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三国中会演戏的诸葛亮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三国中会演戏的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4/1/8 21:04:08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

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刘备把他挖出来,主要是看上诸葛亮是个战略家。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里说他一出山就是军师,拿着令箭调动各路大将——关羽你这儿,张飞你那儿,赵云你那儿。其实,真实历史不是这样。诸葛亮是个战略家,一出山,刘备封他为军师中郎将。

军师中郎将是主管后勤供给的官吏,等于咱们现在的地税局局长,通过收税、抽粮饷供应部队。他业务能力还没展现,资历也没有,所以不可能参加赤壁之战。因为刘备知道诸葛亮口才好,所以把诸葛亮派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这个赤壁之战是周瑜一手抓、一手干的。你看看历史留下的诗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都是说周瑜的,没几个说诸葛亮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说孙权的,也没有歌颂诸葛亮。诸葛亮并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指挥行动,赤壁之战基本都是周瑜指挥的。

有人说那不对,诸葛亮未出茅庐知三分天下,到这儿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你看从一开始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是下诈降书;下完诈降书,诸葛亮登场,设七星坛借东风;最后是直接火烧赤壁了。这个过程当中,还夹杂有庞统巧献连环计。

从整个过程看,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作战。有人认为赤壁之战的核心就是诸葛亮借东风,但事实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借过东风。真实情况是,周瑜长期在这儿生活,了解这会儿的气候,知道每年到冬季的时候必有一段时间刮东南风。用火攻曹营是周瑜干的,跟诸葛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人说,那草船借箭总是诸葛亮干的吧。这是无稽之谈。历史上有草船借箭这个事,但草船借箭的主角并不是诸葛亮,是孙权。而且草船借箭的时间也不对,不是赤壁之战时发生的,而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五年发生的。濡须之战中,孙权与曹操隔江对峙。

网络配图

这边是曹操大将张瑶,那边是孙权亲自带兵督战。当时,第一仗,孙权就把曹操给打灭火了。之后,曹兵坚守不出。孙权为了查看曹营水寨的虚实,有一天趁着大雾垂江,驾船前去。他怕曹孟德突然袭击自己,所以鼓乐齐鸣,把自己的船弄得好像是送亲的船队似的。

曹操看不清,不知道虚实,不知道来了多少船,情急之下,他让士兵万箭齐发,这些箭统统射到这些船的这边,不一会儿船就倾斜了。孙权说,赶紧把船调一面。于是,第二面也被射满了。孙权载着这些箭回去了。这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跟诸葛亮又一点关系没有。

王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说服诸葛亮降曹魏。这老头以为自己有能耐,他没想到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来还没说话,诸葛亮先把话递过来了——“你这苍髯老贼,皓首匹夫”。王朗一口痰上来,给憋住了。

诸葛亮又骂他,他一口气上不来了。当时老头一着急从马上掉下来,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口才和他的尖酸刻薄。

诸葛亮不光是个最佳辩手,同时还是一个好演员。大家还记得诸葛亮三气周瑜吧。当然三气周瑜也不是诸葛亮干的,但是柴桑吊孝确实是诸葛亮所为。周瑜死了之后,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吊孝。

柴桑是现在的九江,汉代时候叫柴桑。诸葛亮一进来就开始哭,“失哉公瑾,痛哉公瑾”。诸葛亮掉眼泪,都没用辣椒水,这就说明诸葛亮是个演技派的好演员。

诸葛亮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有些好大喜功,不够审时度势,略微显得贪图虚荣。他在《出表》里说:“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庶竭驽钝,攘除奸雄,恢复汉室。”当时蜀在三国里国力是最弱的。

《出师表》一开头就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说,既然国力不行,到了生死关头,你赶紧关起门来,好好发展自己经济,诸葛亮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争天下正统。最后蜀中国力越来越弱,等诸葛亮一死,姜维一个人根本撑不住。

