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此人若在 蜀汉历史可能改变!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此人若在 蜀汉历史可能改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3/12/18 8:21:17

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无法改变刘备的主意,为何说他为何能左右刘备的东征?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不是伏龙凤雏,而是法孝直!法孝直不仅深得刘备的信任,而且让曹操悔恨不已。那么法孝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法孝直名法正,字孝直,176年出生,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法正的祖父法真号称“玄德先生”,精通阴阳谶纬之学。法正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因此在少年时他就具有极高的军事才干,特别是在谋划用兵方面。

建安初年,天下大乱,遍地饥荒,法正与同郡好友孟达为谋生路,入蜀依附益州刺史刘璋。但刘璋不善于用人,法正仅做了个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怀才不遇的法正又被益州当地士族诽谤,他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他俩觉得刘璋不能成大事,因此常在一起感叹。

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建议刘璋结交刘备。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极力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推辞,但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令法正没有想到的是,刘备见到他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便与张松密谋协规,暗中与刘备联络。

211年,张松遂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以讨伐张鲁。法正于是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迎请刘备入川。法正直接向刘备献策:“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刘备正苦于地盘狭小,无法施展,法正无疑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益州的大门。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急需与蜀中士族豪强结交关系,因此有人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的前夫是是刘璋的已故兄长刘瑁,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如果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则用历史典故劝谏:“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晋文公重耳娶了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

之后刘备封赏群臣,其中法正与诸葛亮、张飞、关羽的赏赐最高,为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要知道那三个人可是跟刘备一路风雨走过来的,法正才跟随刘备三年而已。

同时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极受刘备的信赖,大权在握。但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看不过去了,对军师将军诸葛亮说道:“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

诸葛亮知道法正是刘备身边的红人,因此言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法正虽然专横,但对刘备可谓竭尽心力。217年,法正献策:“举众往讨(汉中),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之后的定军山一战,法正观察敌势,建议刘备出兵,刘备命黄忠率军冲击,大破敌军,曹操心腹爱将夏侯渊当场被斩杀。曹操听闻消息后,又悲又怒。当听说是法正的计策后,曹操说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接着,曹操又不无遗憾的说道:“我将天下英雄豪杰收尽,怎么就没有得到法正呢?”当曹操亲统大军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一次刘备所部作战不利应该撤退,但刘备大怒,坚决不肯撤退,当时每人敢劝谏。曹军箭如雨下,法正毅然走到了刘备的前面。刘备马上说:“孝直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这才说曰:“孝直,吾与汝俱去。”于是才撤军而去。

之后刘备敛众拒险,不与曹操交锋,曹军人数众多,粮草消耗殆尽,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219年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同年冬天关羽败亡,被东吴俘杀。

220年,被刘备视为“谋主”的法正因病去世,终年45岁。刘备闻讯后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刘备视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虽然两人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配合十分默契。

221年4月,刘备称帝,此时庞统、关羽、法正、张飞均已离世,但只有法正一人得到谥号(翼侯),其他几人是后来刘禅追封的,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是蜀汉大臣,对法正极为推崇,甚至将他比作刘备的“郭嘉”。

标签: 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暴卒之谜 爱新觉罗奕纬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爱新觉罗奕纬,道光,清朝

    多罗隐志郡王 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嘉庆十三年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未时生,母和妃那拉氏卿衔成文之女。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时卒,谥“隐志”,终年二十四岁。咸丰即位后,追封多罗郡王。意外降世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生母是和妃。和妃出身

  • 南宋秦桧原本力主抗金?后主和是替皇帝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秦桧

    南宋秦桧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因陷害抗金名将岳飞而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却是个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进攻东京汴梁,当时还在国子监担任学正(掌学规与训导)的秦桧慷慨上书,告诫朝廷金人贪得无厌,别指望通过割地来满足他们的欲望,千万不

  • 指哪打哪的三国十大神箭手:黄忠力压吕布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忠,魏延,夏侯渊,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比近战武器强,因此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时它的程度成为战斗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准,其威力方可体现出来。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一个武将是否的标准,连张飞没事都拉拉弓,发发洋箭,更何况下面这些神箭手了。第十位:魏延如果评选蜀汉六虎将,魏延肯定是其中一个,可

  • 吕布靠边站他才是三国第一名将!以少胜多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李典

    曹操进攻汉中以前,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将率领7000多人镇守合肥,并料到孙权可能会动手,给张辽留下了锦囊妙计。那就是张辽、李典出城攻击孙权,乐进守城。因为张辽、李典勇猛,是进攻型选手;乐进持重,是防守型选手。乐进听说孙权有10万人时,脸色苍白,认为出战很难取胜。张辽拍案而起说:只有趁吴军立足未稳,主

  • 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乾隆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非同小可。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

  • 揭秘:历史上汉初三杰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初三杰,结局,刘邦

    刘邦能当上皇帝,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大,这三个人被誉为“汉初三杰”,但最终三个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韩信因谋反的罪名被杀,萧何明哲保身,直至病死,张良功成身退,告老还乡。同样是建立汉朝的大功臣,其人生结局为何有天壤之别呢?刘邦与张良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一次惊险

  • 杨贵妃两次出轨被赶出宫背后真相:并非受到专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贵妃,唐玄宗,宠妃,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但人有研究发现,集千万宠爱于一生的杨贵妃却曾两次因感情出轨被赶去皇宫,知道这事的人,估计不多,它的真相又是如何呢?话说唐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封为贵妃,比照皇后对待。对于这个费了那么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当然宠爱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宫里赏

  • 严于律己的岳飞:出差途中不忘给老百姓办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岳飞,南宋,岳家军,

    古人轶事诗词文赋岳飞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市廛。质明为主人泛扫门宇,洗涤盆盎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毕,谒不得通,问大将军何在,则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可谓中兴第一。宋 周密 《齐东野语》廛:chán,古代城市居民的居住地。雷锋出差,好事做满一火车,帮着乘务员打扫车厢,给旅客打开水,充分显

  • 檀权揽政的唐朝宦官仇士良简介 仇士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仇士良,唐朝,宦官,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侯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

  • 晚清重臣叶名琛的悲剧下场:叶名琛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叶名琛,清朝,

    鸦片战争之前,在广州做官,是肥差。但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却是一个苦差事。因为两广总督,要负责五口通商事务。尽管打了一场败仗,被迫开了门,但在皇帝眼里,所谓的五口通商体制,无非是从前一口通商的扩大而已。外夷的事,从前没有官方之间的交涉,现在不能没有了,但也仅限于广东地方的地方官。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