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1/25 4:31:02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

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

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这是为民父母做的事吗?”太宗听后,依依不舍地收回了成命。

谁知,房玄龄着手调查后,发现郑氏许人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所以坚持诏令有效。这时候,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并无订亲之事。太宗的花心又荡漾起来,但魏征却毫不留情地说:“人家否认此事,是怕你加害人家啊。”于是太宗便死了这条心,一桩“美事”就这样被魏征无情地搅黄了。

男人在美女面前往往是容易冲动的,你把他吃到嘴里的肉再掏出来,这如同虎口拔牙,况且魏征拔的是皇帝的牙。那么,魏征坏人好事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把魏征拉入旗下,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犯颜纳谏的事也时有发生。因为他认为魏征提出不同的意见,完全出于公心,有利于李家王朝的长治久安,所以有时虽然魏征说得很直很难听,他都能咬牙听进去。这一次魏征虽然掐了他的花心,但太宗依然坚信,魏征是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为得一小美女,而失去一栋梁,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他按住了满腔的怒火。当然,太宗心中的这点小算盘,魏征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敢。

长期以来,太宗与魏征明有君臣之分,暗以朋友相待,彼此交心,无话不谈。魏征向太宗灌输了君臣之间一体论、忠臣和良臣区别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论,这使得太宗的胸怀不断开阔,容人的气量不断增大,辨别奸贤的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太宗对魏征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隋唐佳话》中的一个故事就是很有力的证明:

太宗有一宠鹞,偷偷放在臂上赏玩,看见魏征过来,吓得赶紧把鹞藏到怀里。魏征知道后,借口说事予以讽谏,结果因聊得时间太长,鹞闷死在太宗怀中。魏征知道,既然他能把皇帝的宠物闷死,也完全有能力把这桩婚事搅黄,因为他知道,对于皇帝来说,一个美女与一只宠物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敢。

网络配图

其实,干预唐太宗私生活的也并非魏征一人,此前魏征的老领导、同朝的宰相王珪就已经坏过一次太宗的好事。有别于魏征的抗直激切,王珪的谏臣风范是雅正而不屈。有一次,他针对唐太宗收纳卢江王妃为侍妾一事,婉转地申诉杀人而取其妻、“知恶而不去”的不当,当场就把这桩“美事”整没了。既然别人能顶风这样做而平安无事,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做呢?所以,魏征也敢。

俗话说,己身正方能正别人,魏征严以律己、生活简朴使他最有发言权。在家中,魏征没有妻妾成群,而是独善夫人;除了爱吃醋芹,也没有其他奢侈的爱好。魏征的家庭私生活背景,完全可以让他在太宗面前挺直腰板,直言相谏。

这一次,魏征毫发未损地掐死了太宗的花心,全凭自己一身从里到外的硬功夫。可怜的是,像房玄龄之流的溜须者,见到上司有好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去逢迎,不知他到底是把上司往火堆里推,还是真正为他着想,这大概也只有让历史来评断了。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明朝嘉靖皇帝超奇葩:用女性经血炼丹求长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嘉靖

    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跟朱棣还算正常,剩下的个个都是奇葩,有蛐蛐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战俘皇帝朱祁镇、怠工皇帝朱翊钧等等,如果能给明朝皇帝谁最奇葩做了评选,我想非明世宗朱厚熜莫属了,他的奇葩事件,翻遍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来第二个。本来按理来说,朱厚熜一辈子最多只能当个王,明朝的皇位跟他半毛钱关系也

  • 壬寅宫变之谜:嘉靖帝做了什么会被宫女行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靖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确定由谁来继位,只是在弥留之际将继承人的问题委托给慈寿太后和朝臣。这个问题难住了太后和诸位大臣,因为明武宗是独子,其父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一个儿子,就是想选明武宗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嗣来继承大统都不可能。慈寿太后跟朝臣多番商量后,最终决定只能从最近的皇族支系里挑选一个继承

  • 朱元璋的心结: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成吉思汗骑兵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骑兵

    重视军队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据史料载,差不多他每到一处,在五十、百里以内各设一释站,仅送信报息的驿站所备用马就达三十多万匹。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

  • 揭秘亚历山大真的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历山大

    有人问到亚历山大是同性恋吗?严格上说,亚历山大是双性恋。公元前三二七年,亚历山大娶了大夏贵族的女儿罗珊妮为妻,这是亚历山大第一任妻子。随后他又娶了波斯大流士国王的女儿史塔蒂拉最为他的第二位妻子。亚历山大与第一位妻子生有一儿子,但是罗珊妮和儿子亚历山大四世被部下卡山德所杀。亚历山大最为亲密的人就是他的

  • 隋朝给唐朝备下了百年口粮,不然哪有什么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高宗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疏菜,男人雄浑大气,女性柔美端庄……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

  • 清朝回变的罕见秩序:曾国荃用人头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荃

    饥荒威胁之中,人心浮动是一种必然。特别是此时的山西局势原本就不宁静,捻军余部时时惊扰,与山西相邻的陕甘又爆发“回变”,对地方官员来说,稳定会秩序不仅直接关系赈灾成败,更与清王朝生死存亡攸关。曾国荃奏疏中经常有夸奖山西“民性纯良”的句子,说民众“视饿死为应受之辜,绝无强夺强劫之案”,但这只是门面话,

  • 殉道者之死:曹操基于什么必须杀掉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彧

    刘备说“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是希望蜀汉后继者不要偏安一隅,恢复大汉的基业,然而到他儿子刘禅这辈儿时,就已经忘到九霄云外,唯有诸葛亮,成了孤独的殉道者,始终以恢复汉室为毕生追求,面对强魏,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我们常拿司马懿来比诸葛亮,然而二者其实毫无可比性。司马懿处心积虑,步步为营,每一步都

  • 康熙六下江南不是为了找韦小宝而是为了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

    在鹿鼎记结尾。金庸讲道:“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其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

  • 宋朝野史:赵构逃跑中坐稳江山的开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构

    自秦始皇帝开始至清朝灭亡,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皇帝不胜牧举,但历史上确有一位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逃跑中坐稳了江山,这个皇帝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南宋开国之君赵构,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即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