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子已死了过千年 却因何事惹怒了朱元璋?

孟子已死了过千年 却因何事惹怒了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1/4 17:54:4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标志性语录,今天读来仍有发。然而,孟子对君主专制的批评却惹怒了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他因此下令删改《孟子》一书,将“对君不逊”、“抑扬太过”的部分统统删去。所删定的版本便被称作《孟子节文》,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以取代原先的《孟子》。这个故事在今天还常常被引用来批判明代文化专制的严苛,对知识分子的禁锢。然而,朱元璋删定《孟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孟子节文》真的是整个明朝的教育和考试标准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此次事件的整个来龙去脉,以找到答案。

《明史·钱唐传》记载:“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朱元璋出身贫苦,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但他天性好学,因此当上皇帝后,便常常阅读儒家经典。

这次他读的是《孟子》,当读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时,朱元璋勃然大怒,觉得这简直是无君无父的反动言论。可惜孟子早已作古,朱元璋无法实施肉体消灭,只能恨恨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虽然无法惩处孟子本人,朱元璋却找到了报复的手段:我不能砍你的头,把你的香火从孔庙撤掉总可以吧?遗憾的是,他又一次失败了,那位名叫钱唐的大臣拼死抗争,还声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明史·钱唐传》)这下朱元璋没办法,一个钱唐倒下去,千千万万个钱唐站起来,自己还要背千古骂名,这个买卖太不划算,只好下令恢复孟子在孔庙中的地位。

尽管如此,朱元璋依然怀恨在心,对付不了孟子,便对付《孟子》。洪武二十七年,他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对《孟子》的删定工作,共删去八十五条,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孟子节文》一书。并且删去的内容不能在科举考试中出现:“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这次,士大夫们没有再出来反对,因为在“配享”问题上已经忤逆了朱元璋一次,要是再不给他面子,真把他惹急了怎么办?某种程度的相互妥协中,《孟子节文》出炉了。

到这里,朱元璋终于遂了心意,孟子的思想只能以被阉割的面目出现,而明代知识分子只能接受完全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四书五经”,再配合八股文的狰狞面孔,似乎明朝的文化完全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朱元璋去世后,他的长孙朱允炆登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建文皇帝。建文帝热爱文化,尊重知识分子,他一改朱元璋时期的恐怖高压政策,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只不过碍于朱元璋去世未久,不好立刻便将祖父亲自下令删定的《孟子》改回去。但此时的民间,教书育人时依然采用原先流传的《孟子》版本,已经不再理会《孟子节文》。

不久之后,“靖难之变”爆发,朱允炆的叔叔朱棣从北平起兵反叛,一路率军南下,很快便打进南京城,即位称帝,改元“永乐”。不过,尽管朱棣凭借武力夺取了侄子皇位,但建文帝实行的“文治”策略已经深入人心,强如朱棣也只得低头妥协,以换取士大夫群体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永乐九年,时任南京吏部主事孙芝上奏,提议恢复《孟子》全文,废止《孟子节文》:

“先儒谓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事,若使人臣论事每如此,岂不能舜其君乎?臣读逆臣刘三吾所驳,如‘魏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答以仁义,所答非所问,是以所如不合’,不知仁义即利也……三吾又谓’惠王欲雪耻,非兴兵构怨不可,孟子制挺以挞之论益迂且远矣’,不知魏间齐秦楚三大国之间,力不足而兴兵构怨,是促其灭亡矣,孰若对以仁义,使民乐于效死,夫岂迂哉!甚至削去八十五条,如养气章,程子所谓‘扩前圣所未发,大有功于世教’者,亦概削之,则谬妄益甚。乞下部议,收复全书,庶使万世知所诵慕云。”

孙芝的上奏很快便有了回应,朱棣一方面正要争取士大夫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另一方面也觉得父亲朱元璋删定《孟子》实在太过莽撞,不利其光辉形象。他不仅下旨废止《孟子节文》,编纂《孟子集注大全》以恢复原貌、整理学术成果,还在修改《明太祖实录》时将朱元璋曾下令删改《孟子》的内容统统抹去,以维护朱元璋的光辉形象。至此,存在了十七年《孟子节文》正式寿终正寝,不再具有生命力。

后来的明代科举考试中,不仅毫不避讳曾经被删去的《孟子》内容,还利用这些内容来讽刺时政,劝谏君主。例如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天启四年,浙江乡试题《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以杖杀工部郎万燝也。”浙江乡试的考官直接以当年曾令朱元璋勃然大怒的句子作为科举试题,来讽谏天启皇帝让魏忠贤把持大权、草菅人命,将工部郎中万燝用廷杖活活打死的惨剧。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后期思想的活跃程度。

逆历史潮流的事物终将被淘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孟子节文》一书,只有在《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中方能一窥究竟。朱元璋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当年费尽心血,与大臣苦苦斗争换来的《孟子节文》,竟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行为实在是既可悲,更可笑!

