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最抠门皇帝:皇后生日赐大臣一碗打卤面

历史上最抠门皇帝:皇后生日赐大臣一碗打卤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40 更新时间:2024/1/7 3:05:25

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道光皇帝(1782-1850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然而,节俭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国不足”,大清朝非但没能强盛起来,反而急剧衰落。

五两银子打两个补丁

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之初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御制声色货利谕》的节俭宣言书,表达其崇尚节俭的理想和倡导节俭的目标,颁布全国。其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怎样才能使百姓富起来呢?他说,我给你们省。

生活中,道光皇帝带头节俭。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同时规定: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

道光皇帝对皇后非常敬重。有一次,皇后生日,他决定为皇后祝寿。于是,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自然留下赴宴。开宴后,众人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很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皇帝生日的万寿节、皇后生日的千秋节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庆贺礼仪筵宴都停止举行,这一次算是破例了。

对道光帝节俭推波助澜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曹学士平日花一文钱都要打算盘。这样天性爱节俭的人,和道光帝正好算得上一对儿。皇帝自然和他十分投机,每天这位曹学士都被召进宫长谈。太监们还以为皇帝和大学士商量国家大事,谁知留心听时,每天谈的都是家庭琐事。

一天,曹学士穿一件破套裤进宫,两只膝盖上补着两个崭新的掌。皇帝见了,便问补这两个掌要花多少钱,曹学士奏称须三钱银子。皇帝听了十分诧异,说朕照样打了两个掌,怎么内务府要报销五两银子呢。曹学士忙推说皇上打的掌,比臣的考究,所以价格贵。道光帝叹了一口气,从此逼着宫里的皇后妃嫔都学着做针线,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绽的地方,都交给后妃们修补,内务府连一文钱也不得沾光。

满朝文武都是破衣烂衫

对道光帝的节俭举动,大臣们极力逢迎。朝中最刁滑的便是穆彰阿。他在节俭方面极力逢迎道光,却在外面做出许多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事情。

一次,皇太后过生日,道光帝怕多花钱,便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万寿之期,只须大小臣子,入宫行礼,便足以表孝敬之心,勿得过事奢靡,有违祖宗黜奢崇俭之遗训。钦此。”

圣旨一下,大臣们对皇上省钱的意思个个心领神会,便由穆相国领头,和皇上说明,不须花内帑(tǎng)一文,所有万寿节一切花销,都由臣民孝敬。皇帝自然高兴,下谕立一个皇太后万寿大典筹备处,委穆相国操办。穆相国背地里借着承办万寿的名义,到各省大小衙门勒索孝敬。小官员拼拼凑凑,从100两报效起,总督部臣直报效到三五十万为止。这场万寿,穆相国足足得了1000万两银子的好处。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这些,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旧衣服卖得比新的还贵。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

在道光皇帝的影响下,表面看起来官场风气有所转变,其实,这只不过是作秀罢了。

裁撤新疆边防

道光皇帝在节俭过日子外,还倡导节俭治国,节俭治军。他不但平时俭以律己,俭以律臣,就是赏赐有功之臣吃顿饭,也“节俭”到家。

大学士长龄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开庆功筵宴,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15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便要吃光。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作诗,君臣即席联起句来,做成一首80句的七言古诗,记当时君臣之乐。在席上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还不曾吃便散席了。

后来,在探讨新疆设防方案时,将军们提出的方案始终无法通过。本来,将军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皇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18000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皇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6000人。将军们愤然回击,提出专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道光皇帝又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经过几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

俭吝误国

1939年,林则徐受命禁烟,逼迫英商义律交出鸦片的时候,承诺一箱鸦片可以给英商五斤茶叶补偿,结果最终总共收缴鸦片20200箱,价值800万两白银,道光皇帝顿时觉得心疼,磨磨蹭蹭地不答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应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意思就是不会占用皇帝从海关揩油得来的收益,道光这才放了心,马上批复:照所议办理!

