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为何在殉国前 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

崇祯皇帝为何在殉国前 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78 更新时间:2024/3/10 8:41:15

崇祯皇帝与魏忠贤是死对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奇怪的是崇祯为何在上吊自杀的五天前秘密安葬魏忠贤的遗骸?他不是恨魏忠贤吗?魏忠贤不就是被他铲除的吗?崇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魏忠贤曾经是掌权者,生前的确做了很多坏事,但连很多历史学家都承认,魏忠贤治国理政的的确很有一套,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说,魏忠贤如果不死,大明能多撑十年。

魏忠贤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在当时,魏忠贤的下场可以说是民心所向,大快人心。崇祯皇帝的一系列做法使他有了圣明之君的称呼,他也因此洋洋得意。可是在魏忠贤死后17年,就在李自成即将攻破北京城时,崇祯意外地下令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墓址就在碧云寺,这可是魏忠贤生前看中的风水宝地。

网络配图

崇祯在国难当头、大兵压境地时候居然有心情去安葬曾经最痛恨的贼子的遗骸。崇祯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对一个已经死了的仇人如此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的哥哥明熹宗驾崩前曾说过:“魏忠贤是贤良之人,可计大事!”一般人认为,明熹宗是个没头脑的昏君,他说的话不足为信。魏忠贤是他的宠臣,他放心地将权力交给魏忠贤,在他死前肯定会夸赞魏忠贤。但是也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明熹宗也许真的认识到魏忠贤的处事能力。

魏忠贤的确为人心狠手辣,对权力欲望很大,但他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尤其在事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立场上,表现出深明大义。很多人骂秦桧,因为秦桧卖国,但魏忠贤并不卖国。看人不能太绝对,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力,确实有残忍歹毒的一面。但他大胆用辽阳战役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还果断罢免畏缩的袁崇焕,甚至抛开私怨,推荐赵南星。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魏忠贤在事关国家利益时还是很有正义的。

崇祯继位时,大明已经危机四伏,很多难民揭竿而起,关外清兵已经壮大,大有随时进攻关内的势头。在这种时候,朝廷需要一个强人能独当一面,即便不能改变大明注定败亡的大势,但至少可以保证大明短时间内不土崩瓦解。崇祯皇帝不喜欢魏忠贤,魏忠贤的确对他有威胁,借着朝廷里的倒魏势力,崇祯最后铲除了魏忠贤。

网络配图

老实说,崇祯不是个有能耐的皇帝,不会用人,做事情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过度小气,不重视军队的建设。当清兵快打到北京城时,崇祯本可以迁都,他自己也想迁,大部分大臣也赞成。崇祯找来了一位重臣,对他说明天上朝时你带头提出来迁都,这样即便最后迁都不成,自己也好挽回面子。第二天上朝时,这位重臣提出迁都,结果一位不识趣的臣子说绝不能迁,不然怎么怎么样。那些赞成迁都的大臣们了解崇祯的性格,好面子,好猜忌,如果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迁都,崇祯可能还会埋怨,于是都不做声。最后崇祯没有迁都,这是无比错误的决定!崇祯性格软弱,意志不够坚定,这从他最后上吊自尽可以看出来。一个王朝在统治的末期最需要的是强人,而不是软弱的君主。

崇祯一直认为铲除魏忠贤是他的杰作,他对此洋洋得意,失去了谦虚的本性。魏忠贤死后,他重用了东林党人,相当多的东林党人胆小怕事,一到关键时喜欢退让,怕打仗。清兵最后能打败明军的重要原因是民风彪悍,软弱的东林党人注定不会扭转明亡的局面。袁崇焕最后居然与皇太极私下里“和谈”。

崇祯皇帝有理想,但缺少能力,为人苛刻,喜欢猜忌。因为信不过大臣们,他做皇帝的17年间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很多有心报国的忠臣得不到崇祯的信任,最后只能郁郁寡欢。

网络配图

崇祯在统治的最后几年里过得十分不顺心,心情压抑,大明王朝摇摇欲坠。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就在他上吊殉国的五天前,他下令秘密安葬魏忠贤的遗骸。他想起了皇兄临终前的那句话,但已经来不及了。或许他是因为后悔杀魏忠贤才这样做,否则其他的原因解释不通。

几天后,崇祯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揭秘:一代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的纨绔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徽宗

