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被黑得最惨皇帝,如果多活二十年,明朝不一定会灭!

明朝被黑得最惨皇帝,如果多活二十年,明朝不一定会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4/2/9 23:33:25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明朝被黑得最惨的皇帝,这个皇帝名声不好,宠爱大龄宫女,重用太监,还不爱上班,大家多认为这位仁兄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这位就是明朝的天皇帝朱由校

关于这位皇帝有三个黑点是大家熟知的。一是跟自己的奶妈客氏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人十八岁进宫当奶妈,奶的就是当时的朱由校。朱由校十五岁当皇帝,可能断奶比较晚,对这个客氏的感情很深。把这位奶妈封为奉圣夫人。按理说,这种大龄的奶妈,皇帝又不吃奶了,应该请出宫。但是,这位宫女刚走,朱由校就表示自己心窝子疼,没办法,只好把这位客氏又请回来。

这位客氏,史书称狠毒残忍,生性淫荡。跟少年皇帝有说不清的关系,而且还善妒。专门欺负宫女,连皇后都敢打压。张皇后怀孕时突然腰痛,客氏安排宫女进宫,给按摩了一下,结果张皇后流产,此后再也没有怀孕。还有两个儿子也没有活过一岁。据说,都是客氏下的手。

朱由校第二大错,当然是重用魏忠贤啦,魏忠贤干的坏事,基本都可以算到朱由校的头上。这跟客氏二人转,把朱由校转晕了。第三个,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木匠活,朱由校爱搞木工,一天拿着刨子做家具,做好了有的自用,有的拿去卖,还能卖到很高的价格,这当然是不务正业。这些都是朱由校的黑点,黑到后面,甚至有人说,朱由校是个文盲,魏忠贤是大文盲,朱皇帝是小文盲,这一对文盲班子治国。是不是这样呢?

有一个记录是这样的:【时逆贤、永贞、元雅、文辅,先将应处应点姓名及应改票帖俱托体乾口奏,曰:“万岁爷,某系门户,该处;某票某字当改。”或从臾先帝,御笔亲改,……逆贤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说这些阉党在皇帝身边,把皇帝当扯线公仔使,让皇帝这样批那样批,但毕竟说明皇帝是识字的,是御笔亲改,真正不识字的是魏忠贤。

那为什么说朱由校是文盲呢?这可能跟朱由校的经历有关,他确实没有出阁读书,所谓出阁读书,就是皇子在殿里升座,由大臣亲自指导读书。在明中后期,出阁读书代表着成为了太子。

那朱由校是火线上岗,他爹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了,自然没办法让儿子出阁读书。但不出阁读书,不代表不读书,只是没有由大臣教而已。等于你没考上清华不代表你没文化。可能因为没有正式出阁读书,所以在大臣的嘴里就变成了文盲了。再看第二条,说朱由校被魏忠贤们控制,让他干嘛就干嘛。

是不是这样的呢?他是不是一个墨线被人弹呢?这里,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当年袁崇焕曾经上书,表示只要在关外屯田,就能轻易收拾了后金。他是这样说的:【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老袁是下军令状啦,顺便把魏忠贤的马屁拍了拍。

那如果是扯线公仔,那直接点头就行了,但是没有,朱由校给了一个批复:【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大家看这个批示就很牛啊,因为他没有被袁崇焕的豪言所迷惑,而是提出了一连串很专业很清醒的问题。你要屯田,可以,但怎么区别军民,怎么让两者共处,具体方法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又能种田,还能打仗,怎么演练,怎么使农民具有战斗力,怎么轮换,老兵退下来怎么办,马怎么办,这个粮食能不能保证收上来。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问询,表示朱由校绝对不是一个文盲,也不是一个笨蛋,而是一个思路清楚的人。

那他在的时候,基本也能平衡住朝中的势力。大家不要被什么阉党啊东林党啊所迷惑,东林党不一定就是好的,阉党也一定就是坏的。他们说穿了,都是皇帝的打工仔。皇帝用谁不用谁,自有自己的主张。而看朱由校的接班人崇祯皇帝,就是文臣最喜欢的皇帝了,一上来就把太监给弄倒了,把权力交给东林党。

如果东林党真是好用,那大明应该繁荣昌盛啊,怎么一下就倒台了呢,而且一倒台,一大半投降的比太监还麻利。而崇祯这个人志大才疏,没培育出自己的心腹,就赵构还有一个秦桧可用啊。崇祯有谁可用,全是糊弄他的。所以,如果朱由校多活二十年,说不定挺过大明最艰难的一段也说不定。