拖延近20年的难题解决得如此轻松顺利(实际上此时英国议会已决定发兵),道光顿时对所谓大英帝国满心地瞧不起。除了前线的林则徐、邓廷桢等人,整个朝廷没有人去想、去准备因禁烟而可能导致的战争,道光只是兴冲冲地夸奖说:卿等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所办可嘉之至!但是归根结底,道光不是真的反毒英雄,他在乎的只是林则徐吓唬他的事实——白银外流。

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与其节俭的意识不无关系。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只要一有大臣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尽管道光皇帝为大清王朝节省了一些经费,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财政状况也未见彻底好转,反而每况愈下。以致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

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餐一衣上锱铢必较,甚至节俭治国,裁撤军费,减少兵员,这样怎么可能节俭出一个大清盛世呢?正如近人蔡东藩评价道光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更多文章

  • 聂慎儿一生不择手段 为什么还是输给了窦漪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聂慎儿,窦漪房,刘少康,刘恒

    聂慎儿在《美人心计》里面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长的倾国倾城,也美的不可方物,一直被窦漪房当做自己的亲妹妹来看,但是在野心的驱使下,在嫉妒和狠毒的心理作用下,她最终毁了自己。虽然慎儿在一开始对爱情是很真诚,很专一,慎儿对初恋刘少康倾心相许,但是转身刘少康要娶杜云汐,为此她要了背叛了她的刘少康的命,这个愿

  • 郑庄公的悲伤:亲妈帮着亲弟弟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庄公,弟弟造反

    提起春秋时的国君,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实,在这五霸之前,还有一个猛人,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一生征伐,把原本积贫积弱的郑国搞得空前强大,史称“郑庄公小霸”。郑庄公一生几乎未尝败绩,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可谓一代明君。但郑庄公的家庭生活却比较悲伤,他的亲

  •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鲁智深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鲁智深,林冲,吴用,李逵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花和尚”鲁智深其实是个很率真的人,后来经智真大师点化成佛,也算他是终成正果了。“花和尚”鲁智深虽然疾恶如仇,但他的本性却是不爱杀人的,不像阮家的那几个说什么“秉性生来要杀人”。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其实是误杀。 他表面上看似卤莽,其实却是有大智慧的人。想当初宋江提出了招安的意见,有三个

  • 五代十国后梁末帝朱友贞究竟是怎么亡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友贞,后梁

    朱友贞是五代十国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朱温第第四个儿子。朱友贞在联合赵岩等人密谋推翻朱友珪后,登基称帝,登基后年号改为乾化、贞明、龙德。朱友贞的主要成就是枭除凶逆,告慰王灵。现在就来看看朱友贞的生平事迹吧。朱友贞是后梁太祖朱温与元贞皇后张惠的儿子,他是朱友珪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友贞容貌仪表很俊美,性

  • 三国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英雄

    笑谈古今事,煮酒论英雄。看完三国故事后,大家认为三国演义中,在众人熟悉的人物里,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力的英雄,并非真英雄,只是匹夫和枭雄。这些匹夫和枭雄,只是以力“争雄”的胜者而已。胜则为雄,败则为雌,无英可言。在角力暂无结果时,一概免费赠以“群雄”桂冠,故有所谓“战国七雄”。以力的原则而论,“群雄

  • 关于刘备托孤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

    关于刘备的托孤问题有许多争论,而我却坚决支持台湾作家陈文德先生的说法!当时刘备频危时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一席话的确出自刘备内心,而不是这位枭雄的奸诈。让我来分析:因为刘备与诸葛亮的交情有13之久,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备因该知道。相反,刘禅是个什

  • 三国英雄董卓竟然是是个暴发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董卓,暴发户

    什么叫暴发户?辞典上解释,就是突然得财得势的人或人家。这个词儿味道在突然二字上,是啊,别人得财,就得慢慢积攒啊;别人得势,也得一步一步地来啊。可是暴发户不一样了,就敢一伸手,抓一张一千万奖金的彩票来,就敢一步从叫花子一步就当了财政部长。董卓就是一个暴发户。为什么这么说,大将军何进死了之后,董卓进京来

  • 三国风云:英雄孙坚、霸主孙策、帝王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孙坚,孙策,孙权

    也许大家都应该清楚,江东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镇四方,尤其是“江东猛虎”的孙坚;号称“小霸王”的孙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哪个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提及这些人,人们大概往往会用一个“英雄”来形容,然而,简简单单的一个“英雄”显然不足以包罗万象,因为英雄毕竟不同于政治,不同于帝王,不同于权

  • 在匈奴皇帝手下当差的他 批评皇帝还能保全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聪,刘渊,王彰,刘殷

    劝人是门艺术,尤其是劝皇帝。尽管每一个皇帝都会标榜自己如何虚怀纳谏,包容臣子的不同意见,欢迎善意的批评。但大多数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当回事的。前赵皇帝刘聪在执政后期就是这样一个人。刘聪是刘渊的儿子,本来没有资格即位,后来是干掉了法定接班人哥哥刘和才登上大宝。前期倒也东征西讨,打得西晋司马皇帝屁滚尿流,

  • 神武不可测的汉光武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

    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色。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