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 朱允炆为什么干不过朱棣

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 朱允炆为什么干不过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66 更新时间:2024/1/2 11:30:5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炆和朱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景帝身边,好歹还有周亚夫、梁王刘武这样的铁杆粉丝。你看看朱允炆身边有啥?全都是一帮坑货。

所以说汉景帝削藩,其实心里是有底气的。一方面老爹汉文帝给他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府库殷实,也就是兜里有钱。另一方面,汉景帝手下忠臣良将并不少,周亚夫和刘武就是典型。

反观朱允炆削藩,其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黄子澄整天在他身边嚷嚷着要削藩,结果朱棣造反了,黄子澄两手一摊表示:这是武将的事情,我管不着!

那么看看朱允炆身边有没有出色的武将呢?不好意思,像样的武将都被他爷爷朱元璋给砍了。而且老朱在位时,一言不合就要株连上万人,谁还敢给你们老朱家卖命?因此朱允炆身边出色的武将十分匮乏,这是他必败的原因之一。

一、黄子澄想做第二个晁错?那就要看看阁下有几斤几两了!

晁错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不光文章写得好,而且善于分析国家大事。削藩的事情,也是晁错提出来建议汉景帝这么做的。

这事儿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自然会按照晁错的办法去做。

你以为晁错只会打嘴炮吗?当然不是。晁错既然能提出削藩,自然是有善后的底气。他知道汉景帝有能力平息叛乱,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

这句话其实就看得出晁错的心思,那可真是高瞻远瞩。他早就料到了藩王会起兵造反,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早点面对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越大。

晁错这是胸有成竹地解决藩王的问题,其实晁错可不是在瞎掰。我们看看晁错的经历就知道,他对军事上的事情,也有一定涉猎。

早年汉文帝时期,匈奴老是南下骚扰。汉文帝多次发兵,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晁错给汉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办法。

此后,晁错又上了《守边劝农疏》,主要观点是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敌。所以说晁错提出削藩,那是在通过充分调查后,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反观黄子澄呢?他一直以来就是陪着朱允炆读书,从来没有调查过大明朝的军务。也没有提出过像样的削藩对策,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削藩。

傻子都知道削藩是好事,你以为朱棣不知道吗?他当然也知道削藩的好处。可是关键问题是,怎么削?如何善后?这才是黄子澄应该要考虑的,结果黄子澄一推三二五,啥也不管。

二、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多亏了有个好弟弟。

在不少影视剧中,梁王刘武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为啥?因为梁王刘武觊觎哥哥汉景帝的皇位。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整件事还真的要怪汉景帝。

他们俩都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有一回汉景帝喝醉了,居然承诺等他百年之后,就把大位传给弟弟刘武。这事儿窦太后和刘武都放在了心上。

刘武自然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窦太后。因为这么一来,窦太后可就有两个儿子都做皇帝了,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可是酒醒了以后,汉景帝就不认账了。这张臭嘴真该扇两巴掌,刘武他们也不敢提,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远没有电视剧里讲得那么夸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晁错提出削藩以后,汉朝立刻爆发了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们,纷纷要诛晁错清君侧。

汉景帝这个怂货二话不说就把晁错给杀了,大哥啊,你也不听听晁错的对策?结果人家压根就没有退兵的意思。

无奈之下,汉景帝只好选择平叛。这回是周亚夫带队前去平叛,不过周亚夫一直躲在暗处不肯动。为啥?因为他在等待战机。

诸侯王们又不是傻子,难道坐着给周亚夫找到空子吗?这期间叛军疯狂猛攻梁国,一直都是梁王刘武在前面顶着。到了最后刘武甚至打算为国捐躯了,这个时候周亚夫才冒出来一举击溃了叛军。

所以说没有梁王刘武在前面顶着,这事儿还真的挺难办的。刘武最后也没能熬得过汉景帝,在汉景帝驾崩之前就去世了。

三、朱允炆身边都是一帮坑货。

朱元璋没给朱允炆留下什么大将,唯一比较出色的耿炳文,也只是个善于防守的大将,所以他在野外作战就吃了朱棣的亏。

为此朱允炆就把大军都交给了自己的发小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虎将,可李景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

这家伙手握五六十万大军,每次跟朱棣交锋,都大败而归。不仅被击败了,还把五六十万人的装备、粮草辎重全都留给了朱棣。

人家是去平定叛乱,你小子是去送装备的吗?所以说朱允炆的主力大军,在这家伙手里,简直把朱允炆给坑惨了。

徐达家的三个儿子,那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老大徐辉祖表示坚决支持建文帝朱允炆,老二徐膺绪则表示,我不表态,你们打完了再说。老四徐增寿则整天给朱棣传递朱允炆这边的消息。鸡蛋放在了三个笼子里,还是你们会做买卖。

