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会干点什么?

揭秘: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会干点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4/1/24 16:20:45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干点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组明代中晚期浙江籍官员的证件照。其中,一位名为刘博渊的官员有这样的经历: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舒畅,在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去世。

证件照中,这位刘姓官员露出狡黠的微笑,十分灵动,甚至还有些可爱。看了他的经历后,一些网友们打趣:“简直是我的理想生活”。

看来,古人的生活节奏与我们也挺相似的:上学、上班、退休。 漫漫退休路,古人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退休时,都会做点什么呢?

古人也有退休概念?

想要开高质量的退休生活,第一步是要获得退休资格。

那么古人也有退休概念吗?其实,“退休”一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概念。因为古代普通民众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上班概念,且史书中记载较少,所以本文讨论的退休人群主要是指古代有正式编制的官员们。古人言辞讲究,“退休”一词也有很多种说法。如果你在史书中看到“致仕”“乞骸骨”“告归”“致事”“致政”“告奉养”“请老”这类词语,那不用怀疑,一定是官员们在谈论退休的事情。

那么,古代的官员要几岁才能退休呢?

《礼记·曲礼》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事”。没有看错,古代官员退休比我们晚的多,七十岁才能退休。古人的平均寿命本来就很短,“人到七十古来稀”,古人中能够活到七十岁少之又少。因此这样的制度规定,实际就相当于让古代官员们在岗位上工作一辈子了。尽管看着有点不太合理,但作为礼法之一的“七十而致事”还是流传下来,为各个朝代所遵循。

明代,官员的退休年纪发生改变。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将退休年纪调整至六十岁。后来,明代的退休年纪又被调整为“京官文官年七十,地方官六十五,武官年六十”。清代,官员遵照的原则大体上还是七十致仕。

制度规定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翻看官员们的履历,能够发现有大批官员都没有在七十岁准时退休。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官员,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

一类,年纪达到七十岁,却不能退休的官员。

古代年满七十的官员,如果口齿清晰,看着不太衰老的,仍然有被继续留用的可能。新旧《唐书》记载,相当多的官员年过七十后仍然受到重用,如太宗朝的虞世南、高宗朝的许敬宗、玄宗朝的杨慎矜、代宗朝的郭子仪、宪宗朝的杜佑等等。

元代也是如此,元代皇帝不太允许从事医术、阴阳占卜、工艺制造这类技术性官员退休。以郭守敬(1231-1316年)为例,郭守敬官至太史,精通天文、水利、数学、测绘,也算是一名技术性官员。郭守敬为官时期深受皇帝重视,《元史》记载,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下诏,凡年满70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但独有郭守敬不行。此时,郭守敬已经72岁了。在诏令的规定下,年逾七十的郭守敬只能继续在岗位上工作。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离世。

另一类,没到七十岁,就因特殊原因提前退休的官员。

古人退休制度有一定弹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熬到白发苍苍才能离开官场。他们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告别官场——提前致仕,也就是提前申请退休。官员申请提前退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身能力不够、识趣提前退出的;也有厌恶官场、在利益斗争中失败而被迫退休的;还有要回家侍奉父母、或是自身有疾病实在不能胜任的。

提前退休的官员中,有一部分官员确实是自身患有疾病,想提前返乡,安度晚年。如明代礼部尚书冯琦(1559-1603年),因患病,连上“十六疏乞休”,但是最后皇帝还是没能准许他的请求。对这部分官员来说,他们固然应为受到皇帝的重视而感到荣幸,但是失去自由的滋味也着实有些无奈。

不过,对大部分普通官员来说,主动申请提前致仕,获得批准的概率是很高的。在很多朝代,皇帝还会对提前致仕的人员予以奖励。

这是因为,官员如果选择提前致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朝廷冗官的情况。同时,提前致仕也相当于让贤,留出位子给更年轻的人才。

唐代初年兵部尚书李靖,他因腿脚不便无法料理军政事务,申请提前退休。唐太宗读完李靖的奏疏后,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

“自朕观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者甚少。世人不论贤愚,多不能自知,才虽不堪也强要当官,身已老疾而仍想任职,绝不放弃权位。公能知大体,深足可嘉!”

无论是按制正常退休,还是自请退休离职,官员走出衙门的那个瞬间,心情定是无比惆怅的。未来的路,该往何处走?

从历史记载来看,绝大多数官员会在退休后返回原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归故土在中国人传统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退休的同义词“乞骸骨”,意思就是请求皇帝使自己骸骨归葬故乡,足见古人对故乡的依恋。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此时他已年逾八十,面对家乡的种种变化,他感慨万千,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官员之所以在退休后不选择留在继续京城,除了“长安大,居不易”,在大城市生活不易维持外,还有那份对故乡、亲人深深的依恋。

古人能拿多少退休金?

