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坐拥三分之一唐军精锐,为什么却没能消灭唐朝?

安禄山坐拥三分之一唐军精锐,为什么却没能消灭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63 更新时间:2024/1/16 5:16:09

虽然安禄山当然坐拥唐朝三分之一的精锐军队,但之所以一开始能够势如破竹,一路从幽燕地区打到关中,占领长安和洛阳,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完全彻底击败了唐军,而是另外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唐朝当时的精锐部队距离内地比较远,来不及集中起来驰援,而是分批到达战场的。因此,安禄山可以从容的各个击破。随着朔方军和河东节度使军队、安西军等唐军精锐逐步到达战场,逐步稳住了阵脚,可以进入反攻阶段。

第二个原因,唐军一开始是由哥舒翰统一指挥唐军进行防御作战,但是玄宗在太监的挑唆下,坚持要哥舒翰开关迎敌,和叛军进行野战,导致哥舒翰麾下的二十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如果玄宗不催促,哥舒翰据险自守,逐步经营防线,限制叛军的活动范围,叛军是很难突破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玄宗晚年昏聩,沉湎酒色,又对自己的驭人之术过分自信,对安禄山的防备不够充分,才为安禄山的突然起兵提供了机会。叛乱初期,杨国忠隐瞒不报,也为安禄山叛军提供了一些时间。

但毕竟此时的唐朝刚经历了盛世,国家的财政、经济和军事都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是不容易被一举消灭的。这就好比一个鬣狗偷袭一头狮子,狮子起初没有注意到鬣狗,鬣狗可能会取得一些初期的胜利,但随着狮子稳住阵脚,开始反攻,鬣狗的失败是迟早的事。

朝廷方面的另一个失误是,一开始调集的军队几乎全部交给前线统帅统一指挥,但后来又因为战争陷入旷日持久的持续战争,一时之间难以结束,朝廷担心前线将领麾下军队太多,变成另一个安禄山,所以又开始划分为不同的战区,导致前线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并且形成了各个藩镇只顾自己的地盘,不愿意管外面的事情的局面。

唐朝始终坚持在秦岭淮河一线死守,保证了南方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支持战争的持续进行。而南方始终保持着相对比较安定的局面,同时又忠于唐朝,所以唐军即便遭遇局部的失败,但还是可以在短暂休整之后卷土重来。

叛军就不一样了。叛军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席卷整个北方,但由于战争的破坏,这些地方变成了战场,叛军能够从已经占领的地区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支持持久战争。所以,叛军虽然多次猛攻淮河一线,试图切断唐军的后勤物资运输线,而且一度成功过,但唐军始终能够维系这条运输线,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一度沿长江到汉水一线进入关中。

实际上,到占领长安之后,叛军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之后,虽然也曾经战术性的突破过秦岭淮河一线的唐军防线,但却并没有完全打破这个防线,而唐军又开始在北方转入反攻,让叛军无力调集更多军队来全力进攻淮海一带。随后,唐军不断从北方进攻,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叛军内部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内讧,失败就是早晚的事了。

叛军的内讧不仅是安庆绪弑父,史思明弑主,更重要的是一些对叛军的前途感到失望乃至绝望的叛军,也开始逐步脱离叛军,或者反正加入唐军,或者脱离叛军,对唐军停战,叛军自己也就逐步瓦解了。

叛军的顶点就是占领长安,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叛军仍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战术性的胜利,但从战略角度来说,叛军就一直在被压缩活动空间,处境越来越困难。只是由于唐朝方面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一些错误决策,才延缓了叛军的灭亡。

标签: 唐朝,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公主后宫被羞辱,为什么不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

  • 唐朝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历史评价?原来都是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唐太宗

    首先唐朝的强盛更多的是外国人给予的评价,当然也许评价更高的是元朝,但是大多数的汉族后裔对元朝还有部分抵触心理。既然论证的是国家在世界的地位,那么无非就是国家的强盛程度和影响力。首先说前秦,当时的文化程度非常高,百家争鸣的思想也十分的丰富,但是连附近的少数民族都很难理解,更别说欧非了。接下来是秦汉,诚

  • 这位隋朝名将十分仗义,明明突围成功,却为救部下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隋炀帝

    在古代,上下尊卑是非常讲究的,不光平时礼节上有区别,哪怕在性命关头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战场上,普通士兵负责冲锋,将军坐镇指挥,如果战败,主帅可以凭借快马逃命,而其它将士们的生死他是不管的。胜利了,主帅的功劳最大,失败了,主帅一般也最后死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是,在历史上,居然还存在这样

  • 如果柴荣不死真的能统一北方吗?为什么赵匡胤能做到?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柴荣

    由于宋朝最终并没有收回对南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宋朝建国以后,又被北方少数民族辽夏金蒙轮番欺负(先是和辽夏两国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接着又被金占去了半壁江山,再接着被蒙古灭国),所以,后人对后周皇帝柴荣就颇多怀念。都觉得,如果赵匡胤没有通过陈桥兵变,侵夺后周的江山的话,柴荣很有希望实现真

  • 嘉靖帝打了范鏓一顿板子,百年后被他子孙带兵杀进皇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鏓

    1524年,即嘉靖三年,明朝发生了前所未闻的怪事:100多名文武官员,在皇宫左顺门前排队等着打板子。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板子声音,鲜血横飞,呻吟声不绝于耳。板子打完,共计16名大臣丧命。这就是著名的左顺门廷杖事件。下令廷杖之人,自然是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即我们熟悉的嘉靖帝。嘉靖帝为什么要打大臣屁股呢?

  • 同样面对匈奴,为什么霍去病屡战屡胜,而李广却多次受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李广

    一、时机不对,运气太差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汉朝建国到汉武帝前期,汉朝一直实行和亲制度,而汉军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一直被吊打,从未停止过。。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李广虽有才能,但他所处的时机不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李广作为汉朝的老将,比卫青和霍去病资历都老,但却多次受挫,只能说这个哥们时运

  • 宋徽宗被俘八年,为什么开开心心的生了14个小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徽宗

    皇帝不光要治理天下,还有个重要的职责是生育子女,为皇室开枝散叶,这样才能保证国祚延续。所以,历史上的皇帝都是尽可能的生育,除非身体有问题,十多个孩子都不算多的。以子女多而闻名的皇帝,康熙算一个,他一生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共55个子女,所以什么九龙夺嫡算小CASS了,还有29个在旁边看着呢。历史

  • 此人是蜀汉第一算命高手, 刘备却不得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经过长时间的争斗,后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呢,刘备建立的不是蜀国,他打的还是大汉的旗号。因为他的地盘在川蜀之地,并且只是一个势力最小的割据政权。所以后世一些文人,蔑称它为蜀国。三国有很多能人异士,比如说许劭,他曾预言年轻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预测果然奇

  • 绝世美男——齐王朝兰陵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兰陵王

    齐王朝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北齐的始祖是高欢,高欢的大儿子就是兰陵王的父亲。兰陵王是他的第四个孩子。兰陵王这样的出身可算显赫。但这里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兰陵王兄弟六个,其他五个兄

  • 古代皇帝被戴绿帽子怎么办,处置妃子的方法太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后宫

    古代的皇帝们为了让皇家开枝散叶就纳了很多的妃子,后宫美女众多,全国各地的美女都涌进了皇帝的后宫,这一方面是可以给皇家带来更多的子嗣,还有一方面就是满足了皇帝自己的私欲。这些后宫的美女们很多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就在皇宫里孤独一生,若是说不寂寞是不可能的,当看着别的妃子受宠,这些冷宫中的妃子自然也是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