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全能太监萧敬 历5位皇帝始终荣宠不衰

明朝全能太监萧敬 历5位皇帝始终荣宠不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43 更新时间:2024/1/16 23:38:23

肯定会有爱探险的朋友说,太监还全能,小编能个给我看。的确,太监因为某种缺陷,人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算不上,但是抛开这点不说,能能武,算不算全能呢?如果同意的话,那么就请放小编一马吧。

萧敬(1438-1528)就是这样一个全能,他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

明英宗曾经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英宗发现这人不错,很有心计,从此开始受宠模式。

网络配图

天顺二年(1458)他被升为奉御,不久,又成为御用监左监丞。天顺五年(1461),升右少监。英宗赐给他不少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端午节那天,皇帝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箭吗?"萧敬立刻按着马鞍,连发三箭,箭箭中的。说实话,很难得,一个阉人,能写会算已经很好了,还可以射箭,还能箭箭中,估计满朝文武也没几个能做到。英宗当然很高兴,要知道,这人才是他发现的啊。不久把他升为太监,佥书监事,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各地方官的奏报,都说他行事清静,注意影响,没有骚扰老百姓。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他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这差事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是他一样做得很好。

但是,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或者说金子一定会发光。成化三年(1467),他被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这可是好差事!但他做的账目出纳清楚,还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因此,过了不久,便晋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

在那里他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只是,人生总会有起落。萧敬的好朋友是东厂权宦尚铭,二人一路走来,互相关心,但尚铭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卖官鬻爵无所不至",终于事发,成化末年,被抄家后的尚铭,谪放到南京当净军。萧敬为了自证清白,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去世时,他主动请求去裕陵司香。

只是他躲不起。弘治初年,萧敬还是屡次受到朝臣弹劾。但孝宗一意庇护他,为他开脱,孝宗还特意对刘大夏说:"萧敬是我的顾问,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能得到皇帝如此评价,说明他的确是做得很到位。

弘治三年(1490),司礼监出了空缺。萧敬这个最老成、最有经验的人,成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

网络配图

他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详细的回答,而且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检阅团营兵马。受命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讯重大案件时,他审问得仔细,判得很恰当。

当时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都借着帝后的宠爱,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科敛钱财,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孝宗都不予追究。可是,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不稍宽贷,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托付给萧敬,即后来的武宗。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外地游荡作乐,萧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极力劝谏,都无法制止。武宗让他留守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依靠他。但是,由于他曾和宁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罚了他的钱,并罢免了他。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无子,世宗即位。世宗因为萧敬德高望重,又熟悉宫廷各种事务和礼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这时萧敬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

网络配图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8),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一清为他写墓表。

他历侍五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虽有违规,但不算太过。他也不敛财,没添置什么产业。他临死前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

标签: 萧敬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李儒是三国里最被忽略的顶级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儒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里手,当时称为博士。因为很有名气,汉少帝刘辩即位,被

  • 曾国藩手握百万雄兵为何不造反?他搞不过这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

    1864年7月,曾国藩、曾国荃统领的湘军,终于攻克了太平天国坚守11年之久的天京。曾经轰轰烈烈、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覆灭。曾国藩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这时候,弟弟曾国荃数次劝告曾国藩起兵造反。野史记载,曾国荃在曾国藩的手上写

  • 朱元璋霸气一生却只怕小厨子不惜八百里训斥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崛起于布衣,平定天下,堪称极为强势的开国帝王。然而,他却不敢轻易得罪身边两种小人物:一是剃头匠(栉工),一是厨子(膳夫)。洪武三年,他大封诸王,十位子侄均为各地藩王,最小者刚几个月。八年后,他将长大成人的儿子全部派往封地,由各自文武官员及护送。网络配图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秦王

  • 揭秘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除掉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英宗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不甘困守,大力主战,列阵于九门之外。他还亲自披甲持刀,一马当先冲出德胜门,与围城者拼杀,并且指挥炮火击毙数位敌酋。城关一带的老百姓见这位父母官亲临前线,深受鼓舞,

  • 三国著名将领张飞的武器真的有一丈八尺长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著名将领张飞

    张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张飞为河北涿州人。早年间,刘备在涿郡组织了一支反抗黄巾军的队伍,张飞也加入其中。随后,张飞结识了关羽和刘备,三人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张飞得知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张飞便决定跟随刘备左右,为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而努力。后来,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中,张飞都有勇猛、粗鲁的形象示人

  • 篡汉的王莽不仅会穿越 还是个心理学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莽,王政君

    王政君这辈子说来可怜见儿的,在娘家不受父母待见,出嫁不受丈夫待见,连儿子也早被宠坏,仅仅在形式对老娘大封外戚表示了一下孝心,大部分时间还是只管自己同后妃玩乐,哪里关心过老娘的心情是好是坏。王政君这辈子,只有在王莽身上感受到了知冷知热,关怀体贴。网络配图马斯洛说人生有五种需求:第一层需求,physio

  • 君臣和睦的典范 刘邦与张良的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刘邦的传奇事迹家喻户晓,他从泗水亭长到开辟统霸天下的开国君王。张良则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那么,他们二人间又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发生呢?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以成功后不贪恋权位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而受世人敬仰。相传他曾于镇安北阳山一带隐居。因而镇安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他与刘

  • 令曹操不穿鞋就跑出去迎接的人 为何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中,曹军被袁绍困住。曹操和袁绍打了好几个月的持久战,曹军粮草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曹操急得焦头烂额,眼看就要崩溃了,这时候,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深夜跑到曹营投靠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前来,简直心花怒放,激动得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跑出去迎接许攸。许攸一来就立下大功,他建议曹操火烧袁绍粮库,这一招直接导

  • 秦王放走背离自己的公孙衍 彰显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王

    芈月传中大良造公孙衍是秦国的重臣,实际上,他是魏国人但是却是事秦,在秦国办事,主管军政大权!这并不奇怪,战国时期的人和后来的人价值观不一样,只追求个人的发展,没有国家的概念和利益,哪有用武之地就选哪里。一开始时,公孙衍还是尽心尽力对秦王。只是后来秦王重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受到了排斥和排挤,藉此丧失了

  • 安乐公主真的很美吗 安乐公主杨贵妃谁漂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李裹儿,因当时唐中宗被武则天贬去庐陵,途中韦氏产下安乐公主,但因为当时出境窘迫,便扯下衣服将其裹住,所以得名李裹儿。但长大的安乐公主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更有甚者冠以唐朝第一美女的称号,足见其姿色不可方物。中宗和韦氏也对安乐公主宠爱有加,养成日后生活奢靡,性格骄横的坏习惯。因此也有很多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