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饭量大!诸葛亮临死前每天能吃一斤粮食

古人饭量大!诸葛亮临死前每天能吃一斤粮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4 更新时间:2023/12/19 18:32:31

现代人比古代人平均身高高大,而且现代人营养也很好,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人应该比古代人的饭量要大,但是有的时候事实却跟你想象的完全相反。

网络配图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而且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司马懿根据诸葛亮的食量推断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这是什么情况呢?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魏晋一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则当时三升有0.6公升,又因为每公升大米重约1.7斤,则0.6公升大米重约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能吃一斤大米。跟现代人比起来,这个饭量不小。

可是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吃的已经够少了,已经到了人之将死的时候了,因为生病的人才能吃的少,或许在那个时代,人的饭量普遍比今天要大?

可能您觉得这个只是个例,还有其他的例子,在《魏书》卷52有“阚骃传”,说北魏时期,敦煌人阚骃“性能多食,一饭至三斗乃饱”。北魏多用大斗,三斗约合今天12公升,“一饭至三斗”,也就是一顿饭要吃掉12公升。这12公升如果指的是米,要有20斤,如果指的是面,要有18斤。

当时流行一日两餐,假如《魏书》记载属实,那么阚骃每天要吃下去三四十斤粮食才能填饱肚皮,其饭量是诸葛亮的几十倍。当然这个肯定有夸张的承认,但是就算是夸张了10倍,那饭量也有1.2升啊,那差不多还是诸葛亮的两倍。

网络配图

还有《宋书》提到南北朝时某支部队的饭量:“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据考证宋元以前,一斛即一百升,四十八万斛即四千八百万升,这么多粮食让两万士兵分一年来吃,平均每人每天六到七升。南朝宋的量器跟三国时一样,都是每升合现在0.2023公升,则六到七升大米约有两斤多,这帮士兵的平均饭量是诸葛亮的两倍。

《宋书》卷19还有句话:“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说明就军队而言,每天七升口粮当属较低标准。

《晋书》卷64“会稽王道子传”记载:“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说明每天七升口粮对高级行政干部(晋时“司徒”官位很高,常是宰相的别称)来说,也属于较低标准。

无独有偶,还有个将军在死的时候饭量与诸葛亮差不多,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北魏军队俘虏,一度遭到虐待,“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梁书》卷36,江革传)“脱粟”就是去壳的小米,江革一天三升小米,跟诸葛亮一天三升大米差不多,既然江革每天三升“仅余性命”,那么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每天三升就断言“其将死也”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网络配图

那么通过以上的历史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个成年男子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粮食是每天三升(按照古代的度量衡),低于这个标注就处于饥饿状态了,所以才有“忘身赴难”的说法。

但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的饭量难道真的比今天要大?或者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有误,魏晋一升远远达不到0.2023公升?这个问题就交给专业的高手和历史迷们来解答吧。

有时候,历史是细思极恐啊!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项羽没烧阿房宫?少有人知的10大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发生了太多的历史故事,有的被我们熟知,而有的却是鲜为人知,这其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少有人知的10大历史真相。网络配图1、史上最屈辱励志故事勾践为报国仇,忍辱在吴国做仆人。每天守坟、喂马、除粪、打扫,夫差骑马出门时,他恭敬地献上缰绳,帮夫差牵马

  • 唐朝风流野史:皇帝竟霸占弟媳还强娶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帝

    由于时代差距,伦理价值观的不同,古人往往做出许多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甚至还会让我们觉得有些“荒唐”。且不论汉惠帝娶亲外甥女,齐王刘肥认妹为母,就拿唐朝皇室来说,其实也有不少“荒唐”事。1.唐太宗霸占李元吉发妻杨氏,之前曾写过关于李元吉王妃杨氏的事迹,有人把她混为隋炀帝的女儿,其实她们是两个人。李元

  • 崇祯没钱太任性活该吊死!死前才懂得白活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

    现在许多资料说明清战争中满清八旗过于厉害是明军常打败仗的重原因。其实不然,晚明史研究专家樊树志在《晚明史》中说,从万历年间辽东战事爆发以来,军饷就逐年拖欠,而且越来越严重。那么托欠到什么程度呢?有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发饷的事,崇祯即位初年有的地方甚至托欠了三年整,史载士兵“稽饷而哗”,甚至辽东巡抚毕自肃

  • 明朝锦衣卫里坏蛋多?但指挥使袁彬是个大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锦衣卫

    说起明朝锦衣卫,几百年后,还感觉有些毛骨悚然。它本朱元璋所创建,掌刑狱,行侦察、逮捕、审问。于刑部之外,另起炉灶,直接忠于听命于皇帝。正因有此特权,免不了就会滥用。最终,在创建五年后,1387年,朱元璋解散锦衣卫,烧毁刑具。因为他作为一个明君,看出施法外之法,必乱上加乱。当然,亦因他需整肃的功臣们,

  • 南明大将李定国两蹶名王的经过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大将李定国

    当腐败明朝引起全国各地百姓的不满时,起义斗争也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从而涌现了张献忠等著名起义人士。在张献忠麾下,有几位颇有才能的养子,其中一位名为李定国。这个人是贫民出身,所以小小年纪便参加了起义斗争,并且凭借其出众的外表而赢得了张献忠重视,从而被其收为义子。在随后十几年之间,他便跟随义父出生入死,

  • 揭秘曹操与儿媳甄宓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曹操七十二疑冢,盗墓者不知道挖了多少陵墓,一代一代找了几千年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墓。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曹操的皇陵在灵芝村,而在他的墓地南面的邻居就是甄后的朝阳陵。曹操与甄后之间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吗?甄后,别名甄宓,中山无极人,是三国时期着名的美女。她在家排行最小,家人对她都很宠爱,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写

  • 宋江是怎样逼人入伙的:杀人全家而且贼喊捉贼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

    宋江是梁山老大,江湖上及时雨的名号绝对不是盖的。既然是老大,就有老大的一套独门秘籍,对于那些不肯入伙又对自己有用的人,宋江很有一套办法。不由你不跟着宋江的脚步走。网络配图其一,借刀杀人,杀你全家。宋江昔日看上了青州兵马总管秦明的武艺高强,就想着让此人入伙。可是当初秦明看不上宋江这个小毛贼,宋江暗生一

  • 楚德湖战役:使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青史垂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楚德湖战役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军队与日耳曼人的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支系在楚德湖上发生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充分的考虑了双方的情况,选择了楚德湖这样一个地点,使得日耳曼人的重骑兵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优势,从而在这场战役中战败,下面说一下楚德湖战役背景。楚德湖战役

  • 唐宣宗也是个疯狂追星族:唐宣宗如何追星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宣宗

    唐宣宗李怡(后来改名李忱),是唐宪宗之子,唐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李怡年轻时为了免受政治迫害,韬光养晦,故意装傻,大家都认为他窝囊得很,唐文宗、唐武宗更是经常很无礼地取笑这个叔叔。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选择了李怡。没想到,李怡改名李忱,登上皇位后,立即现出了他精明能干的一面

  •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讽对其老师石先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纪晓岚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对于纪晓岚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清朝非常著名的才子,关于他的电视剧也是非常之多,还有就是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更是非常之多,也流传的非常之广,而在本篇文章中小编就来和大家具体说说纪晓岚讽对石先生的故事。故事介绍: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