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襄公最大的噩梦是什么?失去了攻灭郑国的最佳机会

郑襄公最大的噩梦是什么?失去了攻灭郑国的最佳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4/1/18 5:48:17

郑灵公被弑杀以后,郑国的公族子弟们对选择继任者产生分歧,由于郑灵公没有留下子嗣,就要从上一任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儿子中去选。当时有资格的主要有12个人,都是郑穆公的儿子,每个儿子的背后都各有势力支持,但是按照周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前朝传承的立贤的规则,就将郑国朝堂分成两大派系,一边说是立贤,国人想立的是郑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一边则说是立嫡,就是公子坚。当双方的争辩进入最后时刻,决定权则掌握在公子去疾的手中。《史记》载:“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公子去疾的大度,让公子坚登上郑国大位。

不论郑襄公是不是贤君,在这场争论中郑襄公深刻明白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抵不过利益之争,郑襄公即位不久,就担心这些有背景的兄弟夺取位置,而且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郑灵公的悲剧历历在目。郑襄公当然不愿意这些兄弟留在朝中擎制自己,便找来公子去疾商量,想要将其他兄弟都赶出郑国,就留下公子去疾辅佐国政。但公子去疾在郑国颇有贤名,当初若非主动让贤,郑国国君之位甚至有可能是去疾的,这个去疾当然不认同郑襄公的想法,极力反对并最终促成郑襄公将这些兄弟全部封为大夫,与公子去疾共同辅佐朝政。但是,当年发动弑杀郑灵公的子公和子家家族,在郑国人的眼中,始终背负着莫大的罪名,如果郑国国君被弑杀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任何团队出来负责的话,是周天子也好,还是当时的霸主晋国楚国那里,也都不好说。因此,郑襄公继位后就开始着手清除子公家族,其后又将子家的家族成员全部驱逐,这是树立正统和道义的事情,郑襄公还是比较果断的。

将郑国攻灭,是不合礼数的

但是在选择依附国的时候,郑襄公和历代郑国国君还是差不多,就是始终处于晋国与楚国之间游离,这当然并非是郑国一家之错,当时的政治格局就是如此,中原基本上就晋国独强,南方则是楚国,居于天下之中的郑、宋、卫等国则常常处于战火之中,为保社稷安稳,选择最为强大的那一方也是无奈之举。楚庄王对郑襄公的评价是“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可以说还算是不错的。且郑襄公在抵御楚庄王的大军时,曾经经历过数日血战,到最终可说是郑国都城新郑城中弹尽粮绝之时,郑襄公才光着膀子,牵着一只羊出城投降,这场战争也可说是当时楚国进攻中原的重要一战。当时的楚国朝臣认定郑国为左右之国,楚庄王应乘机攻灭郑国,但楚庄王却因担心人言可畏,而放弃了灭郑的最佳时机。那么,究竟是什么舆论如此厉害?

楚庄王当时已经将兵力铺设到中原地区,陈国已为楚国所征服。郑国在郑穆公的晚年,就已经背离楚国成为晋国的附庸。楚庄王攻打郑国找的理由就是这个。在连连攻打半个月后,郑襄公命将士和百姓登城坚守城池,等待晋师救助。双方进入僵持局势,其间郑国城墙可能因攻打过猛,一面城墙竟致崩塌,郑襄公和城中百姓皆以为郑国将灭。楚庄王闻听城中哭声惊天动地,居然奇怪的动了恻隐之心,即便朝臣们奉劝楚庄王不可错过天赐良机,楚庄王还是坚定的撤兵后退十里,要等到郑国修缮城墙而后再做进攻。这个举动和当年的宋襄公相似,可算是楚庄王给中原人的还礼。当然从这件事情上看的话,楚庄王的确是个崇尚中原文化的楚国君主。