标签: 孟子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战神 项羽竟然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神,项羽,袁崇焕,赵匡胤,李牧

    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则必为千古遗憾!以前也有人归纳过这样的英雄,我这里将演义中的人物也算上,供大家娱乐:第十名[袁崇焕]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让敌人望尘莫及!驻守边疆

  • 拿破仑一生的功与过评析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拿破仑评析,拿破仑有什么战术

    拿破仑从一个小小的军官走到最后的帝国统治者,这一路上他经过了无数次的战役,终于成为第一帝国的创始人和统治者,而拿破仑对外扩张的能力更是让欧洲许多国家惊恐不已,他是独裁专政的第一人。但是其实拿破仑对这个世界还是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而关于拿破仑的功与过历史上的评价也是非常多的,那么拿破仑的功与过分别

  • 拿破仑的野心 拿破仑远征埃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拿破仑

    拿破仑的野心拿破仑,十九世纪法国的君主,他的一生有过许多的战役,因而被人们一致认为是一名军事奇才。那么拿破仑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拿破仑图片拿破仑从十岁开始便被父亲送到军校,自小的他就已展现出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才能,他将自己的军事思想很好地运用到战争中,为自己获得了不少的支持。拿破仑是充满野心的,他曾

  • 越国君主勾践生平简介以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勾践生平简介,越国君主勾践

    勾践出生于春秋末期,死于战国时代。他的父亲为上一任越国君主。据传勾践祖先是夏禹。因为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他的子孙后代建立庙宇代代祭祀他,勾践的祖先最早被派到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在这个会稽建立了国都也就是越国。勾践和当时的吴国夫差为宿敌,事实上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彼此争战。勾践早期

  • 也先与明英宗 明英宗为什么不要也先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英宗

    也先与明英宗也先,也就是绰罗斯·也先。根据历史的记载,也先在明代时期是蒙古族瓦刺部的首领。瓦刺部落在也先的统治下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雄心勃勃的也先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位期间还降服了女贞部落及朝鲜。甚至以明朝廷拒绝与瓦刺贸易为由,向明朝发动多次进攻。《明妃传》也先剧照明英宗,也就是皇帝朱祁镇。九岁的时候

  • 隋炀帝真的弑父了吗 秦始皇和隋炀帝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弑父可能很多人对于隋炀帝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在很多的史书的描述中,隋炀帝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昏君,特别是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很多的人们都大肆的批评。都说隋炀帝是历史上不忠不孝,并且非常好色的一个皇帝,其实,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我们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隋炀帝杀了自己的父亲。隋炀帝剧照有一种说

  •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谡

    三国马谡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马谡画像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

  • 揭秘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时代是笑傲群英的奇才,能让诸葛亮高看的是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却不在此列,诸葛亮不但对其非常的看重,还费尽心思将其拉龙至刘备麾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让诸葛亮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人就是就是刘巴。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

  • 汉宣帝刘病已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刘病已,刘病已有几个儿子

    刘病已的一生有过六个儿子:汉元帝刘奭、淮阳宪王刘钦、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竟、馆陶王汉元帝刘奭汉元帝刘奭画像汉元帝刘奭是刘病已与妻子许平君所生的孩子,也是未来西汉的第十一位皇帝。他多才多艺,能够写一手好字,琴棋书画,无不样样精通,令人叹为观止。可惜他太过谨慎,优柔寡断,不善朝政,在统治

  • 历史上真实的噶尔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噶尔丹

    噶尔丹叛乱噶尔丹在兄长被杀死之后很快就夺得了政权,作为准噶尔地区的领导人他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达到了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地步。这时候他开始通过攻打乌兰布通地区威胁北京,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噶尔丹叛乱事件,那么噶尔丹叛乱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呢?电影《阿努哈屯》中的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