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獾子精投胎”的他,将“弱宋”打造得国富兵强,最后却成了国破家亡的“妖人"

“獾子精投胎”的他,将“弱宋”打造得国富兵强,最后却成了国破家亡的“妖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6 更新时间:2024/2/10 0:47:49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即公元1021年12月18日,在两宋诸多文人的笔下,简直是无比诡异的一天:有个“妖人”降生了。

以《铁围山丛谈》等北宋典籍里的绘声绘色描述:就是这一天,有一只修炼成妖的獾子精趁夜下凡,鬼鬼祟祟钻进大宋江南西路临川县一户官员家庭,紧接着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响彻,一个后来把大宋折腾得惊天动地的“妖人”呱呱坠地了。残山剩水的南宋年间,好些“精英名流”们说起这诡异场面,更常恨得一把鼻涕一本泪:可怜我太祖太宗基业,国泰民安的大宋半壁江山,都叫这“妖人”折腾毁了。

如此被南宋主流阶层咬牙骂了一百多年的北宋“妖人”,正是大宋王朝的拯救者,中国古代史上卓越的改革家:王安石!

一:胆大包天的“妖人”

虽然“獾子精投胎”的说法,实在太过玄幻,但从少年时候起,几乎每个与王安石打过交道的人,都得啧啧惊叹一句:这人太“妖”。

有多妖?少年起的王安石,不但性格特立独行,平日里不修边幅,哪怕当了宰相还是一副邋遢模样。天生更博闻强记,读从不死读四书五经,农林工商各类学问全涉猎。至于只是玩票的诗词创作?那更是出手就轰动。套宋朝大才子苏轼的话说“此老乃野狐精”。后来他一生受尽辱骂抹黑,可唯独才华这条,最恨他的人也服气,一千多年来无人敢黑。

如此惊艳的才学,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放在优礼士大夫的宋代,基本属于躺着都红,不管做官还是做才子,舒适优雅人生都在前方招手。但“妖人”王安石最叫宋朝人唏嘘的正是这事:人生每一步,偏偏就朝着自讨苦吃的路数走。

从十七岁跟随父亲来到江陵起,年龄放今天只是高中生的王安石,就开始不停“找苦”,大家都在吟诗弄月,他却爱扎田间地头,逮住老农民学习种地施肥。二十一岁科场登第时,大家打破了头皮抢京官,他卷上铺盖卷就去做最苦的地方官,到任后就蓬头垢面的跑去农村调查,还创下过十天跑遍十四个乡的强大记录。跑完后就风风火火干活,多少又穷又苦的地方,竟都叫他治得丰衣足食。

这般十几年如一日的自讨苦吃,也终于叫“妖人”王安石红遍大宋,名气一年赛一年看涨。虽说后来开罪于宋仁宗,四十二岁起主动辞官回家,却是此后年年被朝廷念叨,每当大家痛感大宋国事艰难时,更是越发想念王安石,宋英宗在位的四年里,更是年年高官厚禄征召王安石,可对如此热情呼唤,王安石每次都是婉言谢绝。也惹得朝堂上更加纳闷:悠闲才子你不做,高官厚禄你不要,王安石到底要什么?

他想要的,却是一个那时大宋朝堂高官们,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事:挽救这个看上去无比繁荣,其实已深陷危机的大宋朝。

北宋熙宁元年(1068),久仰王安石的大宋新皇帝宋神宗赵顼,再次征召王安石进京。这对有着同样富国强兵理想的君臣果然一见如故,为国家孱弱着急上火的宋神宗,从此就认准了王安石:就以王安石的思想主张为核心,全力托付他国家大事,给大宋王朝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强大变革——王安石变法!次年春天,王安石就任参知政事,颠覆北宋“祖制”的新法改革陆续出台。套反对新法的宋代“旧党”们的话说:这“妖人”开始“作妖”了!

二:挽救大宋的“罪人”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现代人都已经基本熟悉。出台后的第一时间起,就是捅了马蜂窝。场面简直到了抱团反对的地步,满朝但凡有点头脸的高官,轻点的私下吐槽,激烈的更是连连疾呼,御史中丞司马光天天在朝堂上骂,老宰相韩琦退休前还不停的说坏话。“变”到最激烈的几年,后宫老太后都一怒跑到宋神宗面前嚎哭,非要拦住变法不可!