最后说一下,朱由校为什么爱搞木匠活,首先要说,人家真不是只干木匠活,人家就是一业余爱好,人家也上班。史书有记: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人家也是干活,而干点木匠活,实在是解压需要,大家如果干过木匠活,或者干过农活就知道,那其实是一种享受。

它简单纯粹,一锤子是一锤子,一钉子是一钉子,打下去,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不像这帮文臣阉党,就一个屁大的事能吵半天。他一天被吵得脑子疼,难免干点体力活。大家看人民的名义了没,里面的高育良,压力大时不就喜欢锄地嘛。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中华皇帝排行榜,谁是你心中的NO.1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华皇帝

    第一、秦始皇嬴政13岁继位,39岁称帝,在位37年,享年50岁。他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君主。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首创郡县制替代分封制。同时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长城,筑灵渠,将

  • 慈禧死后有多惨?被人割喉拿走夜明珠,暴尸后全身长满白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清朝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不受待见的女人,估计慈禧将会名列第一。这个女人作为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不仅不思报效国家,反而做出了很多祸国殃民的蠢事。但是历史又是公平的,作恶多端的慈禧即便善终而死,但是死后却惨遭暴尸,可以说作为最重视身后事的中国人,她的下场可谓是惨得不能再惨了。现在说起慈禧,估计大家熟的不能再熟

  • 高坂昌信:战国第一美男子,从“小秘”到“小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坂昌信,日本

    和十年前相比,今天人们再提起“同性恋”一词的时候已经宽容得多。即使自己不赞成、不接受同性的恋情,但只要事不关己,能谅解、接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同性恋情还是比较多的。日本人搞同性恋或者说豢养男宠历史是比较悠久的,这可不是瞎编,这是有历史铁证的。留下这份历史铁证的人或许会令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那是一份同性

  • 内藤昌丰:日本战国时代的武田氏家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内藤昌丰,日本

    内藤昌丰,据说生于大永三年(公元1523年),原名为工藤源左卫门尉佑长,是武田信虎的重臣工藤下总守虎丰的次子,武田四名臣之一。日本战国时代的武田氏家臣,父亲为甲斐国国人工藤虎丰,原姓工藤,别称源左卫门、修理亮,武田四名臣、二十四将其中一名。有一子内藤昌月。内藤昌丰(ないとうまさとよ1522-1575

  • 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纶相比 谁的功劳更大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戚继光,明朝

    戚继光初出茅庐时,是在台州做参将,而此时的台州知府,正是谭纶。明朝一向是文官压制武官,所以戚继光是谭纶的部下。而谭纶,也批准了戚继光练兵的请求,这一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戚家军。戚家军练成后,成为了浙东的一支非常优秀的抗倭力量,而这支部队虽然归属戚继光指挥,但是粮饷什么的,还是得靠知府

  • 光武帝吃霸王餐,为什么被吓得赶紧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秀

    刘秀去河北的时候,手下只有几个大将跟着,除此之外没有一兵一卒。本来刘秀按照邓禹的嘱咐,在河北举行冤狱平反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想到刚刚有了一点好兆头,河北王莽起兵叛乱,并且扬言要杀刘秀,刘秀没有兵,没办法跟王莽对抗,只好带着手下人灰溜溜逃走。刘秀一行人一路又冻又饿,眼看支撑不下去了。作为领导

  • 大臣听信谗言,把怀孕妻子送给皇帝,最后全家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歇

    电视剧《芈月传》的大火,使得更多人认识了博学多才的春申君黄歇,在剧中他为芈月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感动,赚了不少观众的眼泪。然而历史上的黄歇拥有更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这位睿智的文士在政治上有更多值得后世探讨的地方。黄歇还未成为楚国令尹的时候,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到各地游学,才学睿智之

  • 曼德尔施塔姆:阿克梅派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曼德尔施塔姆,俄国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卓越的苏联天才诗人。阿克梅派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曼德尔施塔姆〔Осип Мандельштам〕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卓越的天才诗人。著有诗集《石头》、《悲伤》和散文集《时代的喧嚣》、《亚美尼亚旅行记》、《第四散文》等。另有大量写于流放地沃罗涅什的诗歌在他死后多年出版。193

  • 顾太清是什么人?顾太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

  • 霍光保持一奇特习惯汉武帝发现后,竟秘密杀死自己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

    霍光,他是西汉著名大臣,同时也是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汉武帝去世前,欲将自己8岁的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然而刘弗陵实在幼小,必须由一个靠谱的大臣辅弼。而最终,汉武帝看中了霍光。霍光之所以获得汉武帝赏识,完全是机缘巧合。霍光的父亲名为霍仲孺,他曾与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