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老粗皇帝朱元璋的一道白话圣旨,读后你笑了没

大老粗皇帝朱元璋的一道白话圣旨,读后你笑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3/10 8:39:53

朱元璋的白话圣旨 读后忍俊不禁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濠州(今安徽凤阳)贫苦人家。根据《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最后落户濠州。朱元璋从小受苦,是个放牛娃,还出家当过和尚。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

网络配图

元朝末期,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此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朱元璋参加义军后,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郭子兴把他视作心腹知己。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才把“朱重八”换成了朱元璋。再后来,朱元璋成为义军领袖,并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推翻元朝,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网络配图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由于从小没文化,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依旧用白话发布圣旨。由于皇帝这一身份,他竟然引领了大明王朝的“白话文运动”,也算是真正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了”。

《御制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导编纂、并以诏令的形式颁行的一部严刑惩治吏民的特别刑法。而且这本《大诰》的案例,有不少是朱元璋亲自过问定案的,那些案例也是他亲自选定的,每一个案例前后他都讲一番道理,从文字上可以看出都是他的口谕,所以《大诰》的文章非常口语化,这在所有诰文的文献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文字生动活泼,而且朱元璋讲话的口气也活龙活现。

网络配图

朱元璋在《大诰初编》的序中,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这文书各家见了呵,父母、妻子、兄弟、朋友,怎麼劝诫,教休做这等恶人,合着天理仁心了行,却不好?有一等官人家,父母、妻子、兄弟一同害人,满家儿并无一个发仁心的。似这等全家儿坏了的,也好些个。这文书里说得明白,一件件开得分晓。若还再如此害军,便是自己犯了又犯一般,难说你不曾见文书,不知道,这文书又不是吏员话,又不是秀才文,怕不省得呵!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这本书完全是对八股文化的颠覆,活脱脱显现出朱元璋率性、任性的本质来。

中国的封建帝制更迭漫长,历朝历代的圣旨,浩如烟海大多千篇一律。相较严肃的圣旨内容和语气来讲,朱元璋的圣旨大白话颁布,如此圣旨不需要任何文秘代笔,只是“直抒胸臆”,想说啥就说啥,我说啥就是啥,恐怕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看来,朱元璋真不愧是推广白话文的第一人。

读他的白话圣旨,更是觉得好笑。据说他登基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核查天下户籍,也就是人口普查。圣旨曰:“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就是户口不明白俚,说给中书省把天下户口查清楚。钦此。”

某年,东海屡有倭寇来犯,地方官吏奏本请示,洋洋洒洒上万字,最后问咋办?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简明扼要,读后忍俊不禁。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们的爱情:位高权重的他们有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帝王们的爱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把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演绎成了千古绝唱。他和陈鸿合写过《长恨歌传》。他本来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发挥一贯的“讽喻”主张的,可写着写着,诗人以咏叹的、忧郁的、梦幻般的笔调,就把李杨写成了千古情种。白居易的心情是复杂的,既要鞭挞荒淫误国,又要歌颂生死不渝

  • 杨贵妃并不是独宠后宫她争宠的对象是梅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梅妃

    杨玉环杨贵妃,人尽皆知,四大美女之一。受尽唐玄宗的宠爱。而每个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三千,杨玉环并不是独宠后宫,她也有争宠对象。而最大的争宠对象就是梅妃。这位梅妃,就是江采苹。她的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聪慧灵秀,能诗能文,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 刘备曾多次错失良才:在于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三方互相争权的时候,刘备就曾多次错失良才。三国时期的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

  • 揭秘武则天四位男宠:哪个男宠死于“马上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男宠

    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便开始了“寂寞空庭”的生活,但是武则天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显然忍受不了这种寂寞,便开始“收养”男宠以满足自己的空庭寂寞。对于武则天的寂寞,女儿太平公主洞察无疑,为了排解母后的寂寞,太平公主将没有一点贵族血统只是普通贩药商人的冯小宝介绍给了武则天,冯小宝十分英俊潇洒,精力充沛,服侍的

  • 李自成失败原因: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说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妨先从他任用的谋士谈起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村里一批饥民投

  • 关羽留下的六个传世千古的美名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

    关羽字云长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叱咤战场所向披靡。有关关羽的事迹极多,今天小编挑了六个传世千古的美名事迹,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一、温酒斩华雄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

  • 赤壁之战中孙刘取胜曹操:鲁肃当居首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网络配图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操带兵南下攻打刘备,荆州的主人刘表病逝,其儿子投降,由于刘备就依靠着荆州

  • 袁崇焕遣使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崇焕

    袁崇焕晚明的重臣之一,但其结局凄惨。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谈谈袁崇焕派使者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隐,一起来看看吧。皇太极在沈阳即位。十月,袁崇焕派遣僧人李喇嘛、都司傅有爵等人前去吊唁努尔哈赤,同时祝贺皇太极即位,表达议和的意愿。网络配图实际上,袁崇焕还有更深的用意,即努尔哈赤一死,他的儿子们凶狠

  • 太宗不爱媚娘:李世民竟没有碰过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

  • 探秘千古一帝康熙的宽与仁:终出一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

    康熙皇帝可谓千古一帝,名垂千古。同时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很重视自己的名声,始终推行宽仁,在文献上面是有详细记载的。比如他常说:“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网络配图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更是下诏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表示将“与中外臣民共适于宽大和平之治”。意思就是说他要以宽仁的态度治理天下。在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