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太监想争皇权,被宰相吕端看破

北宋太监想争皇权,被宰相吕端看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3/12/24 3:29:31

“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句名言中,同时出现了两位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妇孺皆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一生处事谨慎,尤其在用兵方面,从不弄险。

另一位历史人物则是大宋宰相吕端,相对于诸葛亮来说,人们对他的事迹知道得少一点。但伟人能将其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其历史影响力之强。

吕端的一生,都与“糊涂”这个词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他曾因常犯糊涂而备人诟病,却能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以一己之力让北宋第三位皇帝顺利登基,这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波“神操作”。

一、出身优越,两次“躺枪”

吕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曾做过五代时期后晋的兵部侍郎,兄长后来也是宋太祖的亲信,后来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因为有这样好的家庭条件,吕端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得以受到门荫,成为了后晋的“千牛备身”,即御前侍卫。

宋朝建立以后,吕端从知县、知州等基层岗位,一路做到了大理寺少卿等京官,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宋太宗即位后,其篡位之说甚嚣尘上。面对这种尴尬,他把象征“皇位继承人”的开封府尹一职,让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来做,以证明确实有一个“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存在,同时又任命吕端为开封府判官。

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想安排赵廷美留守开封,而赵廷美也很想接受这副“重担”。

作为下属,吕端觉得很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的老板:这副“重担”乃是一个“大坑”。

他说:“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宋史·吕端传》)

这句话意思是说,皇帝都亲自上阵了,您作为他的亲弟弟,却留在家里守着,这不合适吧。

作为宋太宗来讲,最害怕的就是留一个储君在开封呆着,万一他在前线有什么三长两短,必然会后院起火、江山易主。所以,让赵廷美守家,本身就是试探而已。

赵廷美果然听了吕端的话,随宋太宗出征,躲过了一劫。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不久以后,宋太宗还是找到了一个理由,惩戒赵廷美。

而作为他的下级,吕端竟然主动代其受过,接受了被贬出京城的处分。

宋太宗对吕端的作为赞赏有加,所以不久又把他提拔到朝廷做官,任右谏议大夫。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宋太宗任其二子赵元僖为开封府尹,成为皇位继承人,而吕端再次出认开封府判官。

然而,吕端还真是命运多舛,到了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元僖却突然暴病而亡。有人将他的死因归结于其妾张氏下毒。宋太宗大怒之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吕端再次躺枪,受到了降职处分。

面对朝廷的追责,吕端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在面见宋太宗时,主动检讨自己两次辅佐开封府不力的过失。

开封府在宋初是十分敏感的存在,而两任府尹皆不得善终,再加上宋太宗得位不正的传闻,这事就显得更加具有话题性。

而另宋太宗感到欣慰的是,吕端竟然能两次主动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解了围,分担了舆论压力。

于是,不久以后,吕端又被高升,提拔为了参知政事。

对于吕端的这种品格,北宋第一位宰相赵普曾经评价说:“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宋史·吕端传》)

以赵普来看,吕端得到嘉许,看不见他得意,受到打击,也不见他沮丧,喜怒不形于色,这才是真正做宰相的材料。

二、小事糊涂,大事谨慎

吕端当上参知政事后,许多人不服气,私底下对他的议论也很多。

有人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吕端平时做事糊里糊涂,根本不配做宰辅大臣。

而宋太宗却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史·吕端传》)

为了凸显对他的信任,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干脆罢免了宰相吕蒙正,任命吕端为独相。年逾花甲的吕端,大器晚成,这才算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当时,比吕端年轻 20 多岁的寇准是参知政事,是他的副手。

寇准为人性格刚直,极难相处。为了稳住寇准,吕端便上奏宋太宗,让他们二人轮流值班,分担宰相的权力,遇到难以处理的大事时,再一起到皇帝面前议政。

宋太宗知道吕端用心良苦,于是准奏,同时还下达一封手谕:“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宋史·吕端传》)

他这是要求宰相府所议一切大事,必须先经吕端斟酌,方可上奏。

吕端拜相后,其“大事不糊涂”的特点也很快得以显现。

一日,宋军西北前线奏报抓获了西夏首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召寇准等人商议后,决定将李继迁之母处死。

吕端听说后,马上指令枢密院暂缓执行,同时急忙去面见宋太宗。

他向宋太宗讲了项羽抓到了刘邦的父亲,并威胁要当面烹之的故事。当年,面对项羽要煮其父亲刘太公的威胁,刘邦的反应竟然是“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高祖本纪》)。

在吕端看来,而今李继迁这种人,还不如当年的刘邦呢,怎么可能会就此束手就擒呢?与其将李继迁之母杀掉,使双方怨恨进一步加深,还不如善待之,将其作为自己手里的一张牌,让李继迁投鼠忌器。

吕端一番话,让宋太宗恍然大悟,更加觉得“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句评语真是太对了。

三、力挽狂澜,拥立真宗

宋太宗之所以提拔吕端为宰相,除了因其为人持重、做事踏实之外,还欲将辅佐太子顺利即位之事相托。

宋太宗本来有9个儿子,选太子本不是难事。但是,他前面立的两个太子赵元佐和赵元僖,一个疯了,一个暴卒,再立太子之事竟一直悬而未决,直到其晚年,才立第三子赵恒为太子。