    风流君王宋徽宗:宋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但宋徽宗赵佶自幼爱好笔墨、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宋徽宗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宋徽宗赵

  • 皇太极堂弟本是两朝元老 为何被囚死在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太极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封侄子爱新觉罗·阿敏为和硕贝勒,毕竟阿敏为他打下江山立过汗马功劳。按说,努尔哈赤应该继续重用他,而阿敏却差点人头落地,这是为什么?第一,天聪元年,阿敏征战朝鲜时,朝鲜抵挡不住这猛烈的攻势,国王被迫求和并接受和议的所有条件。但阿敏没有退兵,打算在朝鲜自立门户。这个

  • 揭秘贪官和绅的女人缘 连干女儿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绅

    这纳兰姘上和绅之后,自己与家人都得到了说不尽的好处,享受到了数不清的荣华。她父亲苏凌阿从江西调到了京城,先做了吏部侍郎,后来一直做到了宰相。纳兰与和绅有了那苟且之事之后,和绅本想把她娶过来,但一时改不了口,又怕人背后说三道四,于是就一直以干女儿相待。网络配图冯霁雯:和绅的妻子冯氏,名霁雯,是宰相英廉

  • 古代杀人最多的竟是他:是来自地狱的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多铎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我们历经分分合合,起起落落,历经多个朝代,经历无数战争。而有战争就会有死亡,不管是士兵死亡还是普通百姓的死亡,那在这几千年中,谁是杀人杀得最多的呢?谁是那个冷血无情的刽子手?野史君带你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或许会有人说,杀人杀得最多的便是被称为 :“第一

  • 这位皇帝在位29年 皇后宝座竟空无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世宗

    咱们今天说的这个人是金朝的一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其实小编对于金超的历史没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唯独这个金世宗小编是比较喜欢的,因为他能伸能屈,而且最重要的是是一个重情义的男子。咱们今天就只说他为什么29年都没有皇后,这个要从金熙宗完颜亶在位时候说起了呢~~说是这个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

  • 她是一代皇后一生经历六个皇帝 最后惨遭惊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何法倪

    何法倪,庐江灊县人, 东晋第九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东晋皇室选后,有一个规矩,必须出身名门——这样才配得上皇室身份;但同时,这个名门也不能太过显赫——这是从东汉和西晋吸取的教训,怕的是外戚干政,祸乱朝纲。何法倪的父亲是散骑侍郎何准,家中世代门阀,但是到何准这一代已有些没落,这样的人家,正符合皇

  • 汉武帝皇位竟是因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

    在西汉宫廷内,有这样一位深得汉景帝刘启宠爱的妃子,她就是栗姬,此人能歌善舞,艳冠群芳,还为景帝生下了三个皇子,因此前期很受景帝宠爱。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册立自己与栗姬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两年之后的前151年,废黜了自己的薄皇后,原本来讲,栗姬晋升皇后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按想象的情

  • 明朝最后一位皇子朱慈焕:75岁仍被清朝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慈焕

    明亡后,崇祯的皇子们都何去何从了呢,他的最后一个儿子,在七十五岁的高龄,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迟!崇祯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广安门入城,守军或降或散。崇祯皇帝只好“御驾亲征”,亲自上马持枪突围,兵力是几十个太监。谁知到了朝阳门,守将已降,闭门不纳,向北转走安定门,可太监们却砍不开被锁住的

  • 她出身卑贱 却是汉武帝最爱的人被追封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夫人

    李夫人,汉武帝一生最难忘的宠妃,西汉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妹妹。自从王夫人死后,汉武帝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十分喜欢的人。李延年在音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武帝非常喜欢他。李延年深知武帝喜好男色只是一时喜好,能让武帝真正着迷的还是美女。网络配图李延年陪武帝一起跳舞,唱道:“北方有佳人,风姿绝世,亭亭玉

  • 古今帅哥潘安:一枚绝世小鲜肉最后的凄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今帅哥潘安

    提到潘安,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是“美男子”的形象,然而声名远扬的潘安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一张俊美的脸庞,他还是西晋时期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留下多首诗赋广为流传。潘安,字安仁,河南巩县人,其实他的本名叫潘岳,“潘安”之名出自杜甫“花底”诗中的一句“恐是潘安县”,后人因此更喜欢以此名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