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被谋害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的影响有多大

张飞被谋害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的影响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507 更新时间:2024/3/27 23:22:11

张飞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飞被刺杀时,为何没被大家发现,他的死为伐吴带来了什么影响?

在三国时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将当属张飞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战场上无人敢当,被古人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是他却没有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且他的首级还被凶手拿去邀功请赏,这就实在让人无语了。那么,我们有一个疑问,一位大将怎么会被自己的部下谋害在自己的营中,还不被人所知呢?

一、《三国演义》中的描述。

张飞之死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张飞是在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因为兄弟情深,日夕号泣。他的部下为了劝解他,用饮酒为手段,谁了解张飞喝醉酒后,怒气更盛。他为了出气,手下有冒犯他的,都遭到鞭挞,有不少人被鞭挞而死。

刘备准备讨伐东吴前,张飞来见刘备,要求出兵伐吴。刘备答应了张飞的要求,让他率领部下从阆中出发,与自己在江州会合,一起伐吴。张飞回去后,便要求军中在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出征。他的手下范疆、张达请求缓期,被张飞鞭背五十。张飞还说如果来日制办不齐,就杀二人示众。

范疆、张达无可奈何之下,只得铤而走险。他们在半夜中,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告机密事情,直到床前。他们见张飞酒后酣睡,便趁机刺死了张飞,并割下张飞的首级,引了数十人,连夜投东吴去了。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对范疆、张达刺杀张飞如此容易就会有三分疑惑,更何况张飞临死前还大叫了一声。难道张飞的大帐就没有卫士把守,听不到动静吗?

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态度十分认真,他的描述环环相扣,让人感到合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看的原因。其实,张飞之死没人察觉的原因,在书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首先,张飞之死的环境。当时,张飞的大帐肯定是有人把守的。因为范疆、张达是打着禀报机密事的幌子进入大帐的。这就说明了当时是有守卫把守的。可是,范疆、张达进入大帐后,却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张飞一人醉卧帐中,这就给范疆、张达行刺创造了条件。

张飞的营帐中之所以没有其他人,一是张飞酒醉后休息,大家退走免得打扰。二是张飞在关羽去世后,心情不好,借酒浇愁。在酒醉之后,他为了出气,专门拿身边人找茬。找到毛病就鞭挞他们,还打死了不少人。这让大家在张飞酒醉后,都对他敬而远之,没人敢接近他。因此,张飞的帐中才会没有他人。

而张飞临死前的那声大叫没人注意,也应该是张飞在酒醉后,经常借着酒劲喊叫。大家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可能还有因为跑去查看被张飞责打的情况。这样一来,听到张飞大叫的人,还以为张飞在发酒疯,就更不敢进帐查看情况了。

其次,是范疆张达行刺的时机。范疆张达选择的行刺时机正是军中混乱的时候。为了三日后的出征,张飞的部将都忙着做各种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军中四处忙乱,守卫的警惕性自然下降。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大军防备最差的时候,这也给范疆张达刺杀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三,是刺杀张飞的凶手问题。我们看范疆张达的表现,就会感觉这两人虽然是张飞帐下的末将,可是跟张飞的关系不一般。在张飞下令全军准备白旗白甲的时候,所有将领都不说话,他们两位末将却越众而出,要求缓期。这说明了其他将领都不好说话,指望他们能够向张飞求情。这显示了他们与张飞的关系不一般,深受张飞的信任。

我们了解,刘备曾经给张飞指出他的缺点,那就是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作用。这范疆张达就应该属于那些健儿中的一员。而他们又是末将,说明他们没有什么指挥才能,纯粹是靠武力得到张飞青睐的人。可是,他们的要求正碰到张飞的气头上,不但遭到了张飞的鞭挞,还受到了张飞的限期的威胁,逼着他们铤而走险。

由于范疆张达是张飞信任的将领,这才使得他们能够进入张飞的营帐。把守营帐的卫士由于了解他们与张飞的关系,才没有对他们产生疑心,这给他们刺杀张飞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是范疆张达并不是独自作案。我们虽然只看到范疆张达两人进入张飞的营帐刺杀张飞,但是后面说道他们带着几十人投奔了东吴。作为两名降将,还能够带走几十人,这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他们在行刺的时候,没有动用这些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想到,如果他们在刺杀张飞时出现差错,肯定会把这些人也增加进去。因此,张飞的大帐虽然有卫士把守,也顶不住数十人的袭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死是他对部下暴而无恩造成的。范疆张达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刺杀了张飞,从侧面也显示出张飞治军不严,内部管理混乱的状况。这是张飞被刺杀而不被发现的主要原因。

