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武则天与李治一共有多少后代?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武则天与李治一共有多少后代?分别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4/3/26 19:01:3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6个孩子,分别是长子李弘、长女安定公主、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老小太平公主。出生在皇家,又摊上武则天这样强势的母亲,这六个孩子的命运又是如何?

永徽元年,李治去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旧情复燃,次年将其接进宫,这时的武则天已经有了身孕,入宫后生下一子,取名李弘,这是李治的第五个儿子。

永徽六年,李治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李弘升级为嫡长子,次年李治废掉太子李忠,立4岁的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天资聪颖,颇有帝国储君的气度,深受李治重视,然而上元二年,年仅23岁的李弘在洛阳合璧宫暴毙,李治悲痛万分,破例追赠其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仪下葬,追赠儿子为皇帝,这是非常罕见的。

关于李弘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史书记载的“病逝”,另一种是武则天毒杀。其实武则天毒杀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按照记载,母子生隙是因为义阳公主宣城公主的婚事,这两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萧淑妃被杀后,两位公主被武则天软禁在宫内,30多岁还不让出嫁,有一天李弘经过看到了两位身世凄惨的姐姐,便上奏李治准许她们出嫁,李治准了,武则天得知后很不高兴,由此母子关系紧张。如果说仅仅因为这件事武则天就杀了亲生儿子,这就有点贬低她了,况且李弘暴毙时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4年。

还有说法是李治对李弘特别满意,打算提前禅位给李弘,影响武则天掌权,于是毒死了李弘。李治此时48岁,正值壮年就打算禅位?而且禅位这种大事,在所有官方文献中都没有记载,况且毒死李弘武则天就能掌权?

其实关于李弘的死因,李治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写得很清楚,“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李弘被立为太子时就已经身体虚弱,染上了痨瘵(肺结核),这是不治之症,“旧疾增甚”,病情加重而去世的。

武则天登基后,因为李弘没有子嗣,下旨将四子李旦的三儿子过继给李弘,这位三郎叫李隆基。

武则天与李治的长女早夭,被追封为安定公主。关于安定公主的死因,同样很多人相信是武则天杀女诬告王皇后,迫使李治废黜王皇后,其实这件事也经不起推敲,在上篇《亲手杀掉襁褓中的女儿,只为嫁祸王皇后!武则天真的如此不择手段吗?》已经有了详细分析,简单来说,李治废后诏书中根本没有提及王皇后杀小公主一事,文献中也没有王皇后、朝臣关于此事的任何反应,就像这件事只发生在武则天和李治之间,其他人都不知晓。

毒杀李弘,闷杀安定公主,在《实录》《唐会要》《旧唐书》等早期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反而到了数百年后宋朝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真不知道欧阳修和司马光是从哪里得到的史料。

李弘去世后,李贤被立为太子,表现也不错,三次监国,得到了李治的认可,然而却在5年后以谋反的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武则天登基后被逼自尽。

李治和武则天都宠信一个叫明崇俨的术士,此人曾当着众人的面点评武则天三个儿子,“太子不堪承继(李贤),英王貌类太宗(李显),相王相最贵(李旦)”,李贤由此非常讨厌此人,同时对武则天弄权不满,母子关系紧张。后来明崇俨被歹人所杀,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所为,在没有得到李治允许的情况下搜查了东宫,结果搜出几百副铠甲,私藏铠甲是谋反重罪,李治得知后想要宽恕李贤,武则天却在旁添油加醋,最终李贤因谋反罪被废为庶人。

文明元年,武则天废黜中宗李显,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便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李贤住处,以防有人与李贤串通谋反,丘神勣到了巴州,直接逼李贤自尽,武则天得到消息后显得非常悲伤,在洛阳城举哀,贬斥丘神勣,向天下人宣告是丘神勣会错了旨意,自作主张,结果不久后丘神勣又重获重用,是谁要杀李贤非常明显。

李贤被废,三子李显成为皇太子,李治驾崩后,李显登基为唐中宗,然而才做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因为忤逆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贬到均州去了,一家人在均州、房州提心吊胆生活了14年。

洛阳城内,武则天为继承人犹豫不决,武承嗣、武三思蠢蠢欲动,打算把李唐王朝彻底改为武家王朝,狄仁杰据理力争,一句“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让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太子,暗中派人把李显接回洛阳,李显再度成为皇太子。

回到洛阳的李显明显成熟了很多,为了武则天安心,主动与武家联姻,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到武家,就这样战战兢兢过了八年,趁着武则天病重,对禁军掌控力下降,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辟。

李显做了不到六年皇帝,暴毙身亡,坊间传闻是被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但也未得到史学界的一致认可。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让小儿子李旦登基,即唐睿宗,随即将其软禁在宫中,自己临朝称制,李旦知道母亲的杀伐手段,不敢有任何怨言,甘愿做一个傀儡皇帝。几年后,武则天为登基营造了足够的声势,李旦也“见机行事”,上表称愿意退位,劝进武则天登基,甚至还要求武则天给自己赐姓“武”,见小儿子非常“懂事”,武则天非常高兴,登基后依旧让其为皇储。

