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兵败被俘虏,后来放了回来他还是皇帝吗

明英宗兵败被俘虏,后来放了回来他还是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84 更新时间:2024/1/22 7:57:25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皇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由于过早去世,导致明宣宗没有机会好好培养儿子。为了让朱祁镇早日成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临终前,嘱托母亲张太后、妻子孙皇后,以及“三杨”共同辅政。

张太后和“三杨”逐渐年迈,在正统年间相继去世,就只剩下孙皇后教导朱祁镇了。而此时,宦官王振由于深得朱祁镇信任,逐渐将手伸向朝堂,整个朝政都由他把控着。

正统十四年,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结果导致朱祁镇被俘虏,王振也在乱军中被杀。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安抚人心,于谦等大臣便向孙氏建议,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当然这时候的孙氏,已经身为太后了。其实在她的内心,根本不想让朱祁钰登基,毕竟这不是她的亲儿子。再说朱祁镇已经有儿子了,就算要拥立,也该拥立皇子,自己的孙子再怎么说,也要亲过朱祁钰。

然而当时的皇子朱见深才两岁,根本没办法主持大局,即使让他即位,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孙太后深知自己无法说服群臣,只好答应他们的请求,同时提出要立朱见深为太子,就是为了保住朱祁镇一脉的皇位。

一年之后,朱祁镇被瓦剌放了回来,但朱祁钰不甘心,便将皇兄一家幽禁起来。既然儿子已经回来了,那么孙太后为何不要求朱祁钰,还政于朱祁镇呢?毕竟当初是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位的。

一、孙太后不够魄力

当初明宣宗驾崩,朱祁镇只有9岁,那时群臣就很担心主少国疑,甚至还传出要拥立襄王的谣言。襄王是明宣宗的亲弟弟朱瞻墡。当时明宣宗母亲张太后得知,便指着朱祁镇说:“此乃新天子也。”

张太后的魄力让群众折服,众人随即高呼万岁,就这样,朱祁镇得以顺利登基。可是孙太后远不如婆婆有魄力,她无法站出来指着朱见深说:“这就是新天子。”即使她站出来说了,也起不到当初张太后的作用。

二、孙太后不够威望

明宣宗遗诏中写道:“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其中皇太后是指宣宗母亲张太后,皇后就是指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即使这样,孙太后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够。

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在永乐年间,就帮助已是太子的丈夫处理事务。后来明宣宗登基,张太后也不忘时时教导儿子,要做个仁君。在群臣心中,张太后才是真的德高望重。

而孙太后是明宣宗的继后,她没当几年皇后,丈夫就去世了,儿子也小小年纪就即位了。对她来说,还没有多少辅政的经验,再说上面还有婆婆坐镇,孙太后的威望就少了很多。

三、后宫不得干政

朱祁镇刚登基时,由于年龄还小,加上又有明宣宗的遗诏,于是群臣都请求张太后垂帘听政。而张太后却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她口中的祖宗法,就是指后宫不得干政。

于是张太后规定,凡事都要经过“三杨”商议,才能做出最后的裁决。张太后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能获得群臣赞扬的。既然张太后当初都主动不干政,那如今孙太后自然不能干政。

首先朱祁镇已经亲政,孙太后也找不到理由再干政了。其次郕王又不是她亲儿子,她如果提出让其还政,朱祁钰是不可能听的,反而还能扣她个“后宫干政”的帽子。

最后在文官集团眼中,孙太后只是必须要尊敬的天子之母,而对于政事,她一个妇人是不便参与的。所以当初群臣建议拥立朱祁钰,只不过是走个流程,说是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位,实则是形势所逼。

综上所述,孙太后没有张太后的魄力和威望,根本无法让所有人信服。加上朱祁钰临危受命,打退了瓦剌、保住了明朝、安定了人心,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了,孙太后根本无法撼动。

因此,就算朱祁镇被放了回来,孙太后也没法要求朱祁钰,还政于儿子。包括后来朱祁钰要易储,孙太后也是无能为力。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孙太后没法帮助他复位,就只好常常去探望他,为儿子送些冬天的衣物什么的。