脱离官场、回到家乡后,官员们步入了新的人生轨迹。总的来看,高级官员在退休后,生活比较有保障;而中下层官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往往为生活所累。

官员们退休金的多少与当时的经济状况、官员自身的社会能力都有关系。一些官员能够在退休后拿到全俸,一些官员则只能拿到半俸,甚至更低。

汉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后能够拿到原来三分之一的俸禄。汉平帝元始元年,诏令“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叁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由于粮食运输困难,汉代的俸禄并非都是实物,官府会将谷米折成钱币发放。

东汉,退休金稍微有所提高一些,既给予钱币,又发放禄米。魏晋时,官员退休后也有补贴,梁武帝曾下诏,规定退休金为在职时期俸禄的二分之一。但因为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很大,退休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官员即便是年纪到了,也不愿选择退休。

唐代的俸禄主要是米或田两种形式,制度规定五品以上致仕的文武职事官,待遇是在职时俸禄的一半。对于有功之臣,皇帝会特别准许他们享受全俸。宋承唐制,退休官员同样也是拿在职时一半的俸禄。但是,宋代的冗官现象严重,为了鼓励官员退休,皇帝会给愿意退休的官员许多优待,甚至一度同意官员们在退休后领取全俸。北宋一代,给予官员优厚的退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冗费现象。

辽金时期,统治者也是给予退休官员半俸。有趣的是,金代有勒令退休的制度,这个制度专门针对年老体衰但不愿意退休的官员群体。一旦被勒令退休,就不能享有薪俸。元代,致仕后家贫的官员享有半俸待遇。

明代,官员基本没有退休俸禄。不过,统治者会给予按照礼法退休的官员较好的政治待遇。退休官员虽然没有实权,却拥有品级,能够继续享有在职官员免税免役等特权。同时,皇帝也会给他们发放俸禄、派遣杂役、赏赐宅第等。官员退休返回原籍时,路上所需花费,朝廷也会一并报销,这些都能看作是一种经济补偿。此外,对生活有困难的官员,朝廷也会给予关怀。《明会典》记载,明成祖时,没有子嗣赡养的退休官员,可以每月可以拿到两石米,直到去世。

清代,退休官员的待遇分全俸、半俸、不食俸三种,但总体经济待遇比明代好了许多。官员们退休后不仅仍名列官籍,享有免税免役特权,同时也拥有向皇帝陈诉地方政务情况的权力。

除了经济待遇外,退休的部分官员还有一大福利——恩荫子孙。这种因上辈有功而使得后辈在做官上有特殊待遇的制度,也被称为恩荫制度。唐代以前,荫补在皇上特恩赐给后才可获得,唐代开始,致仕荫补成为一项制度。官员的子弟可以凭借荫补机会选择进入官场,他们的仕途相对普通人来说更加顺畅。对大家族而言,恩荫不仅是一份荣耀,同时意味着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保障。子嗣为官,光耀门楣,对退休官员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唐代以后,官员的养老费用主要是由各州县发放。退休官员们往往手持一张券,经过州粮科院查验通过后,到州县的粮仓领取俸禄。有了这份物质保障,官员们的退休生活便可以正式开启了。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生活

退休是人生道路中重要的转折点,选择的道路不同,官员退休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太一样。那么,古人怎么度过他们的退休生活?

隐居山林,清贫度日

部分官员之所以选择退休,并不是因为他们到了法定年纪,而是出于对官场的失望。退休之后,这部分官员往往会选择隐居避世,最典型的是陶渊明。陶渊明先后做过五次官,后因官场腐败、仕途险恶,决定回乡。归隐后,他曾写下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中流露其出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但是,由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陶渊明退休生活十分清苦。尤其是回乡第二年,他的居所还曾遭遇过一次火灾。火灾之后,他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再如杜甫。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毅然辞去官职。但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他不能回家,只能携家眷入川,暂时栖身于茅草屋内。大雨过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从居住环境看,他的日子也过的十分清贫。

再次就业,以维生计

由于部分中下层官员退休后没有保障,他们不得不开始寻觅一份新工作,养活自己。退休的官员大部分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文字表达能力出众,他们就利用自己的学识,赚取生活补贴。