当然,当时在中原有个舆论,说的是楚庄王帮助陈国讨伐夏征舒,最终成功攻破陈国都城,还想要把陈国吞并。结果楚国的大夫申公巫臣就笑话楚庄王,说楚庄王是“蹊田夺牛”,什么意思呢?别人的牛踩了你的田地,你不让别人赔偿田地,却是把别人的牛给没收了,是不符合礼数的事情。这个申公巫臣觊觎夏姬的美色,当初楚庄王想要把夏姬纳入后宫的时候,申公巫臣就极力反对,说不合礼数,可是后来巫臣却将夏姬纳为己有,而且还背叛楚国,跑到晋国去,帮助晋国扶持吴国,成为楚国最大的祸患。如此可见,巫臣的这个舆论,本身就可能是居心叵测的,只是由于楚庄王崇尚中原文化,对此不知不觉,认定为整个事情不合礼数。在征伐郑国的时候,就时刻对这个舆论挂念在心,本来郑国附庸晋国或者楚国,都是别人自己的选择,在国与国之间,这个也是正常的外交交往。楚庄王也就认为如果郑国亲附晋国这个理由,就将郑国攻灭,是不合礼数的,因此最终并没有将郑国灭掉。这个决定也还是有所收获,终郑襄公在位,郑国基本上都成为楚国的忠实附庸国,和盟楚国的人质,正是郑国的权臣公子去疾,也是郑襄公的亲弟弟,可说郑襄公是下了血本。后来郑国甚至还多次与晋国开战,成为楚国突进中原的先锋军队,楚庄王的赌博也不亏。后来孔子评价楚庄王,还说:”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标签: 郑襄公春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鸿胪寺在唐初因隋之制称,它的编制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为九寺之一,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名称由来《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

  • 上方谷之战的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司马懿能逃过一劫?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上方谷之战,司马懿,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方谷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

  • 汉朝大将卫青去世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青,汉朝,历史解密

    卫子夫、卫青姐弟出身贫寒,姐姐做歌姬、弟弟干杂役,过着底层人的生活,直到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府邂逅了卫子夫,将她带回宫中,后有幸怀得龙嗣,做了夫人,卫青也靠着裙带关系做了官,卫家才算发迹。卫青也很争气,不仅不靠着姐姐的关系吃闲饭,还带兵攻打匈奴,屡立奇功,成了大汉朝倚重的将军,也成为姐姐的靠山,卫子夫能

  • 身为一国皇后竟然喜欢女婿?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韦皇后,唐朝,野史秘闻

    唐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开明而宽容,所以这个朝代有许多“先进”的故事。我们今天讲的故事是关于李显和韦皇后的故事。历史上,李显是一个相对软弱无能的皇帝。作为武则天的儿子,他根本没有继承母亲的做事方法。虽然他成了皇帝,但当时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他的妻子韦皇后手中。韦皇后拥有巨大的权力,根本不关心她的丈夫,甚至

  • 让明朝妃嫔闻之色变的“朝天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明朝,风云人物

    人殉陪葬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到了春秋末年,人殉制度的风气不断扩大。秦朝的人殉制度更是让人吃惊,仅仅是一座秦始皇陵,陪葬的人人数就达到了上万人,一直到了两汉时代,人殉制度才慢慢地消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后人殉制度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原本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毫无人

  • 崔立如何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还将汴京拱手相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崔立,汴京,文史百科

    国运昌盛之时,政体完备,有能有德的人被选拔出来,掌握国家的命脉,奸佞之徒无所用其技;国势衰退后,英才凋零,奸邪凶残之人就有机会窃取高位,祸国殃民,进而加速一个国家的灭亡。金国末期,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的崔立,凭借手握重兵之机作乱,窃据高位,并拱手将汴京献给了蒙古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涿鹿之战发生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何开始黄帝屡战屡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

  • 唐朝宦官仇士良:娶了老婆,还生了5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仇士良,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仇士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古代皇宫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仅要管理国家,同样也要处理后宫的事物,但是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皇帝为了能够找到帮手,于是就设置了太监,在古代太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首先他们位卑权

  • 揭秘: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应对西汉初年的日食现象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文帝刘恒,汉朝,野史秘闻

    在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是怎样对待功臣集团的陈平周勃有着怎样的结局中我讲述了功臣集团,陈平和周勃的结局,那么,在迷信的汉文帝——刘恒时代面对日食现象,将会如何处置呢?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丞相陈平鞠躬尽瘁,刘恒重新启用绛侯周勃做了丞相。刘恒下诏: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馀,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

  • 孙策和孙权堂兄孙贲简介:曾弃官跟随孙坚一起讨伐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贲(?—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 ,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