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庄王莅政三年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使大臣着急

楚庄王莅政三年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使大臣着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2/8 16:12:24

楚庄王莅证三年”这句话是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原句是““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说的就是楚庄王执政前三年的情况。

你们没有看错,楚庄王执政前三年确实就是这样的,在这三年里面,楚庄王没有颁布过一条法令,也没有搭理过政事,总之就是楚庄王整个人都处在一个放弃国家的状态。所以大臣们对这样的楚庄王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和怀疑。对于楚庄王的这个情况,后来官方的说法是说楚庄王当时是为了让自己的对手们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观察国家内存在的情况,反正前三年,楚庄王就是这样的。

后来有一个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可能看不破楚庄王的用意,于是大义凛然的用一只不会飞不会叫也不会展翅的鸟来比喻楚庄王,楚庄王可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又不傻,自然能够听懂。于是楚庄王就表示,这只鸟不叫不飞是为了养精蓄锐,这只鸟一飞一定一飞冲天,一叫一定一鸣惊人。

大概是觉得时机到了,或者觉得实在不能这样下去了,楚庄王于是开始了自己人生崭新的篇章。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废除了许多不利于发展的法律,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用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推行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法令,楚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很快就一片生机了。最后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楚庄王最后打败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楚庄王听朝罢宴典故解密

楚庄王听朝罢宴是一个出自《韩诗外传》的一个故事,记载的是一个关于楚庄王关心朝政而罢宴的故事。所以这些事情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楚庄王在位的后半阶段,楚国的国势会日渐强盛。

故事说,楚庄王有一次上朝,结果朝散的很晚,于是樊姬就来迎接他,还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是饿了还是疲倦了吗?楚庄王说,和贤人们在一起,感觉不到疲惫和饥饿。樊姬就好奇了,便问大王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回答说是邱子。樊姬就抿嘴笑了起来,楚庄王问樊姬为什么发笑,樊姬说,虞邱子算是贤臣,但是不能算忠臣。楚王好奇于是询问为什么。樊姬说,我伺候了大王十一年,大王身边有很多贤女,比我贤德的有两个,和我并列的有七个,我也想独占大王的宠爱,但是我想大王应该多见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人的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蒙蔽了国事。而虞邱子在楚国当了十年的宰相,但是推举的人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这样做事堵塞了贤人进身的机会,也蒙蔽了国军的眼睛。这样就是不忠了,而且无法分辨贤人这就是不智了,我就笑这个。

楚庄王听了之后很高兴,就把樊姬的话转告给了虞邱子,虞邱子无言以对,让出了自己的房子,派人去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了楚庄王,于是楚庄王就出任了令尹,治理楚国三年,为楚国成为春秋的霸主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庄王问詹何曰故事介绍

“楚庄王问詹何曰”这

个故事出自《列子·说符第八》,首先介绍一下这位詹何,詹何是战国时期道家的哲学家,是一个擅长推理的思想家,他“不出户,知天下”的推理能力比老子还高些。但是因为韩非子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贬低推理,所以时常丑化詹何的形象。

这个故事大致的意思就是,楚庄王向詹何问道,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入手。詹何告诉楚庄王,我只知道修身的道理,却不知道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现在供奉宗庙管理国家,所以我愿意学会保护它的办法。詹何回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有良好节操的君主把国家治理的一片混乱,也没有听说过本身不守节操但是却能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的。所以这么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还是在于君王自己的品质,所以我不敢用不关根本的细节来回答你的问题。楚庄王大悦,说讲的好。

这段对话发生在楚庄王继位不久之后,初为人君的王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于是他就向詹何讨教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但是詹何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国军自身的品质出发,认为国军先要自己有良好的品质,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自然能够合情合理。所以从这个问题上看,詹何就已经透过了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才从君王自身的品质给楚庄王做出了回答。

标签: 楚庄王莅政三年

更多文章

  • 朱棣上位连诛十族:奉天靖难后的“奉天”大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率领“靖难”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奉命守城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等开门投降,南京陷落。就在“奉天靖难”大军进城时,皇宫冒出了滚滚浓烟。在一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建文帝”尸体前,朱棣假惺惺的滴下了几滴鳄鱼泪,随即下达了全国第一号通缉令,目标就是建文帝手下的五十多个“奸党”为此朱棣任命心

  • 揭明朝帝王取名规则:朱元璋又名朱重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

    导读: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神秘谶纬之术,他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子孙排了名字的辈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后,实行皇子封王制度,以固大明江山社稷。太祖26子中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网

  • 揭秘:秦始皇为何因韩非而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

    春秋战国,风云四起,百家争鸣。逐渐雄起的秦国在除掉嫪毐、吕不韦势力之后,开始着手一统六国之事,他的首要目标是韩国,不仅是因为韩国此时最为弱小,更重要的是嬴政想得到一个人——韩非。网络配图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养尊处优,自幼便饱读诗书,颇有才华。不过韩非有一个作为谋士最大

  • 历史上的糜夫人真的是为了救儿子阿斗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糜夫人

    糜夫人时三国时期蜀国的大臣糜竺的妹妹,后来嫁给刘备,史称糜夫人。但是糜夫人在史书中的笔墨非常少,《三国志》也没有给糜夫人立国传,所以糜夫人的生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失传的,仅仅出现在本不属于她的记载中。糜夫人原本是糜竺的妹妹,是东海朐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连云港一带现在也是非常富裕的一个地

  • 最喜重用宦官 奇葩皇帝好色又奢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鋹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如果他是一位明君,那么国家昌盛,如果是刘鋹这样奇葩的皇帝,就只好默哀了。南汉王朝就是人们常说的南越国,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南汉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中宗刘晟驾崩后,其子刘鋹于即位,改元大宝,史称南汉后主。刘鋹不会治国,朝中政务皆委诸太监龚澄枢及

  • 在凌辱与逼迫面前毋宁高贵赴死的乡公曹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髦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也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于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在继承皇位前是高贵乡公,后来在司马师废除了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就被立为了新国君,在位后。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与他身边的几位大臣商议后,对他们说“司马昭的

  • 不敢冒险的齐桓公靠什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

    “春秋五霸”,真正名副其实的只有三位: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三人中间,楚庄王是“蛮夷”的头子,出身本来就有问题。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楚庄王统率“南夷”北进中原,问鼎之轻重,害得中国命系一线,危在旦夕,自然是大伙儿的“公敌”。所以,他际会风云,一鸣惊人,爬上霸主的宝座,对那些诸夏本位论

  • 慈禧盛大葬礼:千万欧式纸人军团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

    导读:一九零八年十一月,京城的人们议论纷纷。只知道皇帝和太后都死了,而且濒死时遵循了几千年前的礼仪,即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没有人伸出手来安慰他们,因为没有一双手可以触摸一位濒死皇帝或太后的圣体。毕竟紫禁城的高墙是如此的坚固,而神秘外人永远无从知晓。下面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慈禧盛大葬礼吧。

  • 解密三国:诸葛孔明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并没有很好机会独立。网络配图可是在刘备死了之后,一个无能的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更加辛苦的奋

  • 揭古代四大阵法:诸葛亮可垒石作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导读:看演义小说,我们看见一有战事,都会描述是结某某阵法,然后双方大战。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阵法,比如说封神榜上神奇的“诛仙剑阵”薛仁贵的“龙门阵”等等。这些虽然不存在,但是战争阵法一直都是古代行军打仗必备。那么古人作阵都有什么讲究呢?网络配图古代军队行军布阵的学问很深,除了有阵型的讲究,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