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膑为田忌献上的最后一计是什么计谋?田忌为何不用?

孙膑为田忌献上的最后一计是什么计谋?田忌为何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11 更新时间:2023/12/11 23:25:38

很多人都不了解田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古诗中提到:“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获得成功,要有全局规划,心中要有策略。自古以来,谋士永远都是值得令人敬畏的一个职称。这是指权力中心的人身边军师。就像三国时期刘备身旁的诸葛亮,就像七国争霸时期田忌身旁的孙膑

公元前343年,孙膑凭借马陵之战获得了名望,然而孙斌作为田忌的军师,在此战之后,史书上再也不曾记载关于孙膑的故事了。所以现在,人们对孙膑的去向也只是一种猜测。七雄争霸时期内,各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的通过变法来实现图强的政治谋略。公元前400年前后,魏国的君主魏文侯曾经多次吴起的变法策略来试图富强,事实证明魏国通过变法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所以在魏国变法图强的榜样作用之下,很多国家陆续也开始加入了变法的行业。

紧接着公元前356年到350年,秦国开始使用商鞅变法,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中,将秦国的政治和经济策略焕然一新。公元前355年,韩国的申不害又主张变法图强。楚国虽然在变法排名之后,但是也重用了当时帮助魏国成为第一强国的吴起。可以说当时七国争霸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只要任何一个国家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被吞并的政治机构。

公元前334年,齐国也想加入变法图强的队伍之中,所以当时的齐威王掌握政治大权之后,也渴望国家内能够出现一位帮助祖国变法图强的文人志士,这时候邹忌就上场了。语文课本中曾经出现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就出现在这个时候。由于国家内部人员积极献策,所以当时齐威王也收到了很多建议,加上齐威王自己就鼓励人们献策,所以当时的齐国处在变法图强的全民化阶段中。

然而邹忌也因为点醒了齐威王献策的决心,所以邹忌在此之后名声大鹊,紧接着又被任命为齐国相国,这样的政治地位其实仅次于齐威王的君主地位。于是矛盾点就来了。邹忌虽然敢为国家献策点醒齐威王。但是不代表邹忌能够容忍其他人的名望能超越自己。邹忌当时的职位已经一人之下,是齐国的相国,但是当时另有一位大将名字叫做田忌。

这位将军的威望,在齐国的发展中也不断的扩大。公元前343年,在这样的齐国社会背景之下,魏国和韩国之间又发生了战争冲突,这时候明显处于劣势的韩国。又主动向齐国发出求救信号,并且表示自己在获得齐国援军之后愿意向齐国俯首称臣,齐威王这时候不可能放弃韩国的友好主张,所以不得不派兵出去援助韩国。

8月,邹忌主动向齐威王献策说:大王大可以派田忌将军前去应战,田忌必将为齐国争光。其实当邹忌向齐威王推荐田忌的策略时,邹忌本人就已经下了一步胜棋。因为如果田忌支援韩国有功打了一场胜仗,那么邹忌就有推荐能者的功劳。如果田忌大败而归,那么田忌将军本人就需要受到处罚,所以无论成功与否,邹忌都有收益。

然而在田忌被派出兵去支援韩国的时候,身边也带了一位自己最信任的谋士,那就是孙膑。孙膑在这场战役中也积极献策,成功辅助田忌将军一举大败魏国主将庞统,并且又将魏国的太子活捉,在这场战役中,魏国损失10万余兵将。大胜而归的田忌将军的威望达到了巅峰状态,大有盖过邹忌相国声望的趋势。

孙膑了解邹忌的为人性格,便预知到了以后田忌将军即便荣誉满身,但也不可能会被相国邹忌所容下。于是孙膑便主动献策,想要帮助田忌预先布置好政治局势,来保全田忌将军的身家性命。但是孙膑的锦囊之计对田忌将军而言,还没拆开就已经被否决掉了,于是田忌在未听从孙膑忠劝的情况之下,就回到了齐国。

