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揭秘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4/1/18 9:18:32

自古帝王欲2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者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说辞颇多。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种现象已然屡有不绝。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唾骂,却依然为之,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网络配图

一是,臣子功高盖主,帝王夜不能寐。诸如刘邦韩信之间的关系。刘邦立国前后,张良萧何、韩信毋庸置疑是最有功劳的人,若论智谋,张良、萧何自然无人可及,不过若论军功韩信当遥遥领先大汉建立伊始,刘邦便封韩信为楚王,赐其县邑,任其手握重兵。如果韩信聪明一点,出行时不去搞太大的排场,平时作风不要太招摇,也不会被有心人在刘邦面前说坏话,招来刘邦的猜忌。于是刘邦假借出行巡狩的机会,暗中将陪同的韩信俘虏,将其软禁起来。倘若此时韩信能安守本分当个淮阴侯,说不定可得善终。可韩信毕竟是韩信,自然无法如张良那般聪明地隐退,终于还是耐不住寂寞,联合据陆俊郡守陈豨造反,被吕后识破,诱而击杀。

回头来看,淮阴侯的谋士蒯通临死前对韩信的评价最为中肯: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预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有机会作为时不作为,该安守本分时不本分,韩信死就死在了自己的愚蠢上,无怪乎刘邦轻松地将他烹煮了。

上演走狗烹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功臣的盲目自大,皇帝厌而弃之。因这类原因不得好下场的臣子很多,唐代的尉迟敬德就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他遇上了宽宏大量的君主李世民,才不至于落得悲惨的结局。尉迟敬德也是最支持李世民的人,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以军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的理由,封右一府统军,有封底和军权。

网络配图

尉迟敬德一介武夫,性格耿直,颇有些蛮横因成了大功臣,所以一时间不可一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别人碍于李世民的原因不敢得罪他,但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有数。杀尉迟敬德的事情,李世民自认做不到,他也不想如刘邦对付韩信那样,这并不是明主的行为,于是故意在尉迟敬德面前讲了韩信的故事。尉迟敬德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暗暗冒了冷汗,从此之后再也不敢胡作非为,去追求黄老之道,以避开朝廷的锋芒。

走狗烹的事件犹以明代为甚,尤其是朱元璋在位时期。当无辜臣子遇上凶残多疑的帝王,第三类走狗烹的游戏就会堂而皇之地上演。

朱元璋是历史上帝王中最多疑、最好杀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几乎所有助他建立大明国根基的臣子都被他尽数除去如胡惟庸、蓝玉等。少数因为英年早逝避免了冤死,如常遇春。就连一向温文尔雅、熟谙进退的刘基和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徐达也被朱元璋屡屡猜忌,死不安宁。

网络配图

千百年来,帝王无情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但多少臣子未能参透伴君如伴虎的规律,不幸沦为刀下亡魂。在帝王眼里,天下之大,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任你再高功绩,都不能忘了这个规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范蠡就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番良言,早应该点醒历朝历代的臣子要小心谨慎,不能逾矩。可依然有人不信这句金玉良言,总是要触碰帝王的底线,自然就免不了以死以献天下的结局。

标签: 朱元璋韩信

更多文章

  • 清朝勤政第一帝王是谁?一手扭转盛世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当中,共出现422位皇帝。如果我们对这些皇帝进行一项评比,看谁最勤于政事,恐怕非清朝的雍正帝莫属啦!但是雍正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他虽然为政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却被人骂的最多,甚至留下恶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一提到雍正帝,人们肯定会想到

  • 历史上真实的十三爷:重情重义的一代“侠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祥

    在众多皇子中,雍正真正算得上知己的只有皇十三子胤祥。爱新觉罗·胤祥,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他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敏妃深得康熙的宠爱,在她死后,皇三子胤祉因为敏妃丧葬期间违规剃头竟然受到康熙的严厉处罚以至于丢了册封不久的多罗诚郡王的爵位。胤祥幼年丧母,所以,他一直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这种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两道命令,困扰世人17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有着很高的声望,历来以忠义、智慧的形象在百姓心中位置如神。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普及,诸葛亮摇着羽扇风流倜傥、妙计连串,可以说无人不晓。然而,一代名相因劳累过度,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临死之前下了最后两道命令,困扰世人170

  • 明朝大将石亨:为何从暴发户沦落到阶下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石亨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网络配图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

  • 揭秘:汉武帝为何会由穷转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一手武力一手外交将大汉的版图扩大了一倍有余。众所周知外交与武力都是用钱砸出来的,汉武帝为何如此有钱?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桑弘羊。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一位非常优秀的商人,这个商人还有点特别,他不但具有敏锐的商机,还有不俗的政治头脑。网络配图汉武帝登基后,一改汉朝前几任皇帝的保守治

  • 历史揭秘:影响秦始皇一生的那几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从他开始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我们今天不谈他的功绩是非,要谈论的是秦始皇身边影响他的几个女人。网络配图赵姬——一生的阴影赵姬是秦始皇的生母,她原本是富商吕不韦的妾,被吕不韦送给了当时在赵国当质子的秦公子异人,生下一个男婴,便是日后的秦始皇”嬴政“,甚至有野史载

  • 历史趣闻:窦宪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窦宪

    窦宪,字伯度,是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窦融的曾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人不是成吉思汗,也不是毛泽东,而是东汉将领窦宪。网络配图窦宪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西迁,引发了连锁反应。匈奴人打不过窦宪,但打欧亚各民族绰绰有余,在匈奴人的驱赶下,欧亚各民族几乎全部

  • 自暴自弃?汉惠帝为何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惠帝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吕雉深知自己儿子的懦弱,便一步步压制他,从他手中夺得了大权。网络配图大权在握后,吕雉第一个想要除掉的就是戚夫人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她之所以这么恨这对母子,是因为太祖刘

  • 南宋最英明最憋屈的皇帝是谁?心怀抗金之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高宗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岁的宋高宗赵构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奋,而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此举可谓震古烁今。像后来的乾隆皇帝一样,宋高宗并不想当名义上的、有名无权的太上皇。临退下来之前,他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使得自己在把皇位交给赵奋后仍然能时时干政。网络配图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

  • 小时候就主动让梨的孔融是死于不孝之罪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孔融

    大家肯定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吧,在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孔融一样要尊敬兄长,孝顺父母。但是你肯定不会相信让梨的孔融竟是死于不孝之罪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应该会知道一些。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就有一路是北海太守孔融。历史上的孔融,的确也做过北海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