为什么反对到这地步?比起某些人总结的“变法”的毛病,最最致命的,其实就是文彦博的一句实在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管你王安石这么变到底为什么?管你能不能富国强兵?动了我们的利益那就跟你玩命!以这句话说,一辈子“自讨苦吃”的王安石,这次选的却是一条与天下利益集团为敌的孤军奋战之路。比起战国年间的商鞅,明朝年间的张居正,同为改革家,他最压力山大。

如此重压下,守旧派眼里叛逆如妖的王安石,出手就是“妖法”,不但每一条变法内容,都是以数十年思考的心血,直戳北宋的要害,最简单方法解决最复杂问题。而且王安石第一招,却是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的新机构。先前执掌大宋财权的“三司”,一下就被废了武功。釜底抽薪的一招,立刻就打开了突破口,饶是满朝骂声震天,变法有条不紊推开。

身处变法旋涡中的王安石,更是如一把锋锐的钢刀一般,任满朝敌人林立,却是毫不犹豫硬杠。只要有反对者就硬顶,哪怕与宋神宗闹意见,激动了就立刻上表辞职不干,于是每推行一个新法,都是在朝堂内外拉一遍仇恨,朝堂上的掐架,从此开始年复一年。一直对王安石信任有加的宋神宗,也终于从熙宁七年(1074)开始做出了决定:王安石几年间两度罢相,黯然离开京城。

这段“失宠”,也常被人拿来讽刺王安石的性格缺陷。确实,天性率真的王安石,身上极少有宰相应有的稳重气度。但是,对于这场本身就捅了马蜂窝的变法来说,强硬的坚持远远比妥协的“气度”重要,也恰恰是变法推行的前六年,王安石打够了仗受够了骂,但他的新法主张,则在他亲自选定的后进官员手中,有条不紊的推广下去。罢免了王安石的宋神宗,更是在接下来的八年里,担当起了主持变法的大任,变革之火,并未放弃。

最能够印证王安石功过的,还是变法的成功:曾经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带来的是北宋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与农民负担的减轻。一直被嘲笑孱弱的大宋军队,经过王安石“将兵法”等政策调整,却是战斗力满血复活,压制住老对手西夏。大宋变法时代的连番折腾,功过有争议,无争议的,就是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

三:被无情抹黑的救星

待到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1079),面对司马光回朝,旧党大复辟的声浪。许多王安石曾经的政敌们,都已经理解了生命弥留之际的王安石。曾经怒斥“青苗法”的范纯仁,回朝后力陈新法的利国利民。曾竭力反对王安石的苏轼与苏辙两兄弟,更为了维护新法奔走呼号。户部尚书李常,更是一句话喊出了王安石变法深入人心的情景:天下人思念免役法而厌恶差役法。

然而,无情的事实还是发生了,骨子里憎恨变法的政敌司马光,不顾变法已经十五年的现实,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强硬废除了新法。1086年,亲眼目睹一生变法心血的王安石去世,临终前的时日里,几乎每一天,他都生活在变法被废的坏消息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统统被废,甚至大宋军队浴血收复的国土,也要被司马光重新割让给西夏人……病入膏肓的王安石常常强撑起身子绕床行走,不停的仰天长啸,直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但历史,终于给了他的改革,一个无比公正的验证。王安石去世后八年,亲政的宋哲宗重拾变法,大宋王朝也一度焕然重生,军事经济蒸蒸日上。如果不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倒行逆施,白白糟蹋了大宋的好家当。靖康之耻完全可以避免。也正是王安石生前苦心缔造的大宋西军,以浴血奋战顶住金人南下的铁蹄。风雨飘摇的南宋,才得以站稳脚跟。但站稳脚跟后的南宋王朝,却把北宋亡国的责任,一股脑的甩锅给了王安石。

于是,自南宋建国起,王安石的历史形象也一度大坏,宋朝文人笔记里,他的“妖精”形象也从此惹眼。而骂了一百多年王安石的南宋,也终于在崖山滔滔海面上覆没。半壁江山都没守住的结局,也叫人喟叹一句:忘记历史的教训可怕,找错历史的教训,却更可怕。

史料来源:《宋史》《邵氏见闻录》《铁围山从谈》《续资治通鉴》

标签: 宋朝苏轼苏洵王安石

更多文章

  • 一直以为鳌拜没有后代,直到在这个山村里发现了这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鳌拜后人