二、历史上对张飞之死的记载。

在历史上对张飞的死,记载要比《三国演义》里简略得多。《三国志张飞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这段记载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基本与《三国演义》中的一致。只不过没有夜晚入帐行刺的情节,那个情节应该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但也还是站得住脚的。不过,我们从这段历史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张飞之死的一些端倪。

首先,是张飞被范疆张达刺杀的时间是在张飞率领大军即将出征的时候。范疆张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刺杀张飞,应该与上面的分析一样,是趁着大军即将出发,做各种准备忙乱的时候,这是大军防备最松懈的时候。

其次,是历史记载中,在张飞之死前,专门写道了刘备经常告诫张飞的话,那就是他对手下粗暴,经常鞭挞健儿,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左右,这是取祸之道。张飞听了但并不改正。这说明,张飞被部下范疆张达刺杀,与这个缺点有关。

第三,是刺杀张飞后,范疆张达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奔了东吴。在《三国演义》中,范疆张达最后是东吴为了求和,送给了刘备。刘备将他们杀掉,为张飞报了仇。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这两人至此也没有了下文。

历史上的记载虽然没有描写张飞之死的细节,不过对张飞之死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张飞爱敬君子不恤小人,对待手下过于粗暴,这最终遭到了部下的报复,糊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三、张飞之死与伐吴的关系。

张飞是死在他即将出兵伐吴的时候,这使得他的死与伐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刘备得到张飞部下都督的奏章,就发生了叹息,说“噫,飞死矣”。这更加激发了刘备伐吴的愤怒,向东吴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张飞之所以在伐吴前被杀,不仅仅是因为凶手选择时机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这是凶手最大的机会。这是因为,当孙刘联盟的时候,凶手是难以下定刺杀张飞的决心的。这是因为张飞驻军在阆中,如果凶手刺杀了张飞,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逃跑。

如果想要向北投降曹魏,由于有秦岭天险的阻隔,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曹操撤走的时候,将汉中的百姓全部迁走,只给刘备留下一片荒原。这样,凶手很可能在逃到曹魏的控制区前,不是饿死荒野,就是被蜀军擒获。

只有在蜀吴发动冲突的时候,凶手才有逃跑的目的地。那就是顺流而下,逃往东吴。由于从水路逃走,蜀汉就算是了解了张飞的死讯,也无法去拦截捉拿他们。有了这个有利条件,才使得凶手下定决心,在部队出征前刺杀了张飞逃走。可以说,在蜀汉决定伐吴的时候,张飞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后人在评价张飞之死的时候,曾经说过张飞一死,蜀军可以无出也。这个意思是说,在蜀军中,张飞是仅次于关羽的武将。张飞一死,刘备就失去了能征惯战的猛将。这给蜀军的作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夷陵之战前,黄权建议让自己担任先锋,刘备在后方压阵。这个建议主要是让蜀军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并使得刘备不亲自到第一线指挥作战。但是刘备拒绝了黄权的建议,自己亲临前线指挥。这主要因为刘备并不认为黄权的指挥作战能力,能够达到摧破吴军防线的水平。如果张飞尚在的话,刘备就会放心地让张飞担任先锋了。

这样,以张飞的能力,就可以采取陆逊最害怕的战术,水陆并进,夹江而下。张飞在前冲锋,刘备在后支援,蜀汉有希望夺取夷陵之战的胜利。即便是不能胜利,在东吴反击的时候,也不会遭受那么重大的损失。

这是因为刘备亲临前线指挥,使得他成为东吴的主要攻击目标。东吴集中兵力攻打刘备,打乱了蜀军的指挥,大部分大军都陷入混乱,遭到了重大的损失。东吴派兵一路死死咬住刘备穷追猛打,使得刘备一路逃亡,没有喘息的机会。很多没有遭受攻击的蜀军,都自行溃散了。如果张飞尚在的话,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可以说,张飞的存亡,在很大方面上左右了夷陵之战的胜负结果。