然而,宋太宗为人嫉妒成性,太子赵恒广受臣民爱戴,他都觉得受不了。所以,可想而知,几年之间,太子赵恒并未形成自己的班底。

但是,在赵元佐的背后,还有一票强大的支持者。其中为首的就是李皇后和大太监王继恩

李皇后本身无子,立已经疯了的赵元佐,对她掌握权力最为有利。而大太监王继恩曾经帮助宋太宗成功篡位,并因此得了不少好处,此时他又想故技重施,再扶持一个皇帝上位。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吕端入宫,见宋太宗已经奄奄一息,而其左右只有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两个人,独不见了太子赵恒。

吕端见情势不妙,赶紧在自己的笏板上写下了“大渐”二字,命亲信出宫带给赵恒,意在提示他皇帝马上就要驾崩,要马上入宫即位。

待到宋太宗去世以后,李皇后马上让王继恩通知吕端,商议新君即位之事。

吕端知道大事不好,他以手里有太宗遗诏为由,将王继恩骗到了一个画阁之中,然后他命人将房门紧锁,严加看管。

然后,吕端只身来到万岁殿去见李皇后。可怜王继恩心机重重,却被“糊涂”的吕端给算计了。

李皇后对吕端说:“宫车(宋太宗)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宋史·吕端传》)

李皇后选择性遗忘了赵恒的太子地位,还搬出了古代“立嗣立长”的原则,言下之意要将“疯王”赵元佐立为皇帝。

而吕端则一改平日里的“糊涂人”形象,说:“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宋史·吕端传》)

李皇后听后默然。于是,吕端迎奉赵恒即位。看到坐在龙椅上的赵恒,吕端仍然不放心,他“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

原来,在皇帝卷帘后,吕端没有马上跪拜,而是走上前去仔细辨认,确认是赵恒本人以后,才率领百官朝拜。

在老成持重的吕端的辅佐下,宋真宗赵恒才登上了皇位。而这次皇权之争,也因为他的妥善处置,北宋才没有出现“玄武门之变”式的悲剧。

结语:《道德经》中有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用在吕端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小事面前,吕端能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糊涂;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却能毫不含糊、旗帜鲜明,不愧为古代名臣之典范。

标签: 吕端北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是众所周知的强大,那么它究竟强大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强大,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对外比较强硬的一个朝代。朱元璋在元人的压迫下长大,所以在建立明朝后就给子孙留下祖训: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因此,明朝的历任皇帝,虽然有荒唐的行为,但对外却一直保持着强硬的手段,这也造就了明朝的强大。那明朝强大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探索夏商鸣条之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鸣条之战,夏朝,战史风云

    鸣条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商鸣条之战夏商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在夏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时候,商汤顺应历史变动的大势,亲自率领着商属地部落浩浩荡荡的士兵奔赴鸣条,与夏朝的军队和士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鸣条之战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山西运

  • 南北朝时期的帝王拓跋宏,一生都与女人过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拓跋宏,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比较混乱的一个时期,在这其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出现太多的国家以及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都是残暴不仁,有极少数具有大才的先贤帝王,也很快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次我和大家介绍一位叫做拓跋宏的北魏帝王,但许多历史爱好者却认为,拓跋宏一生都与女人过不去,这是为何?拓跋宏公元467年出生于

  • 揭秘:古人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两银子?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妓院主要是针对普通的平民,都是从事一些皮肉生意,里面去的也是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居多,而青楼的门槛就相对而言比较高一些,上岗前还得经过妓院的统一培训,学习琴棋书画和一些礼仪的知识,合格了才会上岗。而青楼里面的女子除了民间的女子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古代官员的女儿,在明朝有一种职业就教坊司,也是属于卖艺不卖身

  • 道光以为咸丰是孝子,结果他刚登基就做了什么不孝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一方面,孝顺长辈,的确是人类伦理中的一种美德;另一方面,宣传孝道,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在古代封建王朝,历来都将“以孝治天下”作为根本的统治手段之一。明末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后,也继承了“以孝治天下”的传统。比如康熙曾发布《

  •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揭秘朝鲜战争内幕:李奇微如何破解彭德怀作战规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朝鲜战争,战争,战史风云

    揭秘朝鲜战争内幕:李奇微如何破解彭德怀作战规律?朝鲜战争的时间是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主要的指挥官是彭德怀和金日成。美方的主要指挥官是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中国有句古话说的非常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朝鲜战争中,美方的指挥官李奇微是如何破解彭德怀的作战规律的,

  • 清朝时期三藩之乱是如何被平叛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藩之乱,清朝,历史解密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 元朝维族官员的一本书,为何能救下千万条明朝百姓的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野史秘闻

    明朝初立,此时摆在开国皇帝朱元璋面前最为棘手的事情,便是历经数十年战乱,而凋零殆尽的农业生产。想要重振关乎国家稳定的农业,那就需要一大批懂得农业生产的农民。可是,历经数十年的战乱,懂得耕作的农民已经被消耗殆尽,此时全国上下,无论是饱读诗书的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着耕种知识一窍不通。即便是朱元璋花费

  • 虞翻真的有那么神吗?说关羽不出二日必断头,果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虞翻,三国,风云人物

    如果要说三国最神机妙算的是谁,我们肯定都会说是诸葛亮,没错,诸葛亮却是料事如神,死后还成了智慧的化身。但实际上,诸葛亮只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的谋略比不上郭嘉,神机妙算比不上此人。此人曾直接运用占卜术预测关羽两日后必断头,没想过果然应验,此人就是东吴第一神算子虞翻。根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