    鳌拜,这个人真算得上是人尽皆知了吧,小时候看过的电视《鹿鼎记》中,那个满脸胡子的嚣张的大臣,被韦小宝和康熙设计擒住,看得人都拍手鼓掌,万分解气。那历史中真正的鳌拜是怎样的呢?这个鳌拜,真的如同电视剧中那般嚣张跋扈,权势滔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吗?那他究竟又是怎么被擒住,怎么死的呢?他难道没有后人了吗

  • 文盲将军曾经打败过杨业,却不认识韩信,深受皇帝恩宠享受荣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业

    北宋一代,社会上崇文抑武之风甚盛,没文化是比“黑五类”或“臭老九”更难混的。当时,很多人就拿没文化的党进当笑话看,而且,他的笑话多到难以细数,朝廷内外,市井坊间,到处流传着关于他的“段子”。党进是北宋时期名将,但是到今天其实对于党进这个人,大家并不熟悉。别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就连党进是谁都不清楚

  • 朱棣临死之前留下了什么?足足让大明硬气了2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大明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从太祖朱元璋揭竿起义打下天下,到崇祯朱由检煤山自缢,共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在这十六个皇帝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第三个皇帝,他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手中夺下江山,然后在位期间虽说残暴但是确实为大明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在死后给大

  • 三国时最伟大的发明家竟然不是诸葛亮,居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蜀国

    比如木牛流马,一种可以在蜀道运输粮食的交通工具,据说可以载粮四百斤,日行数十里,这个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在蜀道这种路况下。现在高速公路,各位亲从爹妈手里弄来的一车鸡鸭,估计一天也就行个数十公里吧。哪这个神器是什么东西呢?据说因为是军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补给舰,高度机密,也没留下图纸,到了后面已

  • 明朝大太监刘瑾靠贪污成为巨富,最后被皇帝下令凌迟,割了3000多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元璋,朱厚照,刘瑾,贪污,

    明朝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大权独揽,但工作量太大,皇帝自己又忙不过来,更兼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贪玩胡闹的比比皆是,最后就造成了皇帝身边的宦官权利很大,其中里面非常著名的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首富”刘瑾。大太监刘瑾本来不姓刘,他被宫里的太监收养,最后改性刘,也净身做了太监,身世也是比

  • 乾隆让他去死,他竟然没有去死,难道他敢抗命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纪晓岚,清朝,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纪晓岚:“臣领旨”乾隆:“你打算怎么个死法”纪晓岚:“跳河。”乾隆:“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

  • 他一生军衔不高军功不大什么后世会对其尊重有加,将其奉为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云

    三国时期的蜀汉国有两个特别的人物——关羽和赵云,他们在当时和后世差别非常之大,大的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关羽成了王成了帝成了武圣人,以至于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们根本就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是称一声“公”,否则,还真有可能或被一些人认为是“大不敬”。如今的赵云紧随关羽之后,成了“五虎上将”,成了战神,成了

  • 她是唐朝历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刚刚完婚就被丈夫杀死祭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唐玄宗,开元盛世

    和亲是历史上处理与外族关系,最常见的一种政治手段,古有著名的王昭君出塞,一直为后人传颂,唐朝有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部,也成了为后世歌颂的一段佳缘,但是,这都只是史学家在说好,站在国家的利益上说这是佳缘。和亲的公主本人,到底是不是愿意呢?过得真的好吗?没有人在乎这个。有一个公主,其和亲命运是看得见的“不

  • 刘备是他徒弟,曹操对他推崇备至,后代全是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卢植

    东汉末年是个的乱世,群雄并起,各色人物前后登上历史的舞台,其中有些人物往往被后人忽略,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位人物!他虽是文人出身,但在汉末却做起了武将,他还有一名学生名叫刘备,后来在四川做了皇帝,此外曹操也对此人推崇备至,堪称是位忠实“粉丝”。更厉害的是此人的后代子孙,在历朝历代均担任高官,其家族繁盛长

  • 盘点匈奴最怕的五位中国悍将,最后一位更是千年难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悍将,匈奴

    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头号外患,经常过来欺负。匈奴盘踞在我国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统治着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各国的辽阔疆域。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至今我们都知之甚少,只知道其最高首领叫单于,以下为左贤王和右贤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王。匈奴人善于骑射,崇尚武力征服。所以,他们大肆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