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邓艾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邓艾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4/1/15 17:36:00

邓艾和石苞都出生寒门,但是却志向远大。两人都属于那种文武全才的人,司马懿死后,邓艾陆续官升至镇西将军,石苞陆续官升至镇东将军。可见两人对于魏国是多么的重要。

两人的经历极其相似,立大功后都被人诬陷,但是结局不一样,邓艾被杀,石苞被贬官,但后期又官复原职。由此可见,邓艾和石苞都有大才,但邓艾不善于自保,而石苞则聪明的多。

那么邓艾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邓艾也是一步一步显示自己才能的。

邓艾长得丑,也有口吃的毛病,但是却从小爱读书和钻研军事,这一点跟韩信有点一样。邓艾每到一处山川,总要模仿行军打仗的情形,排兵列阵、布置军营,自己陶醉其中,却引来周围人的嘲笑。

邓艾早期有才学,本来可以举荐为典农都尉,但是因为邓艾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只被委派作为一名看护稻田的小官。邓艾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无怨无悔,逐步官升至典农功曹。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邓艾在洛阳见到司马懿,在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司马懿觉得邓艾很有才能,于是将邓艾留下做了太尉府的掾属,没多长时间就直线提升为尚书郎。

这时邓艾开始发挥他文方面的才能,司马懿派邓艾前去考察屯田事宜,邓艾根据淮水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写了一篇《济河论》,建议在淮河附近进行军屯,闲事农耕,忙时作战,耕战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防守东吴用的军粮,又可以省去运粮的麻烦。司马懿采纳了他这个建议,而魏国之所以后期能够数次从容不迫的击溃孙权的进攻,也与屯田之利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邓艾随司马昭入关中,防守蜀军大将姜维的进攻。邓艾这时受征西将军郭淮的节制,但是邓艾总是能够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邓艾与姜维的第一次交锋就显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当时郭淮采用陈泰的计策,围点打援,包围曲城,阻击支援的姜维援军。邓艾负责包围曲城,陈泰负责阻击姜维。后来,郭淮扬言要断了姜维的后路,于是姜维撤军。

这时邓艾建议,敌军并未撤远,我们应当分兵,防止他偷袭后方。于是邓艾分兵驻扎白水北岸,防止姜维返攻。果然,三天后姜维率军突然返回,率军驻扎在白水南岸,于邓艾军隔水相望。

这时邓艾料敌先机,说敌军数倍于我却不渡河攻击,必定会偷袭白水之北的洮城。于是邓艾率军趁着夜色抢占洮城。姜维偷袭洮城,看到邓艾已经布下防守,于是撤军。

邓艾在军事指挥上往往能料敌意图,抢占先机,随机应变,这一点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上屡屡出现。

例如,毌丘俭、文钦在寿春叛乱,东吴孙峻趁机想渡江伐魏。司马师率军讨伐。邓艾率军千里奔袭抢占乐嘉城,抢修浮桥,司马师大军人马来到后得以顺利进城,最后在乐嘉城坚守,打败了文钦率领的叛军。

邓艾又率军防守东吴孙峻,镇东将军诸葛诞错误的建议邓艾驻军肥阳,邓艾审时度势,查看地形,将防守之地选在附亭,最后和诸葛绪联手击败了东吴的进攻。

后来,邓艾在陇西数次和姜维交战,数次击败姜维,最后官升晋级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艾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偷渡阴平,灭掉蜀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制定灭蜀大计,派邓艾领三万人从狄道进攻姜维,派诸葛绪领三万人从武都进军,截断姜维回汉中的归路。派钟会率领十万人作为主力入汉中,经剑阁道直捣成都。

谁知道开战后战况发生变化,姜维看出了司马昭的真实意图,于是没有恋战,迅速摆脱邓艾,千里奔袭剑门关,在阴平桥头被诸葛绪堵住。这时姜维率军北上佯装攻击诸葛绪后翼部队,诸葛绪率军迎战。姜维趁机率军快速通过阴平桥头,然后扬长而去直奔剑门关,等到诸葛绪回军,姜维已经早于一天前过去了。

姜维终于赶在钟会之前守住了剑门关,剑门关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钟会率领的近十万魏军在剑门关攻击了近一个月,毫无效果。时间一长,粮草不继,于是考虑撤军。

这时邓艾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偷渡阴平。阴平这个地方群山连绵,悬崖峭壁丛生。山中只有小路可行,行军不易,一旦受挫,很容易全军覆没。

邓艾率领全军沿着景谷道向东南方进军,绕道到剑阁道后方二百多里。在行军途中封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在杳无人烟的阴平山群中走出了一条道。其中最危险的时候,山中没有道路,面前是陡坡峭壁,邓艾身先士卒,身披毛毡滚落山坡。士兵们大受鼓舞,于是纷纷跟随。

最后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偷渡阴平成功,邓艾率军出其不意的来到江油,守城的马邈看到天降奇兵,没有防备,于是投降。紧接着邓艾率军稍作休整,快速南下,在绵竹遇到诸葛瞻率领的守军。

初次交战魏军失利,邓艾大发雷霆。千里行军,只为最后一战。前有强敌,后无援军,只有死战。于是邓艾亲自擂鼓助威,魏军再次冲锋,终于击溃蜀军,在激战中斩杀了诸葛瞻。

刘禅听到绵竹战败的消息,在主降派的劝说下,领着文武百官投降了邓艾。后来刘禅发布诏令,让姜维投降。于是姜维投降了钟会。

这时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邓艾俘虏了蜀国的君主和大臣,钟会俘虏了蜀国的精锐部队。两人各有大功,不分伯仲。但是这次围剿计划,钟会是全权指挥,也是主力,风头却让邓艾给占了,于是钟会新生嫉妒之心。

