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雉嫁给刘邦的真实原因:竟不是看中刘邦是潜力股

吕雉嫁给刘邦的真实原因:竟不是看中刘邦是潜力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3/12/21 7:49:40

作为汉王朝的开创者的刘邦,一位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民族的命名者,居然在当皇帝前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流氓;一个和项羽较量四年没有打过胜战的汉王,却最终迫使一代霸王乌江自刎。但他还有一段奇闻闻者鲜有人。那就是吕雉嫁给了刘邦。

网络配图

关于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史记》上是这么记载的:吕公因为避难来到沛县。吕公的好友沛县县令听说他有个漂亮的女儿,就向他求婚。吕公一口回绝了这个婚事。沛县上的名人听说了吕公的到来,都争先来向吕公献礼。吕公请萧何住持献礼活动,并规定:“赠礼没超过一千金的人,只能做在堂下。”而就在这时,一身流氓习气的刘邦冲了进来,大声喊道:“我出一万钱。”语惊四座。吕公善于相面,见刘邦气度不凡,赶紧请刘邦坐了首位,并在席上提议要将女儿嫁给刘邦。这一席话让吕夫人很不快活,责备吕公说,你怎么要把咱宝贝女儿嫁给一个流氓呢?吕公冷笑说,这不是你们女人家能知道的。

这就是正史上的关于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再看《汉书》,内容上也基本相同,可以确定过程应该属实。在野史上,关于吕公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刘邦,还有段吕公的话(有的又说是吕雉直接相刘邦后说的)。大概意思是,我看刘邦的相貌,是真龙天子之相,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来《史记》上还记载,刘邦吕雉曾遇到一神秘老头给他们算命,说吕雉和一双儿女将因刘邦而富不可言。当刘邦跑到芒砀山的时候,吕雉带着儿女居然找到了躲在山里的刘邦,理由是刘邦走到哪里头顶都有团五彩之气。

这句似乎还有旁证,秦始皇还说东南有王气,范增也说刘邦头上云气成五彩。但是这种种鬼话,后人能信吗?刘邦所谓有龙相,那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就是这人长得确实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丑。再想想,刘邦左脚有七十二颗痣,简直就是黑乎乎的一团,再加上他一团江湖酒肉习气,这样的人,一个富贵人家,一个如花一般的女孩,怎么可能看上他呢?

那么,抛去这些后人神怪的附会,真实的看待历史,吕后究竟为什么会嫁给刘邦呢?

网络配图

首先是一个客观时代背景。当时秦二世广修秦宫(原说阿房宫,今证明此宫不存在,因此改为秦宫),征召天下未婚女子。不少女子为了免被征进后宫,忍受寂寞之苦,通常会选择草草嫁个人。因为有个固定的丈夫总比进宫受寂寞之苦要好的多。

其次是吕公的原因。吕公为什么会跑的沛县。他可不是来旅游的。《史记》上记载,他老是因为躲避仇人,跑到沛县,投奔好友沛县县令。因此,吕公到沛县的最大目的,是要保全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吕公虽然很有名望,但在沛县他依旧需要找一个好的靠山,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个是理论上是沛县县令。但是看看沛县的人际关系格局。县令之下一文一武两位帮手,萧何和曹参,他们都听小亭长刘邦的,却不听县令的。

再如樊哙等一些沛县的“地头蛇”都是刘邦的“铁哥们”,而沛县的父老则都对刘邦敬而远之。再加上刘邦“仁而好施”,所以沛县中最有人望的和最有实力的不是县令,而是刘邦。吕公想要在沛县立足,就必须巴结好刘邦。所以当刘邦来到会场的时候,吕公赶忙把他迎到上座,接着说了些“龙相”之类的鬼话,甚至于将女儿嫁给刘邦,以换取自己一家的安全。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又将二女儿嫁给了樊哙。这足可显见,当时吕雉嫁给刘邦,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家族在沛县的安全。

第三,是刘邦的个人条件。刘邦这人,长相非常一般,但是他胸中有个大志。刘邦在咸阳面对始皇的车驾,曾感慨道:“大丈夫当如是也。”而敢于刘邦发出同样感慨的,全天下也就只有项羽了。在当时秦朝法律罗网之下,敢有这样的志向,足可见刘邦胸中的大志。而吕雉似乎也从没忘记丈夫这个志向,经常会巧妙的提醒刘邦,这才有了算命和云气两个谎言。并且,当时的社会的婚嫁,并不完全看重门第,更多的是看重彼此的志向。张耳、陈余、陈平等都是破落之徒,却和刘邦一样,都娶到了富家千金。这绝不是巧合,应该是整个时代的大风气。

网络配图

综上所述,吕雉嫁给刘邦的原因中,既包括了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也受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绝对不会是因为刘邦有做皇帝的潜质,而进行的长期“投资”。不是我不相信吕雉的慧眼,而是我认为吕雉的慧眼不能看得这么远。一如卓文君投奔司马相如,红拂女夜奔李靖一般。三位奇女子都能慧眼识英雄,但她们是不能绝对看不到将来这三位男子的命运。除了感情因素外,卓文君是被司马相如文采所吸引,红拂女是被李靖睿智所打动,她们慧眼是识破了丈夫身上的个性,而不是命运。

