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皎然

皎然——唐代著名诗人、茶僧

皎然

皎然的资料

本名:皎然

别称:谢清昼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湖州

出生时间:730年

去世时间:799年

主要作品:《诗式》

主要成就:妙喜寺主持

皎然的介绍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有关“皎然”的历史故事

  • 僧皎然

    (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澈、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中文名:僧皎然字:清昼人物介绍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

  • 《览皎然《渠南乡集》》原文、译文及注释

    学力不相敌,清还仿佛同。高于宝月月,谁得射雕弓。至鉴封姚监,良工遇鲁公。如斯深可羡,千古共清风。

  • 《湖州韦长史山居(即皎然旧宅)》原文、译文及注释

    一官唯买昼公堂,但得身闲日自长。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明日鳜鱼何处钓,门前春水似沧浪。

  • 《赠皎然上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讲罢见黄叶,诗成寻旧邻。锡阴迷坐石,池影露斋身。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原文、译文及注释

    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饶彼草木声,仿佛闻馀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不然洛岸亭,

  • 《送皎然上人归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 《忆皎然上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 《寄皎然上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诗名徒自振,道心长晏如。想兹栖禅夜,见月东峰初。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叨慕端成旧,未识岂为疏。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馀。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何当一游咏,倚阁吟踌躇。

  • 《赠僧皎然》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 唐代才女李冶,她是如何想僧人皎然表达爱意的?

    说到李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仓央嘉措曾在诗中写道:“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而最后,仓央嘉措还是选择扛起自己的责任,给世间留下了一段遗憾。仓央嘉措是重情而舍情,但也有和尚面对女子的大胆求爱却无情而绝情的。01众所周知,诗词中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 僧皎然简介 僧皎然和谢灵运是什么关系

    僧皎然僧皎然是唐代诗人、僧人、茶僧,被誉为“茶道之父”“茶道始祖”,著有《寻陆鸿渐不遇》等作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僧皎然简介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其诗清丽闲淡

  • 皎然和尚生平简介 僧皎然是哪个朝代的人

    皎然和尚皎然是他在出家之后的法号,他真实的姓氏其实是姓谢,他的祖先就是很有名的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皎然是谢灵运的第十代传人。皎然和尚字清昼,浙江人,出生在唐朝。历史记载对皎然的生平没有多少,主要的记载是在他的成就上,他的成就有作诗,品茶,佛学。皎然作品一览皎然虽然是一个和尚但在作诗方面的成就很大,

  •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皎然诗式皎然虽然是一个僧人,但他的作诗才能却很强。《诗式》就是皎然创作的,一共有五大卷。皎然形象图第一卷主要是讲如何更好的创作诗作的一些问题,剩下的四卷都是一些对作诗各个方面的一些议论,当然这些都是皎然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和其他人有一些出入。所以这四卷既有争议也有肯定。其中还引用了前辈的一些诗句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