结语:

张飞被部下刺杀而没有被大家察觉,主要是在时间、环境、凶手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张飞不听从刘备的劝诫,不思悔改的结果。他对部下暴而无恩,还将鞭挞的健儿放置在身边,这使得他的被刺杀成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的影响极大。正是因为他的死,使得刘备手下没有了能征惯战的将领,迫使刘备亲自到前线指挥。在东吴采取火攻的时候,由于刘备身处第一线,失去了指挥能力,造成了蜀军的混乱,乃至崩溃。如果张飞不死,夷陵之战的胜负还不可知。因此,张飞因为对自己的缺点明知故犯,不但造成了自己的杀身之祸,也给蜀汉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后人应当引以为戒的地方。

标签: 张飞东吴

更多文章

  • 王凌一生忠于曹魏,屡立战功,最后为何会被诛杀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凌,三国

    我们都知道汉朝末年三国时期,那个时代的名将非常的多。随着三国有关的影视小说影响更加广泛,魏国的五子良将、蜀国的五虎上将、东吴的四英将,还有那些谋士大家闭着眼睛都可以说出来几个。相比较这些名将而言,三国中还有一些非常被低估将领,这些人虽然名气不太响亮,但是实力却相当不俗。王凌(172年~251年6月1

  • 冯小青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一番痴情错付了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小青,明朝

    冯小青,明朝时期才女,留下众多诗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冯小青短暂又凄凉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冯小青,广陵人,父亲是广陵的太守,身为家中独女,冯小青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冯小青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琴棋书

  • 在曹魏政权中,谥号为威侯的武将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纯,三国

    吴蜀魏三国属曹魏阵营人才最多,用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有五位威侯,能被谥为“威侯”的,都不简单,蜀汉的威侯是马超,而曹魏政权这五位威侯中,还包含一位五子良将。这五位威侯分别是谁呢?第

  • 董卓残暴行径众所周知 董卓到底残暴到什么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卓,东汉

    还不了解:董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汉末三国的第一个大魔王,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作为汉末三国的第一个大魔王,董卓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这些残暴行径,最终将董卓带入了败亡的深渊。入洛阳时期的残暴行径董卓进入洛阳,就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洛阳,是大汉王朝的都城,

  • 关羽和魏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魏延镇守汉中关羽为何没有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魏延

    还不了解:魏延和关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狂傲自大,为何魏延镇守汉中关羽却没有意见?和魏延关系如何武圣关羽是许多三国迷十分喜欢的人物,忠肝义胆,有勇有谋,其神迹和人品流芳百世,更有许多地方筑有武圣庙以此祭奠,也有很多人家里或者商铺摆有关公像都表明对关羽

  • 曹魏重臣裴潜简介:初附曹操后,便出任丞相府军参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裴潜,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裴潜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

  • 韩信被杀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吗 出身也是其中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汉朝

    对韩信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是汉朝功臣却被抹杀,难道真的因为刘邦冷血?韩信是西汉的建国功臣,他为刘邦的大业东征西讨,最终成功为其建立了西汉。但是建立西汉后刘邦到处清除异姓王,韩信虽然不是被刘邦亲手所杀,但是最终也是落得了被杀的下场。那韩信为什么会被杀

  • 历史上法正在蜀汉是什么地位?刘备有多看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法正,汉朝

    法正,字孝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建立蜀汉政权,除了靠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还靠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庞统、法正等人的辅佐。在这些人中,刘备最在乎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和张飞,而是另有其人

  • 刘秀为什么就不杀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汉朝

    刘秀为什么就不杀开国功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要想知道刘秀为何不杀功臣,我们要先看看哪些开国皇帝杀了功臣。说起君主屠杀功臣,大家可能首先会想起刘邦和朱元璋。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出身相对低位的开国皇帝确实曾经杀过功臣。但是两个人杀功臣的程度却不同,刘邦充其量只能说杀功臣,朱元璋

  • 刘备坐拥的徐州六郡怎么被吕布打下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三国

    刘备坐拥的徐州六郡怎么被吕布打下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徐州有五个郡、国,分别是: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我们所熟知的徐州六郡是曹操接回汉献帝后,增加了一个东莞郡。徐州的治所,其实也在不断变迁当中。原本治所在郯县,东汉末年转移到了下邳。等到魏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