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秦始皇为何因韩非而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揭秘:秦始皇为何因韩非而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68 更新时间:2024/1/25 5:00:16

春秋战国,风云四起,百家争鸣。逐渐雄起的秦国在除掉嫪毐吕不韦势力之后,开始着手一统六国之事,他的首要目标是韩国,不仅是因为韩国此时最为弱小,更重要的是嬴政想得到一个人——韩非。

网络配图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养尊处优,自幼便饱读诗书,颇有才华。不过韩非有一个作为谋士最大的缺陷——天生口吃。因而韩非说话时,经常心里很明白,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不免让别人听起来感觉没有说服力。不过韩非文采很好,他以长补短,用文字来代替话语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比如,他擅长想象,将道理寓于寓言故事之中,给人们以智慧的迪,为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就包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这些都出自《韩非子》一书。战国时期,韩非的文采除庄子外,可谓无人能敌。

韩非学成归国,此时,韩国已成战国七雄里的末流之国,见此国运,韩非本欲为自己一身才华寻找施展抱负之处,多次上书韩王,希望韩王可以采纳自己“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治国理念,强大韩国。只可惜韩非是千里马,韩王不是伯乐,韩非一腔热血付诸东流。无奈之下,韩非埋下头开始著书,先后完成《孤愤》《五蠹》《说难》《内外储》《说林》等旷世名篇,共10万余字,远超几千字的《老子》、一万字的《孔子》,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网络配图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韩非的才能就名传天下了。一日,秦王嬴政读到韩非的著作,不由佩服地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里秦王颇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后秦王发动大军攻打韩国,目的只有一个:让韩王送韩非赴秦。韩非赴秦的前奏真实撼动天地,用一场战争为他赴秦奠基调,其个人魅力可见一斑。韩非到秦国后,与嬴政两人促膝长谈,至夜深仍意犹未尽,后韩非逐渐开始被秦王重用。

然而,天才命坎,韩非的才能却被其同班同学李斯所妒忌以致命运坎坷。李斯是楚国人,一名小吏出身。有一天,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瘦骨伶仃,见人就跑;而仓库里的老鼠肚皮圆鼓鼓,见人也不说躲,大摇大摆的,于是感慨“人之闲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出耳”,遂起奋发之心。李斯政治感觉敏锐,早于韩非来到秦国,效力于嬴政,并提出破六国合纵之策略助嬴政一统天下。韩非来到秦国后,李斯看到秦王一天天对自己的同学越来越重视起来,不免心生妒意,好不容易爬这么高的李斯对自己的同门师弟又敬重又畏惧,生怕他有一天比过自己,威胁自己如今在秦国的地位,于是阴谋诡计耍起来。

网络配图

时值秦国欲意攻打韩国之时,韩非与李斯各执一词。韩非主张存韩灭赵,而李斯主张首攻韩国。于是李斯向秦王进言:“大王要消灭其他国家,韩非是韩国贵族,虽然才华出众,但他爱韩不爱秦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韩非不可用,千万不能放他走,留着是后患,不如一除了之。”此时韩国是七雄末流,从韩国下手容易开局,秦王一想,听信了李斯之言,将韩非下狱。可怜韩非天生口吃,空留一肚子辩解之词说不出口,最终被李斯、姚贾害之。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糜夫人真的是为了救儿子阿斗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糜夫人

    糜夫人时三国时期蜀国的大臣糜竺的妹妹,后来嫁给刘备,史称糜夫人。但是糜夫人在史书中的笔墨非常少,《三国志》也没有给糜夫人立国传,所以糜夫人的生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失传的,仅仅出现在本不属于她的记载中。糜夫人原本是糜竺的妹妹,是东海朐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连云港一带现在也是非常富裕的一个地

  • 最喜重用宦官 奇葩皇帝好色又奢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鋹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如果他是一位明君,那么国家昌盛,如果是刘鋹这样奇葩的皇帝,就只好默哀了。南汉王朝就是人们常说的南越国,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南汉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中宗刘晟驾崩后,其子刘鋹于即位,改元大宝,史称南汉后主。刘鋹不会治国,朝中政务皆委诸太监龚澄枢及

  • 在凌辱与逼迫面前毋宁高贵赴死的乡公曹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髦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也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于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在继承皇位前是高贵乡公,后来在司马师废除了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就被立为了新国君,在位后。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与他身边的几位大臣商议后,对他们说“司马昭的

  • 不敢冒险的齐桓公靠什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

    “春秋五霸”,真正名副其实的只有三位: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三人中间,楚庄王是“蛮夷”的头子,出身本来就有问题。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楚庄王统率“南夷”北进中原,问鼎之轻重,害得中国命系一线,危在旦夕,自然是大伙儿的“公敌”。所以,他际会风云,一鸣惊人,爬上霸主的宝座,对那些诸夏本位论

  • 慈禧盛大葬礼:千万欧式纸人军团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

    导读:一九零八年十一月,京城的人们议论纷纷。只知道皇帝和太后都死了,而且濒死时遵循了几千年前的礼仪,即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没有人伸出手来安慰他们,因为没有一双手可以触摸一位濒死皇帝或太后的圣体。毕竟紫禁城的高墙是如此的坚固,而神秘外人永远无从知晓。下面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慈禧盛大葬礼吧。

  • 解密三国:诸葛孔明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并没有很好机会独立。网络配图可是在刘备死了之后,一个无能的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更加辛苦的奋

  • 揭古代四大阵法:诸葛亮可垒石作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导读:看演义小说,我们看见一有战事,都会描述是结某某阵法,然后双方大战。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阵法,比如说封神榜上神奇的“诛仙剑阵”薛仁贵的“龙门阵”等等。这些虽然不存在,但是战争阵法一直都是古代行军打仗必备。那么古人作阵都有什么讲究呢?网络配图古代军队行军布阵的学问很深,除了有阵型的讲究,还要

  • 秘史:千古明君唐太宗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

  • 外交奇才:一代名相富弼纵横捭阖瓦解辽夏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富弼

    因西夏国的消亡,西夏文没能“活”下来,出土的西夏文著作《德行集》等成为天书。前两年,有人研究发现,《德行集》的一段文字,实际上节译自苏轼的《富郑公(即富弼)神道碑》,是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苏轼作品。这个发现表明西夏人对富弼其人其事的重视,也表明东坡诗文在西夏如同在辽国一样有过广泛的影响。网

  • 李自成打进北京 崇祯为何不跑而选择了上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

    其实早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崇祯迁都南京,南京在明朝是陪都,那里有较多的粮食及兵力储备,但是崇祯皇帝生性优柔寡断。再加上一些思想守旧的大臣认为这是逃跑、胆怯行为,会给大明王朝的面子上抹黑,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网络配图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后,最先投降的竟然大多都是那些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