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一代骄后李凤娘为何会与宋朝四代帝王结怨

揭秘:一代骄后李凤娘为何会与宋朝四代帝王结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26 更新时间:2023/12/31 16:40:04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可能会纳闷,李凤娘真的这么牛?跟四个皇帝结怨,她还想不想混了?纳闷得好!一般来说,在皇权至上的年代里,跟帝王结怨,无异于自寻绝路。但时移势易,历史有的时候还真不爱跟你讲“一般”,时不时蹦出个“特殊”来,叫你云里雾里的找不着北。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就是一个让你找不着北的女人。

个人简介如下:李凤娘,安阳人,1144年生,父亲李道,官居庆远军节度使。其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其面相,惊曰:“此女当母仪天下。”遂起名“凤娘”。1189年被立为光宗赵惇的皇后,干道四年生儿子赵扩,1200年病死。

从这个简历里看出门道来没有?赵炎看出几条来了。一,她是宋高宗的孙媳妇,宋孝宗的儿媳妇,宋光宗的老婆,宋宁宗的老妈,这有点像废话;二,她活了56岁,是病死的,不是因为跟皇帝结怨而被杀;三,她的成长环境有迷信做基础,性格养成娇宠蛮横,有恃无恐,不怕得罪皇帝;四,如果说她跟祖公公、公公,甚至和老公结怨,都可以理解,咋还跟儿子结怨呢?母子自己能有啥怨恨?我们就来仔细说说他们是如何结怨,又是如何自保的。

长舌如枪,欺高宗廉颇老矣。

按照古代的婚姻规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婚配的两个主要原则,也就是说,赵惇和李凤娘结婚,必须孝宗点头,再加上媒婆牵线搭桥,就可以了。可当时高宗还没死呢,于是乎,爷爷插手,这两原则就成狗屁了。

绍兴末年,那个会相面的皇甫坦受到高宗的召见,鼎力举荐李凤娘,说:“臣为陛下做媒来了,为陛下寻得个孙媳妇。”接着把李凤娘出生时的故事说得天花乱坠,高宗听信其言,遂聘为恭王赵惇之妃。道士当媒妁,爷爷来拍板,一段不伦不类的包办婚姻,就这样走上历史舞台。那么,孝宗同意不同意呢?根据史料显示,他不同意,但没得办法阻止,因为高宗对他有禅位之恩、养育之情,他不能也不敢背负一个忤逆的骂名。

在做恭王妃期间,李凤娘尚能安分守己。恭王被立为太子后,李凤娘开始暴露出骄横蛮悍、无事生非的本性。她不断在高宗、孝宗、太子三宫之间搬弄是非,到高宗那里埋怨孝宗为太子选的左右侍臣不好,在孝宗面前又诉说太子的长短。

看到李凤娘居然是这样的长舌妇,高宗开始后悔了,在与吴皇后的谈话中,他认为自己受了皇甫坦的蒙骗而撮合了这门亲事,当初实在是应该听听儿子的意见的。高宗廉颇老矣,吃不了几碗饭了,当年一怒之下杀妃子的“英雄气概”早被黑白无常给吸纳得差不多了,就凭这,李凤娘也不怕他了。

慢侮公婆,欺孝宗秉性仁厚。

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在宋孝宗家里,翁媳关系也颇为紧张,双方的矛盾到最后基本表面化了。

本来孝宗对儿子的这门亲事就不看好,再加上李凤娘又无后妃之德,所以,孝宗屡屡训斥她:“你应该学太上皇后(吴皇后)的贤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宁可废掉你!”孝宗的吓唬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在李凤娘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种子。

等到孝宗禅位,光宗登上大宝,李凤娘做了皇后,越发肆无忌惮,这种吓唬就更加无效。

一次家庭聚会,婆婆谢氏好言规劝李凤娘注意礼仪,她竟恼羞成怒:“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言外之意是讥讽谢氏由嫔妃册为中宫,在场的孝宗闻此勃然大怒,打算动真格的废了她,就招来大臣史浩商量,但史浩不同意,他认为光宗初立,此举会引起天下议论,不利于政局稳定,执意不从,废后之事只得作罢。孝宗废后的警告对李氏来说,时时如芒刺在背,矛盾开始激化。

为了保住凤冠,她想到两招,一是必须牢牢控制住丈夫光宗,使其疏远孝宗,一是让自己的儿子尽快当上太子。

不让丈夫跟人家老子见面,这怎么行?而且光宗还有病。孝宗不干了,就亲自过来看儿子,发现儿子满口呓语,不省人事,不禁又急又气,再次厉声训斥李凤娘:“你不好好照顾皇帝,以致他病成这样。万一皇帝有何不测,我就灭了你李家!”

