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

揭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为何被终生流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3/12/31 5:50:3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气磅礴、雄浑激昂,让很多人记诵传唱。这首歌的歌词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所写,而是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词。杨慎与解缙徐渭并称为明朝三才子,杨慎排名首位,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四川新都人,出生于一个世儒世宦之家,其家族有“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的美誉,杨慎的祖父、父亲、叔叔们都是朝廷官员,而且品级很高。父亲杨廷和历仕四朝,是武宗、世宗两朝的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杨慎自幼聪慧,才气过人,24岁时状元及第、名满天下。随后进入了号称“内阁宰辅历练之地”的翰林院(明代有“非翰林不进内阁”的说法),担任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编纂皇帝实录,为皇帝讲解经史,成为御前高级幕僚。

像杨慎这样的高官子弟,又有状元的显赫声名,按常规一般会走一条由翰林院修史到六部历练、再由六部进入内阁的仕途道路,这是一条万人仰慕的“金光大道”。但出人意料的是,杨慎没有走“金光大道”,却走了一条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跟杨慎的性格、跟他服务的皇帝的秉性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杨慎是个清正刚直、嫉恶如仇的人,凡事都很较真、都要理论出个是非曲直,一旦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绝不妥协,有时显得有点“轴”。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招惹祸患。他先后服务了两位皇帝,第一位是武宗朱厚照,这是位痴迷玩乐、胡闹透顶的荒唐皇帝,干了太多的奇葩事。杨慎多次上书进谏,劝朱厚照以国家社稷为重,收敛玩乐之心,为天下万民做出表率。朱厚照虽然顽劣,但对手下大臣还比较客气,总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嘻嘻哈哈、一笑了之,既不听劝,也不会惩处大臣。杨慎多次劝谏无果,一气之下辞了官,直到嘉靖帝继位,他才重新复出任职。

刚继位的嘉靖帝不像武宗那样爱玩,但他敏感多疑、刚愎自用,十分抵制杨廷和等元老大臣对自己的摆布,甚至不惜以狠辣手段维护自己的至高地位。他上台不久,就因为他父母的尊号问题,与杨廷和为首的前朝大臣展开了激烈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的焦点在于谁为皇室正统的问题,嘉靖帝执意尊自己父亲为“皇考”,则意味着皇位传承实际由明孝宗一脉转到了嘉靖皇帝父亲一脉,这让杨廷和、毛澄、杨慎等讲究正统论的大臣很难接受。同时,大礼议之争也是皇权和相权之争,嘉靖帝和杨廷和等人都不肯轻易让步。

双方争论得异常激烈,嘉靖帝为了达到目的,曾多次向杨廷和、毛澄等人示好,封敕他们的先人,荫官他们的子弟,希望他们退一步,满足自己孝敬父母的心愿,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嘉靖帝的内心充满了羞辱和愤恨。但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朝廷大臣也并非铁板一块,随着嘉靖帝地位渐稳,朝廷大臣中也有一些人积极向皇帝靠拢,支持皇帝的主张,杨廷和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索性以退为进,向嘉靖帝提出了辞呈,想以辞职来要挟皇帝让步。没想到嘉靖帝根本就没挽留他,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杨廷和只能郁闷地回到老家四川新都养老。

爹走了,儿子接续战斗。杨慎扛过了杨廷和的旗帜,继续跟嘉靖帝抗争。但此时的嘉靖帝羽翼已丰、心意已定,执意称父亲兴献王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并要下策文祭告天地、宗庙。杨慎、何孟春等人联络了200多名大臣在左安门一起哭谏,从早上一直哭到中午,哭声震天,杨慎更是连连拍打宫门,请求皇帝接见大臣。嘉靖帝长久以来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将哭谏的大臣按品级分别给与停职、下狱和杖责惩处,结果活活打死了16人。为首的杨慎被嘉靖帝给与了特殊关照,挨了两顿板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但仗着他身体好,总算留了条命。

嘉靖帝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最后胜利,他没有轻易饶过杨慎,将其削职为民,充军发配到了云南永昌卫,杨慎从此在滇南开始了30多年的流放生活。杨慎的内心是强大的,他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寄情山水,潜心创作,为白族修史,保持着梅花那种“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风骨”。他依旧关心政治,关心百姓疾苦,当地方官员和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强占民田、坑害百姓时,他写下《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并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请求制止。安铨、凤朝文等人发动叛乱时,杨慎率领家僮积极参与平叛战斗,为剿平叛乱做出了贡献。