例如明代以后墓志流行,很多文人开始撰写墓志,获得“润笔”之费。还有一些官员选择投身商业,如明嘉靖时期的官员沈汉因上疏被罢归,回到家乡后,便投身商业,家业大兴。

除了这些,一些退休官员也会回乡办教育。明代何良俊曾言:“士大夫居家宜谨身循礼以训子孙、式里巷”。投身教育事业是退休文人们的绝佳选择。许多人回乡后选择做一名塾师,既可以服务乡里,也可以获得一定补贴。

遍历山川,欣赏美景

部分官员会在退休后游历名山大川。如明人袁宏道(1568-1610

年)。袁宏道为官时已是中年,做了一年吴县县令后,袁宏道觉得这份工作太过辛苦,于是第二年就申请了退休。脱离官场之后,他游遍东南山水寺观,著有《解脱集》等。他曾在《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中写道:“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泠石也”。从袁宏道的游记中,更多看到的是他充满冒险主义的旅游精神。

陶冶情操,朋友聚会

生活比较富足的官员,还会选择在退休后建造园林。如明代徐泰时。徐泰时退休后,就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归而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过上了舒啸闲居的日子。园林中每一处山石、假山、盆景,都经过精心地布设。这位徐泰时就是日后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留园的最初造主。

园林建成之后,主人往往会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来家里畅聊。如《明史》记载,顾璘(1476-1545年)退休后就邀请朋友来自家的小院子游玩,“既归,构息园,大治幸舍居客,客常满”。

著书立说,继续奋斗

退休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抱负。一部分退休的官员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文学来立志、立身、立家。如司马光,他因与王安石不和,选择提前致仕,退居洛阳。退休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写作。再如欧阳修,致仕之后著有《归田录》,在书中记录宋朝君臣的轶事及当时的典章制度、人情物理。

除了上述这些,古人还会在退休后积极参与地方上的赈灾、修桥修路等公益活动。

总得来看,古人们的退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中有人选择居乡严谨,讲学明道,有人选择归隐山水,淡泊明志,还有人选择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获得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于他们而言,致仕不仅是对官场的告别,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未来的无限可能,仍掌握在他们手中。

标签: 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仅仅在位七年就驾崩,曹丕继位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丕,三国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奸雄,但他的儿子继位以后,可就没有了曹操年轻时的气魄。曹丕在继位以后,整日荒淫无度,在40岁就已经去世了,仅仅在位七年就驾崩,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公元226年。曹

  •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西汉

    刘询,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己,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

  • 三国曹魏大臣裴潜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裴潜,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段历史为后人议论和研究最多,只因为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人物,因为他的他的识人之能,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有力确保了自己家族的昌盛,这个人便是裴潜。裴潜(?-244年),字文行,出身河东裴氏,河东郡闻喜县(

  • 唐朝时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如何排名的?秦琼为何在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琼,唐朝

    秦琼,字叔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对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先后排名

  • 后世如何评价萧鸾?他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鸾,南朝齐

    萧鸾,即齐明帝,始安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

  • 阿巴亥一生受宠最后被逼殉葬,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阿巴亥,清朝

    殉葬制度非常残忍,且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阿巴亥是明朝末年的任人物,她出生在乌拉部落的首领家中,在12岁的时候被送去与建州的首领努尔哈赤完婚。她嫁给过去之后,凭借美貌与才华,受到丈夫的喜爱,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最后在努尔哈赤将要过世的时候,也要立阿巴

  • 历史上的李道宗是一个奸臣吗 李道宗真的陷害过薛仁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道宗,薛仁贵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道宗和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李道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道宗真的是一个奸臣吗?他为什么要陷害薛仁贵?李道宗,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李世民的堂弟,唐代初期的重要将领,很多人都认为李道宗是一位奸臣的原因多半是受到电视剧小说的影响,其实在历史上李道宗对于唐代

  • 清朝时期左宗棠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左宗棠,清朝

    左宗棠,晚清重臣,与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起清末这段历史,似乎除了向列强没完没了的割地赔款就是无休无止的内乱,老百姓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收复新疆,确保了占国土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留在中华版图里,无疑是晚清充满阴霾的天空中难得的一抹亮

  • 孝和睿皇后为何能脱颖而出?她为何能得到三位皇帝的赞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和睿皇后,清朝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帝第二任皇后,从最初的嘉亲王侧福晋到执掌后宫的皇后,她一直为嘉庆排忧解难,在教导道光帝时,又多次做出正确决定,使人臣服。孝和睿皇后为嘉庆生了两子一女,对待公公及其孝顺,真正称得上“贤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令两代天子满意的女人,是一个什

  • 南唐元宗李璟:南唐第二位君主,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璟,南唐

    李璟,即南唐元宗,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