李凤娘不怕孝宗的吓唬,是因为她洞悉了孝宗的性格特点,精明强干的外表里,藏着一颗仁孝宽厚的心,吓唬归吓唬,他最终不会狠下心来。在不久以后的一次宴会上,她当面向孝宗提出立儿子嘉王为储,孝宗沉吟不决,她竟然责问道:“我是你赵家正式聘来的,嘉王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孝宗大怒,却拿她没办法,只好拂袖离席。

血色控制,欺光宗生性懦弱。

皇帝怕老婆,历史上有吗?许多人总认为唐高宗算一个,其实不对,李治并不怕武则天,而是爱其贤能,扬其才干而已,跟怕没关系。真正对老婆感到恐惧的皇帝,大概只有光宗一个。普通人怕老婆,可能还有几分爱意在里面,宋光宗则完全没有。

一次,光宗洗手时见端着洗脸盆的宫女双手细白,就色迷迷地盯着看,不料被李凤娘瞧在眼里。几天后,她派人送来一具食盒,光宗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上次那个端盆宫女的双手。

一个宫女因为手白而得到光宗的好感,李凤娘尚且不能容忍,对于光宗宠爱的妃嫔,她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光宗还在东宫时,高宗曾赐给他一名侍姬黄氏,光宗即位后晋为贵妃,倍受光宗宠爱,李后自然妒火中烧,她趁光宗出宫祭祀之机,虐杀黄贵妃,然后派人告诉光宗说黄贵妃“暴死”。光宗明知是皇后下的毒手,但惊骇伤心之余,除了哭泣,连质问皇后的勇气都没有。

面对如此强悍很辣的老婆,生性懦弱的光宗开始崩溃了,精神疾病彻底发作,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这正中李凤娘下怀。从绍熙三年开始,“政事多决于后”,大权旁落李凤娘之手。

倒行逆施,宁宗苦恼母子情。

李凤娘辅政时期,没干啥好事。她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参决朝廷大政,权力对她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为娘家捞好处。她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172人授为使臣,下至李家门客,都奏补得官。李氏家庙也明目张胆地僭越规制,守护的卫兵居然比太庙还多。李凤娘外戚恩荫之滥,是南宋建立以来所没有的。

这时,恰好孝宗病逝,在李凤娘的阻挠下,光宗又不肯去为老子发丧,朝廷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就请示高宗遗孀吴太皇太后,逼光宗退位,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宁宗。这一逼宫举动,让宁宗很为难。一方是自己的父母,虽然父亲有病,但亲生母亲在掌权,这样做了,不是造父母的反吗?一方则是公义所在,祖父丧事要办,且太祖母也出面了,实在不能拒绝。他在喃喃自语“使不得”中,硬是被韩侂胄拖上皇位。

尽管是自己儿子当皇帝,尽管李凤娘泼悍的不得了,但她辅政的日子也到头了。在当时朝野读书人的笔记里,李凤娘有着许多头衔,如长舌妇、泼妇、悍妇、妒妇、毒妇等等,凡是形容妇女的贬义词,都给了她。

宁宗皇帝为了全孝义,同时兼顾舆论,最后选择减少探视次数、不作秋后算账的办法来平衡。李凤娘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她一反常态,开始对光宗好了,还在大内僻静处找了间精室,独自居住,闭门思过。当然,由于她平日里作恶多端,独居后并未能心安理得,反而受到了更大的精神折磨。

多行不义,晚年结局好凄凉。

庆元六年(1200),她在精室中染病,却没有人来关心照顾,为嘛?因为她平时待下人太凶,没有人愿意照顾她,也没有人去通报宁宗。七月,这位昔日泼辣刁蛮而又工于心计的皇后孤寂地死去。

李凤娘死后,宫人到中宫为其取礼服,管理钥匙的人拒不开中宫殿门,结果礼服没有取到,宫人们只得用席子包裹尸体,准备抬回中宫治丧。半路上忽然有人大喊:“疯皇来啦!”宫人们一向怕遇见疯疯癫癫的光宗,一听到喊声,便丢下尸体,急忙散去。过了很久,他们才知道不过是旁人故意喊叫的时候,再回去寻找李氏尸体,尸体已在七月骄阳的曝晒下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治丧时,宫人们只得杂置鲍鱼,燃起数十饼莲香,以掩盖难闻的气味。