嘉靖帝对杨氏父子始终耿耿于怀,经常打听杨慎在云南的动向。云南的地方官跟杨慎关系比较好,替他打马虎眼,说杨慎现在年老多病,颓废潦倒,嘉靖帝听了挺高兴。杨慎知道皇帝的心思,也配合表演,有一次他假装喝醉了酒,脸上涂上红粉,头发梳成两个髻,还插上花,然后让歌妓们扶着他招摇过市。靠着这些手段,“颓废潦倒”的杨慎在狠辣的嘉靖帝手里活了下来。其实,杨慎可以活得更好一些,甚至可以重回朝廷任职,前提是他要向皇帝诚恳认错,用他状元才子的声名为嘉靖帝的“贤君”形象加分。但终杨慎一生,他都没有向皇帝上书认过什么错。所以朝廷六次大赦,杨慎都不在赦免之列,嘉靖帝铁了心要让杨慎老死云南。

杨慎在异域他乡坚持了30多年,远离故乡亲人,有时难免心情压抑、思绪惆怅。好在他有一位心意相通的妻子,始终用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慰藉、支撑着他。他的妻子叫黄娥,是工部尚书的女儿,擅长诗词散曲,婚后与杨慎过得卿卿我我、十分幸福。杨慎被贬南下时,黄娥毫无怨言,千里护送杖伤未愈的丈夫。在其后30多年的岁月里,夫妻两人虽然大部分时间相隔一方,但书信不断、情思不断、诗文唱和不断,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诗词佳作。

1559年七月六日,杨慎在云南昆明病逝,享年72岁。死后,他的棺椁被运回四川新都安葬,漂泊了半辈子的游子终于落叶归根,回到了亲人的身边。杨慎一生坎坷,这种坎坷的经历也激发了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使他成为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有四百余种。《明史》记述道:“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标签: 杨慎明朝

更多文章

  • 死在黄巢刀下的唐朝诗人:揭秘皮日休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皮日休,唐朝

    唐僖宗乾符五年,曾经强盛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黄巢带领的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给予了唐朝致命一击。虽然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但唐王朝的精兵强将和国力储备,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几乎消耗一空,从此之后唐朝进入灭亡倒计时阶段。可以说,黄巢起义敲响了唐朝的第一声丧钟。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

  •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溜须拍马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丁谓,宋朝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拆弃瓦砾灰壤实入

  • 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最主要的一点是听得进去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汉朝

    史书记载,刘邦出生在沛邑,少年时期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不下地做农活。刘邦他老爹经常骂自己儿子没啥出息,但是刘邦少年时期很敬佩信陵君,可以说是偶像吧,信陵君何许人也?战国四公子之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国四公子都是以养士为名,门客三千,可见偶像作用还是很大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到底是多大的官?至少也是一个正三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锦衣卫

    首先,依据一般性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明朝时期的锦衣指挥使应该是锦衣卫的首领,属于正三品官衔,直接向皇帝负责,相当于我们后来国民党的军统局。并且,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它还有以下特权,即:掌管刑狱,巡察缉捕。权力可谓是不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然,明朝的锦衣

  •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是什么地位?宠冠后宫,54岁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丽妃是咸丰帝比较宠爱的一位妃子,为咸丰帝生下皇长女,咸丰帝龙心大悦,这是咸丰帝的第一个孩子,咸丰帝自然倍加宠爱,而丽妃又长的妩媚漂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美人,在当时算是宠冠后宫。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主事庆海之女,道光十

  • 许褚和张飞哪个厉害 看看马超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褚,张飞

    你真的了解许褚和张飞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三国那个时代,估计大家对那些武艺出众的将领们都会有很深的印象,然而大多情况下那些厉害的武将也未必有机会上战场交锋,比如北魏的第一猛将,曹操最器重的许诸,而蜀汉方面最勇猛的则是张飞了,但这两人却是一直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单挑,这倒是一

  • 东晋逆臣王敦为什么要举兵谋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敦,汉朝

    东晋逆臣王敦为什么要举兵谋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当年吴三桂听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掳走,冲冠一怒,率铁骑临阵倒戈,挥师反击李自成。东晋权臣王敦,起兵谋反,也是因为与东晋元帝司马睿,心生嫌隙,心态调整和情绪管理失控的恶果?公元318年,晋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称

  • 历史上真实的潘美是怎样的?《宋史·潘美传》又有何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史·潘美传》,潘美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是河北大名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为维护大宋江山统一,抵御外敌立有汗马功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潘璘是后周时期一名普通军官。潘美从小受家庭熏染,酷爱研习历代兵书,有机谋勇略。面对当时的混乱局势,他发感慨说

  • 霍去病把肉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背后真相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汉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就出自霍去病之口,很多人都觉得霍去病这句话说得十分的爷们儿,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霍去病。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对中原地区安全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一些游牧民族的侵扰,而这些骚扰中又以匈奴最为让人头疼。在中国古代实际上并不是一

  • 为什么说杨修必须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修,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杨修。在东汉末年,有很多出名的世家大族,除了我们知道的颍川荀氏之外,还有扶风周氏,弘农杨氏等等。而弘农杨氏也是名门望族,影响力极大,最有名的莫过于太尉杨彪了。到了后来杨彪的儿子更是鼎鼎大名,那便是杨修。杨修对他有所熟知的莫过于,汉中之战的时候他说的那句“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