黄子澄、齐泰这些人,一个个忠贞不二倒是不假,可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朱棣大军杀来以后,他们的态度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你说这么一个凑拢班子,怎么去跟朱棣的精兵强将们斗呢?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朱允炆手里的这帮大臣们,没一个管用的,所以手里军队再多也没啥用。

总结:朱元璋需要负责任。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中走出来的领袖人物,他们也都在自己的王朝实行了分封制。刘邦我们能理解,毕竟他刚从灭秦大战中走出来,秦朝是郡县制,对宗室非常差,结果被诸侯们灭了。因此刘邦打算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的方式。

而朱元璋还搞分封制,这就有点开历史倒车的意思了。而且汉武帝的推恩令放在那儿,那么好的政策,朱元璋也不愿意用。为啥?因为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真正掌权,真正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朱元璋的心态是:就算后世再乱,那也是老朱家的天下,哪个子孙来做这个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参考资料:《汉书》、《明史》

标签: 朱允炆朱棣

更多文章

  • 梁王也算是七王之乱的诸侯之一 梁王为什么支持汉景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景帝,梁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景帝和梁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个刘姓诸侯王发动叛乱,即“吴楚七国之乱”。这场叛乱是皇帝与诸侯王矛盾的大爆发,最终以汉景帝的完胜告终。奇怪的是,汉景帝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梁王刘武发挥了决定性

  • 请董卓入京只是为了除掉宦官?何进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何进,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何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汉少帝刘辨就此继位。由于刘辩年幼无知,因此朝堂上的大小事务主要由何太后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则主持朝政,如此一来,皇权衰退明显。当时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

  •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烧饼,刘伯温如何作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能够从乞丐做到开国之君,靠的不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身边的谋士猛将,朱升,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不过要论起才华和谋略,刘伯温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刘伯温起初是元朝的进士,他最早是为元政府打工献计,只可想腐朽的元政府没有重用刘伯温,一次次的让刘伯温失望绝望,无奈之下刘伯温隐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临死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604年,创造“开皇之治”的隋文帝离奇驾崩,死因不明。其次子杨广即位,史称“隋炀帝”。杨广登基后,踌躇满志,打算作出 “千古伟业”留给后世。登基一年后(大业元年),契丹南侵,杨广派韦云起率军抵御,隋军以迅雷之势冲向契丹大营,4

  • 刘备如果没有讨伐孙权 刘备最后能夺得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夺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东征,想要夺回荆州,最终却失败了,间接的搭上了自己和张飞的性命。如果刘备没有讨伐孙权,结果会怎么样呢?首先刘备打孙权并不一定是因为关羽被杀,毕竟刘备东征距离关羽被杀已经快两年了,而诸葛亮阻止刘备

  •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东吴

    对刘备打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公元221年间。刘备在成都这个地方开始了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国号为汉。在他称帝的三个月之后,刘备就有依着名义上给关羽报仇为理由,但事实上他这一次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夺回被东吴抢走的荆州。当时刘备完全不顾蜀汉因为樊城战役所受到

  •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没有选择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就此灭亡。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崇祯南迁,明朝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朝堂曾因南迁争论不下,崇祯对此犹豫不决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

  • 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开国皇帝的?他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明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朱元璋的故事。1344年,连续遭遇旱灾、蝗灾和瘟疫的蹂躏后,居于濠州钟离县的一户普通农家瞬间由幸福坠入悲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家的父亲、长子和母亲先后去世。迫于无奈,这家还幸存的次子和季子只能分开,各谋生路。分开时,这个季子

  • 李世民上位后,李渊的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唐朝

    强汉、盛唐,这是中国人对这两个朝代最直观的认识,汉朝的强硬,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唐朝的强盛,更是让万国来朝,不过每一个王朝都并非是全是光辉伟岸的形象,他们也有着不堪的一面,汉武帝的好大喜功,李世民的弑兄夺权等等,光与影同行,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就是关于李世民弑兄夺权之后,李渊的处境。

  • 明朝内阁与宦官制度并存,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明朝

    历代皇帝为巩固自身的权力和国家的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手下官员结党营私,互相勾结,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很多在历朝历代威胁国家统治的旧毒创意,最后都成为他们灭亡的主要原因。在明朝,可谓是把皇权的集中加强做到了历朝的极致,皇帝独揽大权,集权力于一身。他发行的制度有一个历史上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