李旦非常“懂事”,劝进武则天

武承嗣和武三思对皇储之位觊觎已久,处心积虑地陷害李旦,甚至传出李旦的两个妃子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两人秘密处死,李旦只能当做毫不知情,才惊险过关。后来武则天打算接回三子李显立为太子,李旦也识趣上表将皇储之位让给兄长。

先让皇位,再让太子,李旦看似“老好人”,却是那种情势下最好的自保之术,不过命运还是垂青于他。唐中宗李显驾崩后,韦后弄权,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拥立李旦为帝,李旦二次登基。

李旦登基后,立李隆基为太子,自知没有治国才能,因此让李隆基监国,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干脆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去当太上皇了。做了太上皇的李旦生活很惬意,唯一遗憾的也许就是没能保住妹妹太平公主了。

武则天5个长大成人的孩子中,太平公主最像她,因此颇受宠爱,但是宠爱在政治面前一文不值。

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兄长薛顗参与了李冲的谋反,薛顗被处死,薛绍也被杖责一百,丢到天牢内不准任何人探视,生死不问,太平公主抱着襁褓中的儿子跪求武则天放了自己丈夫,武则天不为所动,薛绍就这样死在牢中。

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则天的女儿,拿得起放得下,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和武则天彻底闹翻,反而更加亲近武则天,不是她心中没有恨,而是她知道面对强权,再多的恨也无济于事,打不过就加入,太平公主跟着武则天慢慢接触朝政,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源,就等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神龙元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背后就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成功把武则天赶下台,把哥哥李显扶上位,李显也投桃报李,封其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势力快速膨胀。唐中宗李显驾崩后,为了夺取政权,太平公主雷厉风行,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四哥李旦为帝,李旦非常宠爱这个妹妹,对她有求必应,也放心让其参与政务,太平公主成为朝堂第一大势力,巅峰时期朝堂七位宰辅,竟然有五位是她的人,禁军主要将领也是她的马前卒。

太平公主感觉李隆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苦心积虑劝李旦废掉李隆基,李旦不为所动,李隆基顺利登基。太平公主感到威胁,便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诛杀李隆基,却走漏了风声,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慌忙逃到终南山,三天后返回,找人向太上皇李旦求情,李旦找到李隆基,说“杀谁都没有意见,但是不能动太平公主”,自己就这一个妹妹,李旦竭尽全力想保下她,李隆基却丝毫不让步,命人给太平公主送去一道白绫,赐死。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刘邦当初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 刘邦能逃出生天是因为陈平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陈平

    对刘邦和陈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 刘邦真的是靠陈平逃出生天吗?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一统政权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莫过于北方的匈奴。在秦始皇帝时期,上将军蒙恬亲自率领秦军北上抗击匈奴,一战而扫清漠北。史书记载此战如同猛禽追击鸟雀,匈奴人望风而

  • 朱允炆登基之后对军队掌控能力的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改年号为建文。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纵观靖难四年,朱允炆对全国军队的掌握程度实在不容乐观,其所掌握的军队主要集中在南京周边,而对较远地区的军队完全调动不了。靖难后期,李景隆先后大败两次之后,朱允炆甚至不得不抽调守卫京城安全的京营去前线,导致南京的防务极

  • 曹丕当初如果多活几年的话 曹丕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三国

    还不了解:曹魏曹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40岁的曹丕,如果多活几年,能统一天下吗?曹丕虽然是曹魏的建立者,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这哥们是不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和条件的。即使他没有英年早逝,依旧无法完成统一大业。原因一:曹丕的能力有限,比不上曹操。原因二:

  • 历史上的杨丽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丽华,隋文帝

    对杨丽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上的杨丽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杨丽华是个悲苦的女人,一生虽显贵,可自始至终未能得到幸福,先是嫁给一个不爱自己丈夫北周宣皇帝,接着北周江山又被父亲隋文帝杨坚夺取,最后,自己女儿宇文娥英又被弟弟隋炀帝杨广毒杀,论命运她绝对是个悲苦

  • 历史上诸葛亮出山后选择刘备当主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世人对于孔明有着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汉政权的绝对忠诚。个人认为孔明之所以选择玄德做主公而不是孙权曹操有以下

  • 历史上陆逊是怎么死的?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三国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时期的陆逊,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他是吴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孙权早期的时候颇受重用。但是让人很无解的是,到孙权后期的时候,陆逊似乎就不受到重用了,而且孙权对陆逊的态度也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对其非

  • 明武宗朱厚照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提到明朝时,现代人提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说法,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也是对明朝皇帝的基本评价。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明朝的一位皇帝,历史太“偏爱”这个皇帝了,几百年来一直被抹黑,其实是一代明君。明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经历

  •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分别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分别有哪些?很多人熟知的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军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开始。之后,三项主要的改革措施相继推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详细介绍。第一,建立枢密院制度。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三衙掌握着禁军,但是没有调兵和发兵的 权力;枢密院有发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的崇尚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的崇尚节俭?是当时的国家没有钱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理由,一起看看吧。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

  • 朱元璋后宫哪位妃子逃过了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明朝

    朱元璋后宫哪位妃子逃过了殉葬?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当时处于封建奴隶社会时期,像皇帝或者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世后都有让人陪葬这样的一种习俗。对于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来说,那就更为隆重了。在朱元璋临死之际,他就下诏在他死后,让所有的嫔妃和宫女为他殉葬,听到这个消息,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