邓艾此时显现出政治上的幼稚,他私自封赏刘禅及其大臣官职,专权处理了蜀中各项政务。钟会于是向司马昭汇报,说邓艾有反心。

司马昭此时惧怕邓艾和钟会在外手握重兵,于是对于两人都有防备之心,他先派人收监了邓艾,随后亲领大军驻扎长安,威胁川蜀。

此时蜀中的魏军人心惶惶,终于发生内斗。在内斗中钟会被杀。后来司马昭派卫瓘来收拾残局,卫瓘惧怕邓艾再生祸端,于是派人追杀尚在途中关押的邓艾,邓艾及其子都被杀害。(也有可能是司马昭背地指示的)。

至此,邓艾、诸葛绪、钟会三人联合伐蜀成功,而邓艾被杀,诸葛绪被关押,钟会被乱军砍死。三个功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邓艾有多厉害呢?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文武全才。在地方治理上,邓艾提出淮河屯田的举措,为魏国的南方用兵提供了充足的军粮保障。在用兵上,邓艾往往料敌行动,抢占先机,数次击败姜维的进攻,也参与平定了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后期更是创造性的奇兵偷渡阴平成功,迫降了后主刘禅,完成了当年曹操都不能完成的大业,可谓是一代奇人。

标签: 邓艾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魏定国这个人没有多大的名气,蔡京为何钦点他来征讨梁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梁山能够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给了他们招安的机会,这还是因为他们之前与朝廷的几次交手,是已经彻底把朝廷给打服了,这就使得朝廷想要把梁山给剿灭,却完全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就采用这种方法付出最少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那么在梁山与朝廷的这些大战中,不仅没有办法把梁山给彻底打死,相反还是不断给梁山输送了大

  • 王昭远自诩为当世“诸葛亮”,兵败后居然被封为大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五代时期,成都郊外有户王姓农家,由于连年战乱、缺衣少食,便将13岁的儿子王昭远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幼年的饥饿经历使他很怕被送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久而久之练就了阿谀奉承的本领。公元925年,唐庄宗令太原尹孟知祥讨伐前蜀政权,大军压境之际蜀军望风而逃。随后孟

  •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出在什么地方 为何说跳进去都洗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河,清朝,历史解密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出自什么地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这是我们平时常常说到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几岁小孩都懂,也就是说自己被人家误会了,冤枉了,遭到嫌疑了,摆脱不了干系了,难以解释了,无法澄清了的意思。比如清朝作家文康的长篇武

  • 常遇春为明朝打下大片江山,妻子却被朱元璋惨杀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常遇春,明朝,野史秘闻

    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倘若一个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的时候,皇帝都会优待他的家人。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例外,明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但是朱元璋后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事情,他杀了常遇春的妻子,这是为何呢?常遇春是明朝的优秀战将,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

  • 魏延论能力远超于马岱 魏延最后为什么会惨死在马岱的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风云人物

    后汉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将。在蜀军中,关、张、赵、马、黄等大将凋陨后,魏延、马岱二人堪称当时蜀汉一流战将。不过,就能力而言,魏延是远胜于马岱的,可惜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闹翻,最终横死于马岱刀下。在诸葛亮晚年时,魏延开始居功自傲,呈现出尾大不掉之势,加之其性格孤傲骄

  • 孙权作为三国最后的雄主,他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分三国,一统天下归晋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多年战乱,你争我夺,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曹操,刘备,孙权各称霸一方,其中孙权最为年轻,曹操赤壁之战时53岁,刘备47岁,而孙权才26岁。公元219年,关羽兵败麦城,大意失荆州。次年曹操病逝,223年经猇亭之战,刘备

  • 蜀国从兴起到衰落,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诸葛亮,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的蜀国地处偏僻,同时人口稀少、国力有限,相比较领土广阔的魏国与经济繁荣的吴国而言,蜀国似乎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以后,人们对于蜀国非常偏爱,特别对于蜀国灭亡的结局感到非常感伤。无论是在演义中还是历史上,刘备能够建立西蜀政权都很不易,可是在三场关系蜀国兴

  • 纳粹冲锋队领导人恩斯特·罗姆临死前的遗言 要希特勒亲自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德国,希特勒,历史解密

    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开始了他扭曲的从政之路,然而那时的工人党只是一个100来人的小党派,虽然成员嘴巴上都喊着要改变德国,但那时那刻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如此不堪的党派,对于一心想在德国政坛有所作为的希特勒来说简直是糟糕透顶的从政环境。直到希特勒结识了一名叫恩斯特·罗姆的军官

  • 纪晓岚为什么颇信魏忠贤变成了蜈蚣?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纪晓岚,清朝,野史秘闻

    关于魏忠贤之死,有不少的野史杂谈。当时就有人讲,魏忠贤素知自己作恶多端,早晚会有一天要「走麦城」的。于是老早就为自己寻摸了一头能够日行七百里的健骡,和一个替身,私下里给豢养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果真遭难尤家店的时候,遂将自己的替身缢死,掩人耳目,自己私遁而去了。后来满清入关,一转眼就到了乾隆朝。

  • 南宋政治家方逢辰简介:凡他所到之处,无不以教务为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