一代骄后落得如此结局,无疑是其多行不义的结果。(赵炎)

标签: 李凤娘皇后宋朝宋光宗

更多文章

  • 名臣魏征的另一面:并非朝堂孤臣与侯君集结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征,侯君集,结党,

    《西游记》中有一出魏征斩龙。犯了天条的龙王要被魏征斩首,龙王找李世民帮忙,李世民一口答应,在龙王受刑当日拖住魏征下棋,结果是魏征睡着了,李世民以为魏征太辛苦而没有叫醒他,魏征的灵魂顺利上了天庭斩杀龙王,死去龙王的灵魂不敢找魏征算账,每天骚扰李世民。这个故事,似乎说在神界,魏征的地位还在真龙天子李世民

  • 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之谜:为何立公认的傻子司马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衷,司马炎,晋武帝,

    司马炎,字安世,西晋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纵横沙场,果敢英武,为晋王朝耗尽了自己的半生心血。但是,他却将辛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儿子继承,致使宫廷内外血雨腥风,西晋王朝昏暗动荡,成了一个短命王朝。英明的晋武帝为何做出如此糊涂的事情呢?从史料看,司马炎虽称得上英武果敢,但在感

  • 女英雄冯婉贞是小说里的人物:武术一词也出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冯婉贞,英法联军,武术,

    因为中学课本曾经有过一篇《冯婉贞》,电视剧《火烧圆明园》中也有冯婉贞的形象,使得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冯婉贞这个抵抗英法联军侵略者的女英雄。可是,笔者看了《冯婉贞》后不禁生疑: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清朝大军节节败退,"京洛骚然",咸丰皇帝都吓得逃到了热河,圆明园被毁,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

  • 曹丕也是大才子:魏文帝曹丕更看重文字的不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丕,建安风骨,曹植,

    曹丕作为一位政治家乏善可陈,唯一值得提及的是由他完成了其父曹操篡汉自立的夙愿,逼迫汉献帝“持节奉玺绶禅位”,改元黄初,建立魏政权;曹丕在位六年,大的建树几乎没有。相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无比耀眼,掩没了其帝王的光彩。这也正符合了这位曹公子的心思,纵观曹丕一生的言论和追求,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文字才能使人

  • 解密三国:刘备驾崩后,曹丕和孙权有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曹丕,孙权,

    我们说刘备驾崩,意思是汉献帝之后,刘备继承正统,延续汉朝的命脉。这是对刘备的一种尊敬,表示他一生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具体的成就。曹丕得知此事,大喜说:“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主张趁机讨伐。贾翊功阻,而司马懿则枉力赞成。并且提出五路大兵,四面夹攻的计策。辽西姜兵从旱路取西平关;南蛮王孟获攻打

  • 揭秘三国:诸葛亮从未预料到其死后的接班人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诸葛亮,姜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阅读《三国志》可以发现,诸葛亮其实并不曾明确姜伯约为唯一接班人,蜀汉也并非由姜维一个人领着“走进新时代”。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

  • 谁才是三国中好色第一人?竟然敢从关公手上抢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好色,第一人

    杜远只是与廖化一起占山为王的卑微小寇,在将星如云的《三国演义》中如同沧海一粟般本该毫不引人注目,但他因劫持了关羽保护下的甘、糜二夫人,逼得武圣关羽几乎羞愧自杀的英雄壮举,从而声名鹊起于三国色狼之林,成为要色不要命的舍命色狼的代表人物。杜远趁着关羽和曹操卿卿我我的间隙,轻而易举地虏掠了刘皇叔的两位夫人

  • 水浒中八大吃人魔头都是谁?好汉背后的狰狞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魔头,好汉

    1、2、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张青孙二娘夫妻二人以开人肉黑店为生,名气传遍江湖,口碑遍及乡野,甚至都有了分号、子公司。抛开孙二娘的个人魅力和蒙汗药的神奇作用,买卖做到这种地步,人肉馒头和黄牛肉、水牛肉的口感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否则,张青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外卖,若无好的口碑,谁人肯买?3、揭阳岭李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令人敬佩的七位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历史,敬佩,母亲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过无数杰出的巨人,他们或者创造历史,或者因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询他们成功的足迹,我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成功的背后毫无例外的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母亲。一、孟母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使用方天画戟的英雄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方天画戟,英雄

    方天画戟是古代兵器名称,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方天戟上以画、镂等作为装饰,又称方天画戟。方天画戟属于重兵器,和矛,枪等轻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复杂,功能多,需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