪而成为阉人,后来历任办理杂务的职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身世背景吓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

    大多数人知道姜子牙是因为电视机《封神榜》,讲诉的是姜子牙带领众神帮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网络配图 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消灭殷商,成就封神大业。但这毕竟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在历史真实的中姜子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姜子牙是姜姓

  • 揭秘中国的首位皇帝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人皆有才,只是大小有异,门类有别,关键是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因此,机遇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有时候,它比才华更重要。道理很简单,只有机遇才能让人们展示自己的才能。秦始皇的生父异人(子楚),原不过是秦国抵押在赵国的人质。生命无保障,生活更拮据。但是,大商人吕不韦发现了在赵国都城邯穷困潦倒的异人,认为

  • 张居正与海瑞: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与海瑞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已闲居16年。本来明代南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

  • 道光皇帝死前留下的四道遗嘱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道光皇帝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

  • 历史揭秘:刘邦为何封草根父亲为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

    太上皇,中国历史上一种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过世父亲的封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已经过世的父亲,即秦庄襄王异人,但这不过是有“太上皇”封号的开始;真正第一个做上“太上皇”大位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就是说,刘太公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那么,刘邦为什么册封并没

  • 女皇武则天为巩固权力 竟然不让民众吃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多次受到统治者的吹捧,其提倡的不杀生、轮回观念可以说是统治人民极好的思想手段。崇信佛教的梁武帝曾三次离宫出走,皈依佛教。比起他来更离奇的还有武则天,她竟然还禁止民众吃肉,搞起了全民素食主义的荒唐闹剧。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

  • 咸丰玩妓女为何迷上圆明园里的四朵“姊妹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咸丰

    清朝皇帝多好色,当年乾隆就爱游娼寮,“三姑娘”之事可谓脍炙人口。而至咸丰朝后,更有“圆明园四春”之故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话说咸丰当了皇帝后,也是如饥似渴,比他的祖宗好不哪里去。相传,圆明园西边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僧寮,当年就是咸丰秘密寻欢之所,即所谓“圆明园四春”的故事。由于清祖制实行“满汉不婚

  • 揭秘中国历史上战死沙场的两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完颜承麟

    在中国古代,战死沙场者大多均为将军、元帅和士卒,所以我们也就司空见惯了。如果说战死者为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那倒真是新奇罕见,你还别说,历史上确有这样的皇帝,一位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另一位是蒙古国皇帝蒙哥大汗。网络配图一、完颜承麟完颜承麟(?-1234年2月9日),金世祖劾里钵的后裔,金朝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