我相信,没有人生来注定能成就大事业,只有经过个人的努力,妻子(丈夫)的辅助,家族的支持,朋友的帮忙,才能真正成就事业。因此,不能因为看对方是否是“潜力股”来为谈婚论嫁的基础,不然必将贻误终身。最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对方的性格是否是自己所喜欢的。只要符合这点,夫妻双方定能相互辅佐,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标签: 吕雉

更多文章

  • 揭秘来岛通总为什么喜欢穿武田信玄的铠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来岛通总

    来岛通总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也是一名非常有名的武将。此外他一直穿的铠甲却不是自己独有的,他总是穿着武田信玄的铠甲。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来岛通总怎么穿武田信玄的铠甲。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不难,首先我们要知道武田信玄是什么人。武田信玄也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军

  • 他打了皇帝两耳光 皇帝却大笑并重赏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存勖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素以勇猛善战闻名,他长于谋略,英明神武,生前统一大部中国,开创了后唐中兴霸业。李存勖虽然是一介武人,却洞晓音律、雅好词赋、文彩昭然,后人为之惊艳。现代人们非常熟悉的词牌名《如梦令》就是苏轼根据李存勖所作词《忆仙姿》中的“如梦如梦”改编而成。网络配图李存勖平生最大

  • 300年权力斗争:张居正的反对者被历史抹了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居正

    公元1578年4月,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时候,但死了老子,竟劳动皇帝操心,是绝无可能的。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为这台公车开道的,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

  • 三国神童少年称帝:东吴第二位皇帝孙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吴

    神童自古听过不少,在三国时代就有不少神童的代表。比如曹冲、诸葛恪、孔融等人,但有一个神童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他最后做了皇帝,但18岁便被害死。这个人便是东吴第二位皇帝,孙亮。孙亮是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小儿子,孙权71岁病故,当时仅有11岁的孙亮即位。这样算起来,孙权是60岁才有了孙亮,典型的老年得子。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唐代员半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状元

    中国科举制延续千年,在当时看来这是一套很成功的取仕制度。考中的学子共中央调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位中国的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字荣期,齐州人。祖籍姓刘,徐州人士,本为刘宋忠臣,萧齐夺了刘宋政权(当时叫禅位)之后,这位名叫刘凝之的祖先跑到北魏,自比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一心要带兵杀回南朝为刘宋报仇,

  • 罪行令人发指!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纣王,桀王,赢政,周厉王,楚怀王,杨广

    导读: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千年沧桑,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很多任君,当然也出现一些令后人不齿的帝王,小编盘点了历史上十大暴君,我们来看下都有哪些?网络配图十大暴君之一、商朝——纣王这个家伙排名第一是有道理的,什么酷刑都想的出,而且昏庸无比,拒不纳贤荐,还将屡次劝说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将大部分劝说

  • 一向喜欢别人老婆的曹操却对男宠孔桂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其实对于同性恋这种事,个人的评价是不反对也不支持,存在总有他的道理,可是却见不惯那些你自己玩自己的就行了嘛,却非要出来恶心人,非要觉得大家都欠你们十万百万一样,就非常让人不爽了。而在古代,也流行男风。比如汉哀帝刘欣与董贤,就是一对非常著名的同性恋。一代明君汉景帝、汉武帝也有过同性绯闻,汉景帝还给了他

  • 揭秘关公也好色 竟然还曾和曹操争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中注引的《蜀记》记载了一件趣事。说是当时刘备加盟曹操一起打吕布,把吕布围在下邳,关羽跑过去找曹操,说如果破了吕布,他要取吕布手下大将秦宜禄的妻子,曹操答应了,但最后曹操却把那个女人据为己有, “羽心不自安”。关羽很不开心。而这件事在《三国志》“武帝纪”中亦有记载。发生在建安三年(

  • 信奉儒教的魏襄王不喜欢打仗是仁慈还是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襄王

    魏襄王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君王,他一点都不喜欢打仗。每次好不容易被人劝说要打仗了,到最后一刻他总是收兵而归。有人说他无能,有人说他仁慈,但是我认为他如果生在太平盛世的话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尤其可以从魏襄王十七年发生的事情看出他的品行,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秦国与魏国聚在一

  • 六大战霸战第六位可比尉迟恭第二位胜吕布第一位无人超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尉迟恭,吕布

    战霸,军中霸王也!自秦汉以来,史上出现的第一位霸王便是项羽,此后又有几位可与项羽相提并论,均勇猛无比,堪称军中之霸!网络配图第六位:杨玄感(?-613),弘农华阴人,隋末猛将。其父杨素被隋炀帝逼死,于是开始策划谋反。大业九年春,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督粮。杨玄感趁机滞留粮草,率兵割据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