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3/12/16 16:16:00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生,李鸿章以自己丰富的官场政治经验,采取了“韬晦”策略。李鸿章的“韬晦”之计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在各种政治势力中,四处逢迎,八方讨好,暗中窥测权柄,使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境地。他的这一算计在维新变法中表现的最充分。

李鸿章本来是支持变法的,他是洋务派中第一个公开提出变法主张的官员,因此,也支持康有为、梁超等人的变法主张。在强学会成立之初,他感到维新势力很有市场,于是便捐银2000两,要求加入,但因为甲午战败使得他名声大臭,结果被拒之门外。虽然如此,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李鸿章始终没有与维新派绝交,仍旧在暗中给予支持。随着维新派与顽固派斗争的深入,矛盾激化,双方力量对比也逐步明朗化,李鸿章敏感地窥测到,权柄仍然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手中,因此,他就不再谈变法了,而是公开站在了顽固派一边。这样,李鸿章在维新变法中,不论是顽固派还是维新派都对他没有恶感。

一次慈禧太后与御前大臣议事,在谈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时,李鸿章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皆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不足畏也”。当慈禧太后对外国保护康有为和梁启超表示十分愤怒的时候,李鸿章又说:“外人不达华情,误以其国士拟之,故容其驻足,然终当悉厥行藏,屏之且恐不及。”以此讨好慈禧太后。慈禧见他不是维新派的同党,又将他视为左膀右臂,任命他担任两广总督,到康有为的家乡镇压维新派势力。

李鸿章到任后,忠实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办事,除了对康有为的祖坟加以保护外,逮捕了保皇会(保皇会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亦称保皇党,和革命派相对立。指清末民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开明贵族及保守派资产阶级。建立初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等维新派逃往国外宣传维新思想,正式名称为“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公司”,简称保皇会。)会员罗赞新等人的家人,而且还通过外交途径与外国驻华使节、香港总督等交涉,要其协助清政府逮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这虽然是表面文章,但也使得慈禧太后对他更加放心。

在不同的人面前,李鸿章经常改换面孔。在就任两广总督之前,他对自己的亲属孙宝谊表露了心迹。李鸿章说:“我是奉慈禧的旨意去捉拿康有为和梁启超及其余党的,若将此二人捉拿归案,功劳之大超过镇压太平天国和剿灭捻军,凭如此大功,我可以加官进爵。”说完,又问孙宝谊是否康有为的党徒,孙宝谊回答说:“是”,并说:“你要是捉拿维新余党,先把我抓去好了。”李鸿章一听他是维新党徒,立即说:“我怎么能抓你,我也是康党。”可见,李鸿章的态度和清政府的严加缉拿、惩办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正因为李鸿章左右逢源,他才讨得了维新派、慈禧太后对立双方的欢心。从维新派方面来看,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曾给李鸿章一封信,对李鸿章在两广总督任内保全祖坟表示感激。梁启超也表达了自己对李鸿章的好感,后来还写作了李鸿章的第一本传记,对李鸿章的是非功过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慈禧太后也仍将李鸿章视为心腹之臣,委以重任,即使在义和团运动后李鸿章失势,也没有触及到他的根本利益,李鸿章因此才得到善终。从眼前利益看,李鸿章必须唯慈禧旨意是从,从长远利益着想必须讨好维新派,为自己留有后路。所以,李鸿章在维新变法中,采取了左右逢源的手腕,并且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做局者,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退路。在顶峰时不论如何风光,那都不是永久的。当你顺着梯子往上爬时,一定要注意梯子的整洁,因为你还要从梯子上下来。

标签: 清朝李鸿章

更多文章

  •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之路:很不幸还是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帝,溥仪,人生

    在自古以来的帝王之中,溥仪算是终结者了!很不幸吗?非也!可以说他很幸运,只是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无论哪一朝的开国皇帝,无不是戎马半生,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厮杀到最后才侥幸存活下来的幸运儿。而且,他们还要承担重建战后家园以及巩固江山很多很多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至于享受到了多少的乐趣,恐怕是失去的更多一

  • 揭秘:文武双全的杨广当了皇帝后为何成了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杨广,皇帝

    杨广的问题不是昏庸不办事,而是恰恰把事情办得太多了。皇帝要办事只需要发圣旨,老百姓却要出钱出力甚至破家丧命。老百姓只有在自己吃得饱穿得暖的前提下才会对国家建设和领土扩张感兴趣,最差也要让人切实感到这种希望。杨广办得很多事都算得上丰功伟业,但他在办这些事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体恤民力,只是一味好大喜功。在这

  • 历史揭秘:把招妓嫖娼当朝政的荒淫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清朝,咸丰

    中国历史上喜欢招妓嫖娼的皇帝可谓不少,最有名的无疑是宋徽宗赵佶,他为了寻花问柳的方便快捷,竟然命人挖了一个地道直通他要去的青楼妓院。宋徽宗虽然喜欢招妓嫖娼,但是,他只不过将此作为朝政之外的闲情消遣罢了。而清朝有一个皇帝,却将招妓嫖娼当作朝廷政务来办,竟然颁下圣旨招妓入宫,寻欢作乐,可谓是史上在招妓嫖

  •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揭开赵云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赵云,虎将

    “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这位少年就是后来威震长坂坡的赵云赵子龙,此人人气之高号称“三国第一偶像”,在此小生通过《毛本演义》综述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有最拉风的七位风尘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风尘女子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作为极端“人下人”的妓女群体,亦不乏个性拉风之人,试列举数位,供大家元旦读着玩儿。自打管仲设公廨,为国赚“夜合之资”,私妓们纷纷加盟,热火朝天的在合法环境下再创业,一段日子以后,有些妓女出类拔萃了,成了肉贵的名角,各种争执亦随之而来。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猪一壮就挨宰,至理儿。于是,

  • 诸葛亮也爱用美男计:只为推销自己抱的美人归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以前说过,诸葛亮这个人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

  • 一句话引百年战乱:让天下三分的罪魁祸首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贾诩

    后来董卓当权暴虐不仁,又为吕布、王允等人设计诛杀,王允为人刚直,当时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就是没有马上赦免董卓大批手握兵权的部下,他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拥兵屯于陕,一段时间后没有听到赦免的消息,又接着有谣传说洛阳中人要诛灭所有凉州的董卓所部官吏,于是大家惶恐不安,当时众人都纷纷准备解甲逃亡,这

  • 中国史上有多少荒诞怪癖的昏君?各有各的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昏君,帝王,皇帝,

    皇帝本来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管与处理军政大事。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不少昏君,视国家军政大事为儿戏,却以极大的热情与主要的精力去从事自己的爱好活动,甚至形成各种荒唐的怪癖: 球迷皇帝:最典型的要数唐僖宗与宋徽宗了。唐僖宗极爱打马球,球

  •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帝王们的体育休闲爱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皇帝

    虽然“体育”这一词语是外来的,但并不影响中国古代重视体能的事实的存在。体育在过去不被中国人重视,其实这是儒家理念给外界造成的一种误会。事实上,中国古人特别热爱运动,重视体能。不过,未能有古希腊那样,发明一种影响全球的运动会,确是遗憾。在古代,不只民间喜欢运动,不少帝王也有体育休闲爱好,有的还是运动健

  • 死的窝囊:中国历史上被箭射死的四个倒霉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皇帝

    令人无限憧憬的中国帝制王朝,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曾诞生了300多位皇帝,其中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却不在少数,像秦始皇被赵高害死;唐太宗李世民过多服用术士炼制的“仙丹”而死;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等等,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笔者没必要再多加累述了。但是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当中也有被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