网络配图

这和诸葛亮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有直接关系。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面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上联叫“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叫“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就是说你得审时度势。有人说诸葛亮对待下边人太严厉了,一点也不宽容,但是这副对联的作者告诉大家,无论是宽还是严,前提是得审时度势。面对当时天下的情况,蜀国宜自保,宜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不是主动去攻打别人。

国力耗到这程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打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建功立业。这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有点自私,图自己虚名。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读者不服气,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各地还建武侯祠建供奉诸葛亮,把他奉成圣人一样的人物?大伙儿注意,这是罗贯中在美化诸葛亮,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有意识地美化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告诉老百姓,你看诸葛亮那么大能耐都不造反,

都一心辅佐皇上,你们能耐能有多大,老老实实辅佐我吧。吹捧诸葛亮就是给大家政治洗脑,让大家不要造反,历朝历代的皇上以及皇上身边的知识分子都明白是怎么回事,都明白捧诸葛亮其实是保护自己。

这种思维方式,不光是影响了很多文臣武将,连有些大文豪都深受迷惑。咱们学过杜甫的不少诗,杜甫在诗里也按照这个思路吹捧诸葛亮:“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宋江在喝下毒酒后,为何要拉上李逵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

    我们知道,在卢俊义和晁盖先后去世后,梁山好汉最终在宋江的带领下,收到宋朝的招安加官进爵,108位梁山好汉都有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宋江本人更是因为积极受招安,被朝廷封为兵马都总管的职位。网络配图招安后的宋江带领梁山兄弟在辽国大战大获全胜,在征讨田虎以及王庆时屡立战功。然而在征讨方腊时,梁山的兄弟损失惨

  • 宋英宗赵曙:宋英宗用街头流氓手段夺取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有

  • 名人介子推:因不想当官被逼死了的古代孝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什么的也没有,不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铭记。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

  • 最郁闷的皇帝 在位27年就伺候了太上皇25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昚

    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因此,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数是被迫放弃皇位的,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等。而那些主动退位的,也大都在当了太上皇之后,仍然把持最高权力不放手,比如乾隆之类的。乾隆尽管退位后仍然控制大权,但也仅仅三年后他就去

  • 为政平庸的汉桓帝为何要处罚痛骂自己的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桓帝

    就算是不被众人理解,刘陶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事标准,坚持自己的为政主张,以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即“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刘陶年轻是在洛阳太学读书,本来,年青人专心求学,等待时机,正常出仕就好。可刘陶是个眼睛里揉不了沙子的人,看到当时大将军梁冀倚仗自己有太后撑腰,在朝中独断专行,而汉桓帝称帝多年,却竟

  • 受刘邦荣宠一时的戚夫人命运为何惨淡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戚夫人

    戚美人产下一子。刘邦非常高兴,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合我心意。”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王。吕后老谋深算,心计颇深。当刘邦对如意的夸奖之词传入她的耳朵里之后,吕后凭自己的政治嗅觉,隐隐感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老色鬼要废长立幼了。的

  • 皇帝司马昱竟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昱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多年,很了解桓温的手段和野心。在位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司马昱一切听命于桓温,即便这样,还整日战战兢

  • 南唐后主李煜竟然也写书论 教大家如何书写书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煜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国亡后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工词。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网络配图《书述》言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

  • 揭秘朱温贪恋儿媳妇的美色 儿子们争相孝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温

    朱温这个人确实很有本事,可以称得上是一时枭雄,可惜这个人有一个很大毛病,而且是道德上的污点,这个毛病后来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什么样的毛病这么严重呢??朱温是个大色狼,而且是个“扒灰佬”。朱温好色好到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不放过的地步,他经常地让自己的几个儿媳妇去“侍寝”。他的几个儿子也是极为无耻的人,就利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会饿死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齐桓公时姜太公的后人,是齐襄公的弟弟,当年齐襄公继位之后,齐国混乱,管仲等人保护着公子纠去了鲁国,而齐桓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