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气数已尽:崇祯煤山自缢儿子难逃厄运!

大明气数已尽:崇祯煤山自缢儿子难逃厄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99 更新时间:2024/1/14 18:36:43

明崇祯18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闯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是终结。

网络配图

对此后世的一些人认为当初崇祯不该如此绝望选择自杀而是应该选择南渡在明朝的陪都南京延续自己的政权,然后再徐徐图之,这样可能明朝不至于那么快灭亡甚至不会灭亡。,再退一步即便当时崇祯说自己丢了江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并且不愿违背“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离开北京逃走,在当时城破国亡的情况下也应该让自己的儿子们逃走,为他大朱家留一些后人日后东山再起吧。

其实崇祯当时是这样做了的,他确实是在自己自杀之前把他的儿子们送走了,崇祯一共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早早夭折,在北京城破之前还有三个儿子,皇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五子朱慈焕。虽然崇祯自己准备自杀,但他也还是抱着他的儿子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于是在自己自杀之前,他把他的三个儿子交给了心腹太监让他们想办法把自己的儿子带到成国公朱纯臣家暂避,但崇祯做的这个决定已经太晚了,因为当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把北京包围的水泄不通,想逃出去根本不太可能,而且崇祯自以为平时对他很忠心的太监在这种紧要关头并没有那么靠谱,面对李自成百万农民军的包围,那些太监或是把皇子留在街头等他们自生自灭,有的干脆带着皇子去向李自成请功,所以,崇祯的三个儿子全部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里。

网络配图

但李自成当时并没有杀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人质,带上他们并且打起“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的旗号去征讨没有投降的吴三桂。然而,吴三桂却并不吃这一套,因为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清军。最后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击败,不得不退出了北京,崇祯的三个儿子竟然奇迹般的从李自成手里逃出来了。之后他们三兄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但最后又都殊途同归——都死在了满清手里。

其中皇太子朱慈烺,在从李自成手里逃出来之后,当时只有十五岁的他并没有想着要召集旧部担负起重振大明的江山重任(可能这也和自己年龄有关,毕竟才十几岁的孩子)而是很愚蠢的选择又回到当时已经被满清控制的北京去找自己的外祖父周奎。但他的外祖父早已经投降了清军,所以最后他被外祖父送到了清军手里,结果最后被清军处死。

再说三子朱慈炯,明末清初“朱三太子案的原型”他从李自成手里逃出后一直下落不明,直到康熙平定三番之乱快要结束时,被清廷抓获,最后也是被康熙处死。

网络配图

最后说五子朱慈焕。清廷修明史时处于政治目的,说他五岁时就夭折了。其实不是,当年他从李自成手里逃脱后就一直流落民间且下落不明,而且他也并没有反清复明的想法,而是想隐姓埋名平静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虽然自己不想造清廷的反,但那些有志于反清复明的人却打着他“朱三太子”的旗号(其实朱三太子应该是崇祯三子朱慈炯)进行多次反清斗争,最后他也因为自己晚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秘密,被康熙凌迟处死,自己的后人也一并被杀。可怜朱慈灿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且并无谋反之心,虽然康熙号称一代开明之主而且对待死去的崇祯也很尊重,但对于一个活着的前朝遗嗣,仍然不放心,或许朱慈焕活着对满清来说真的是一种罪过。

可怜崇祯的三个儿子最后都不得善终,或许这真的如崇祯生前所说,大明气数已尽。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雍正如何除掉军中大老虎?年羹尧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

    雍正三年,年羹尧苦心经营20多年的权力和财富金字塔土崩瓦解。雍正从正月一直忙活到腊月,终于打掉了这个军中大老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年羹尧的下场比这个还惨,身败名裂,自我了断。徐才厚、谷俊山、杨金山等一批军中大老虎的落马,振奋了军心、民心。军中打虎,严明了军纪,振奋了士气,提升了战斗

  • 揭秘康熙为什么初见乾隆就喜欢上这个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

    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得正艳。雍亲王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老皇帝欣然应允。老皇帝愿意

  • 这皇帝从一代明君到23年不理朝政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历皇帝

    在几百年之前,就有那么一个皇帝,因为吸毒,导致自己从一代明君没落成一个23年不理朝政的皇帝,更是间接使明朝灭亡的凶手。这个吸毒的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钧,当然世人更知道的应该是他另外一个称号——万历皇帝。明朝独特的皇帝有很多,这个万历皇帝朱翊钧就很独特,很突出。网络配图他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是明穆宗朱载

  •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期间任用的贤相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九龄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几十年间,他一共三次修改年号,在其登基当上皇帝的第一年,他便将年号改成了先天,其后的第三年又将年号改为开元,最后一次是在唐玄宗当了二十九的皇帝之后,他又一次将年号改为天宝。在唐玄宗刚刚登上皇位成为皇帝之时,很多朝廷大权其实都是掌握在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的。这位公主也一直有像武则天

  • 隋朝最后的擎天武将战死后王朝最终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须陀

    在隋唐演义中,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为千古忠义第一,混世魔王程咬金也算盖世英雄,今世孟贲罗士信也是响当当的好汉。但是这个三条好汉都是从这位隋将带出来的。这位武将打的知世郎王薄丢盔卸甲,打的翟让、徐世绩、单雄信连吃败仗,不敢应战,最后被李密用人海战术击溃,为救部将战

  • 宋高宗禅位之谜:宋高宗赵构为何盛年主动禅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高宗

    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当时天下就传言“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一百余年后的南宋高宗果然绝后,且其近亲后裔大都已被金兵掳去,只得“广选艺祖之后宗子”。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宗居然在身体还相当强健的五十六岁盛年,主动让位给太祖之后的孝宗,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绝对是罕见的。靖康之难,金军

  • 曹操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曹操善于自我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为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因此一众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决定率军出击。最后将乌桓打败,由此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班师归来,曹操下令调查当时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那些人认为要遭到曹操惩罚,一个个都十分害怕。不料调查之后,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大家很

  • 汉高祖刘邦交锋匈奴:险胜一分智谋胜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刘邦在建立了汉朝后,派韩王信到了马邑建都,但是没过多久,韩王信却又叛变投降了匈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受到汉朝猜忌,失去了信任,他害怕遭到诛杀,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匈奴。网络配图韩王信投降匈奴后,

  • “智障人士”成皇帝 却创造出了唐朝最后的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忱

    李忱,这是晚唐皇帝中最为杰出的一个。他勤政爱民,治国有方,因此被誉为“小太宗”,延续了唐朝初期的盛世之风。不过,李忱能够走上皇位堪称“充满电影气质”,因为在他人生的前半段之中,他始终都是以“智障人士”的形象出现的。1、“弱智儿童”的卑微身份李忱童年之时就显得有些愚笨,不爱说话,就喜欢自己呆着。这一切

  • 三国时期最强谋士大比拼:郭嘉远超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第四,他们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