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鸿胪寺在唐初因隋之制称,它的编制又是怎样的?

鸿胪寺在唐初因隋之制称,它的编制又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4/1/18 5:40:28

鸿胪寺,中国古代署名,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为九寺之一,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下面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名称由来

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鸿胪寺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演变历史

唐代官制

唐初因隋之制称鸿胪寺,龙朔二年(元662年)改为同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称鸿胪寺,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为宾寺,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鸿胪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鸿胪卿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下设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及府五人,史十一人,四人,掌固六人,编制为二百五十五人。

凡各少数民族首领或国外使者来京朝见,鸿胪寺负责辨其高下之等,享宴之数:凡承袭爵位者,则辨其嫡庶:若有封命,则持节前往册封;远方来唐人士及朝贡使者,负责迎送接待;朝贡之物,先上数于鸿胪寺,由本寺估定其价值,定出回赐物品多少;凡高级官员死于京师,分别由卿、少卿、丞代政府前往祭奠,并提供丧葬之具。鸿胪寺署在京师皇城南面朱雀门内之西。遗址在今西安城朱雀门内阳庙门、报恩寺街一带。

清朝官制

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舍而颁其见辞、赐、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

诸蕃封册,即行其礼命。若崇义公承袭,则辨其嫡庶,具名上尚书省。其周嵩、庆、懿陵庙,命官以时致享,若凶仪之节,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丧纪而诏奠临赙赠之制。礼仪成服,则卿掌赞导之仪,葬则预戒有司具卤簿仪物。分案四,置吏九。其官属十有二:往来国信所,掌大辽使介交聘之事。

清朝官制,鸿胪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定满洲三品,顺治十六年定为汉人俱为正四品,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五品),鸣赞满洲十四人,汉人两人(从九品),序班汉人四人(从九品),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九品)。

主要职能

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文献记载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上方谷之战的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司马懿能逃过一劫?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上方谷之战,司马懿,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方谷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

  • 汉朝大将卫青去世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青,汉朝,历史解密

    卫子夫、卫青姐弟出身贫寒,姐姐做歌姬、弟弟干杂役,过着底层人的生活,直到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府邂逅了卫子夫,将她带回宫中,后有幸怀得龙嗣,做了夫人,卫青也靠着裙带关系做了官,卫家才算发迹。卫青也很争气,不仅不靠着姐姐的关系吃闲饭,还带兵攻打匈奴,屡立奇功,成了大汉朝倚重的将军,也成为姐姐的靠山,卫子夫能

  • 身为一国皇后竟然喜欢女婿?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韦皇后,唐朝,野史秘闻

    唐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开明而宽容,所以这个朝代有许多“先进”的故事。我们今天讲的故事是关于李显和韦皇后的故事。历史上,李显是一个相对软弱无能的皇帝。作为武则天的儿子,他根本没有继承母亲的做事方法。虽然他成了皇帝,但当时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他的妻子韦皇后手中。韦皇后拥有巨大的权力,根本不关心她的丈夫,甚至

  • 让明朝妃嫔闻之色变的“朝天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明朝,风云人物

    人殉陪葬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到了春秋末年,人殉制度的风气不断扩大。秦朝的人殉制度更是让人吃惊,仅仅是一座秦始皇陵,陪葬的人人数就达到了上万人,一直到了两汉时代,人殉制度才慢慢地消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后人殉制度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原本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毫无人

  • 崔立如何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还将汴京拱手相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崔立,汴京,文史百科

    国运昌盛之时,政体完备,有能有德的人被选拔出来,掌握国家的命脉,奸佞之徒无所用其技;国势衰退后,英才凋零,奸邪凶残之人就有机会窃取高位,祸国殃民,进而加速一个国家的灭亡。金国末期,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的崔立,凭借手握重兵之机作乱,窃据高位,并拱手将汴京献给了蒙古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涿鹿之战发生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何开始黄帝屡战屡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

  • 唐朝宦官仇士良:娶了老婆,还生了5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仇士良,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仇士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古代皇宫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仅要管理国家,同样也要处理后宫的事物,但是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皇帝为了能够找到帮手,于是就设置了太监,在古代太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首先他们位卑权

  • 揭秘: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应对西汉初年的日食现象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文帝刘恒,汉朝,野史秘闻

    在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是怎样对待功臣集团的陈平周勃有着怎样的结局中我讲述了功臣集团,陈平和周勃的结局,那么,在迷信的汉文帝——刘恒时代面对日食现象,将会如何处置呢?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丞相陈平鞠躬尽瘁,刘恒重新启用绛侯周勃做了丞相。刘恒下诏: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馀,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

  • 孙策和孙权堂兄孙贲简介:曾弃官跟随孙坚一起讨伐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贲(?—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 ,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孙

  • 李渊被逼做了太上皇以后,直到驾崩之前共生了几个子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太上皇,在古代,还是有那么几个,比如周朝的宇文赞、唐朝的李渊、李隆基、宋朝的宋徽宗以及清朝的乾隆。无疑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居然能以这样的身份当上太上皇,不得不说还是很令人惊讶的。要知道一个可以开国的皇帝,自然是很有能力,李渊能力不低,为何被逼做太上皇,那也只能说是他的儿子能力太高了。虽然他的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