邹忌当时安排了一位随从向卜卦人说要为田忌将军卜卦,并又将这位卜卦之人送到齐威王面前。消息还没有落实,田忌将军听闻了这一信息之后,自己先慌了阵脚,连忙逃出齐国。后来也有历史学家证实,如果当时的田忌将军不出国避难,很有可能会有岳飞将军一样的下场。所以从公元前330年之后,史官们再也记载不了孙膑的去向和任何事迹,这就很有可能是和这一段事故有关。

田忌将军在外出出逃时,身边最为相信的谋士孙膑很有可能会结伴而行。当然也有人猜测孙膑有可能是被邹忌派人杀死或者隐居到其他桃花源之地,慢慢过着生老病死的生活。但是不论哪一种状态或哪一种猜测?孙膑在田忌拒绝了自己的忠劝之后,的确就消失在了历史上。1990年,人们在山东菏泽出土了一小块墓碑这块破损的墓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证实,可以追溯到1558年。当时人们修补了这块墓碑,并且这块墓碑上明确刻有“膑墓址深邃”。

所以经考察判定,山东菏泽这块墓碑就是战国时期谋者孙膑之墓。孙膑在马陵之战后,已经遭到了以邹忌为首的齐国人的怀疑,所以其威王等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力中心地位,很有可能不会给田忌为首的名望之人更多的包容。于是孙膑自然而然也就离开了齐国的权力中心,归隐田居也有可能成为事实。

标签: 田忌战国

更多文章

  • 探索王维充满诗情画意的一生,他在艺术方面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维,唐朝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王维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王维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画家,并有“诗佛”之称。王维即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也是水墨山水画派的创始人,不过人们对于王维的了解更多还是通过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

  • 鳌拜: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前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鳌拜,康熙

    鳌拜,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康熙又定

  • 东林党第一猛将,揭秘杨涟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这封奏疏当然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没过几天,朝廷上下对奏疏的内容争相传阅,魏公公的丑事被搞得尽人皆知这份上疏字字见血,切实可信,非常有力度。

  • 公孙衍是商鞅的接班人,他后来为何一生反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孙衍,战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张仪已经在战国政坛叱咤风云了,苏秦还是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做对手了。而真正作

  • 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是郑贵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敬妃是明神宗万历中年时期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祖母。为万历皇帝生下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被册封为敬妃,还曾发愿刊刻佛经一部。她在生产皇七子后第十一天因产疾而薨。万历非常伤心,将她两个孩子交

  • 汉武帝在位55年却花了44年攻打匈奴 汉武帝为何如此执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匈奴

    对汉武帝和匈奴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与匈奴作战是一件大事,从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当中汉与匈奴始终处于时战时休、战多于休的敌对状态。这是因为匈奴单于不守信义,不遵礼法、侵扰边境,破坏和平、好杀成性等造成的,汉武帝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灭掉

  • 蜀汉名将霍戈,国家灭亡时拼死反抗,晚年仍扬名立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戈,汉朝

    蜀汉名将霍戈是什么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说起“刘禅”都能想到“乐不思蜀”,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可悲可恶不仅仅在于他荒淫无度,不思进取,也在于他对身边忠志之士的辜负。想到诸葛亮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步一步替刘禅谋划;想到姜维委身仇敌忍辱负重图谋复

  • 岳飞为什么没有用民族英雄称呼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宋朝

    岳飞为什么没有用民族英雄称呼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我国古代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人类的不断发展,抱团取暖也有了国家,朝代更替也伴随着战争。这些战争或是内部或者是外部入侵,在面对外部入侵时,往往都是会出现一些强人力挽狂澜,最终让外族击败,最终成为百姓心中的民族英

  • 秦孝文王为何在位时间只有三天?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孝文王,战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秦孝文王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秦昭襄王死后,赢柱即位。这一年,他已经52岁,熬过了漫长的太子时期,终于登上了王位。然而,他仅仅当了三天的秦王,便离奇死去。史称秦孝文王。是的,你没看错,的确是只当了三天的秦王。他是秦

  • 朱棣为什么要活剐三千宫女 这件事情是由谁引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杀三千宫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进行“削藩”,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经过四年征战,攻进南京,推翻了建文朝廷,朱棣称帝,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朱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