直到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夺门之变,他们事先禀告了孙太后。其实这也只是走流程罢了,石亨他们自然知道,孙太后肯定会同意此事,只是提前征得同意,万一将来出错,也好有人维护。

当朱祁镇复位后,得知原来母亲也出过力,于是赶紧给母亲上了尊号。只能说孙太后运气还是挺好的,她活到了儿子复位的时候,虽然中间没起过什么作用,但活得久了,就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标签: 明朝朱祁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跟电视剧里的形象是否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珅,纪晓岚,清朝

    说到和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提起和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权倾朝野,贪赃枉法,胸无笔墨。这些都是电视剧赋予人们的印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到底是怎样的,他真的就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不学无术,只知道溜须拍马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袁绍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汉朝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各方诸侯并起,在当时的汝阳袁家,可以毫无争议的称为那时候的第一家族,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这时候的袁绍如

  • 彭羕是什么人?诸葛亮为什么要排挤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彭羕,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彭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当中所描写出来的蜀汉,一直被大家都认为是非常仁义的代表,尤其在诸葛亮还有刘备等一些人的性格状态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自带正义的光环。所以在三国的这些势力当中,蜀汉道德地位要远远超过另外两大势力。而曹魏势力代名词往往就是阴险毒辣,内部

  • 从登基到去世都是傀儡皇帝,元宝炬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宝炬,西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元宝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他就是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元宝炬的祖父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父亲是孝文帝的第三子京兆王元愉,生于公元507年。元宝炬出生时,孝文帝已经去世,在位的是元愉的异母兄宣武帝元恪,也就是元宝炬的伯父。宣武帝继承了孝文帝统治成果,北魏国势强

  • 于谦、张居正和王阳明三个人谁更厉害?谁能成为大明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于谦,王阳明,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谦,张居正和王阳明,三人之中哪个是大明第一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明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英杰辈出,比如开国的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蓝玉,比如拯救大明的于谦、改革大明的张居正、几近圣人的王阳明,抗倭的戚继光,儒家完美化身的海瑞,再如明末的孙承宗、袁崇焕、孙

  • 谯周是个怎样的人?劝刘备称帝,劝刘禅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谯周,三国

    蜀汉第一才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蜀地多才子,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西汉末年的扬雄,都是享誉天下的人物。三国时期,蜀地处于蜀汉政权统治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才子,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甚至被后世誉为“蜀中孔子”。不过,这位才子在政治上乏善

  • 在位仅三十天的明光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常洛,明朝

    你知道朱常洛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1620年九月初一,万历皇帝、孝端皇后的梓宫尚未安葬,仍然停灵宫中,此时紫禁城中却又传出了呼天抢地哭声。原来,新皇帝朱常洛驾崩了!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即明光宗。可以说明光宗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因为他苦苦等待了二十多年,却只做了三十天

  • 为什么说高俅能发家致富跟苏轼有什么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俅,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水浒传》中所写高俅本来是东京开封汴梁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曾被断配出界发放,因开封人不许他在城内居住,只好到淮西府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柳世权。后来宋哲宗大赦天下,高俅便趁机想回开封。柳世权便推荐他到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亲戚董将士,董将士见高俅不是个正经人

  • 签了《清室优待条约》后,溥仪为何还会被赶出紫禁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冯玉祥,溥仪,清朝

    冯玉祥为何非要将溥仪赶出皇宫,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辛亥革命发生后,袁世凯掌控国家大权,逼迫年仅6岁的清末帝溥仪退位,隆裕太后为了清朝皇室颜面着想,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最终答应签下退位诏书,延续近三百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宣告灭亡。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依据民国与清

  • 四大辅臣之首的索尼,到底是怎么立于不败之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索尼,清朝

    对索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61年,年轻的顺治因为天花不治而死,临死的时候遗诏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顺治留给康熙的除了是一个个刚刚完成统一的江山,还有矛盾重重的朝廷,因为事发突然,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年轻的皇帝会突然死掉。依据皇太后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