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大夏

刘大夏——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刘大夏

刘大夏的介绍

刘大夏(1437年1月31日-1516年6月29日),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

天顺时期进士,后授庶吉士。成化时期,官职方主事、郎中。弘治时期,由王恕等人推荐,历任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他从黄陵冈疏浚贾鲁河、孙家度、四府营上流,以分水势。修胙城径东明、长垣到徐州三百六十里长堤,水大治,改张秋镇为“安平镇”。后因病辞官,在山下筑草堂,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有关“刘大夏”的历史故事

  • 刘大夏为什么是朝野公认的弘治中兴第一名臣?

    明孝宗弘治一朝(1488—1505年),颇多善政,史称其为弘治中兴,刘大夏则是辅佐明孝宗将弘治中兴推向高峰的第一名臣,史家将其比作促成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和推毂宋仁宗实行仁政的韩琦、范仲淹。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入仕后,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和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兵部

  • 该怎么评价刘大夏烧毁郑和档案?刘大夏的趣闻揭秘

    刘大夏是明朝大臣,弘治三君子之一(除了刘大夏,还有王恕和马文升),出生于公元1436年的湖广华容,去世于公元1516年。刘大夏自幼聪慧好学,勤奋读书,在天顺三年的时候取乡试第一,天顺八年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取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成化元年,为兵部房司主事,成化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明朝正德

  • 清官刘大夏的故事: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明代华容(今属湖北)人。他于天顺八年(1464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此后,本来可以留在时人向往的翰林院步步高升,但他却主动要求到地方去做官。由于他勤政廉政又精明能干,官职不断升迁。数年后,被任命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上任不久,就开始清查布政使银库。他发现有一笔巨款没有

  • 刘大夏

    刘大夏(1437年1月31日-1516年6月29日),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举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弘治十五年(1502

  • 马文升历仕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

    马文升,字负图,汉人,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代中期重臣,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刑部尚书,随后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

  • 刘大夏明代中期名臣,弘治三君子

    刘大夏,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备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完成“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并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作“楚地三杰”。明武宗继位后,刘大夏屡疏辞呈,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独断专行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

  • 刘大夏为百姓藏资料

    [摘要]:刘大夏为百姓藏资料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朱棣为何拒绝了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呢?尽管非常重要,有关历史资料却非常缺乏。大家知道,航海应该有航海日志,出使应该官方文书。所以,郑和下西洋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档案。据《殊域周咨录》记载,这...郑。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过哪里?郑和下西洋应该是到了非洲东岸!

  • 刘大夏是个怎样的人

    刘年夜夏(1436-1516),字时雍,明代湖广华容(古属湖北省华容县)人,自幼伶俐,6岁时随女母抵京。内阁尾辅、礼部尚书杨溥睹其神情秀爽、品德正直、幼而颖慧,与名年夜夏。刘年夜夏是明代出名政治家、军事家、火利专家以及文教家。为民42年,历任翰林院嫡凶士、吏部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 刘大夏真烧了海图吗

    刘年夜夏是孝宗晨的名臣,一辈子浑廉自守、勤政爱平易近,为弘治复兴做出了主要奉献。他取王恕、马文降开称“弘治三小人”,又取李东阳、杨一浑并称“楚天三杰”。那样一名讲德小人,后代竟有人指摘他废弃《郑以及海图》那样一件汗青宝贝,那究竟是否实的?假如是实的,刘年夜夏的念头安在呢?刘年夜夏出世于一个民宦家庭,

  • 刘大夏烧毁郑和档案是千古罪人

    刘年夜夏,字时雍,自号东山学生。二十岁时举城试第一,今天逆八年(1464)中进士,前后协助英、宪、孝、武四位天子,是丧尽天良的四晨元老。其人办事勇敢,正在宫庭的变革以及黄河的管理圆里创建了没有少功劳,深患上晨家歌颂。那样一名功劳卓越的重臣,为什么后代以为他是千古功人呢?明英宗天逆年间(1477年),

  • 刘大夏为什么烧海图

    史乘纪录,郑以及第一次下东洋,制了少44丈,宽18丈的年夜船62艘。明朝一丈年夜约即是如今2·8米,也便是,那些船皆是百米以上少。古代专家预算,其排火量能到达惊人的2万吨。2万吨甚么观点?相称于古代一艘年夜型巡洋舰了。要明白,我国第一艘航母排火量也便6万吨!以是,假如刘年夜夏实的把郑以及船队的档案皆

  • 明朝名臣刘大夏:祖孙三人都是明朝知名的廉吏

    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廷嘉奖,百姓颂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明孝宗察其“廉且练事”,为官之清廉,办事之干练,皆远超其他大臣,遂倾心倚重,刘大夏也竭诚辅佐,贡献颇多,成

  • 刘大夏为何会成为郑和下西洋档案被毁的历史罪人?

    刘大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一大壮举,更是在欧洲世界航行之前,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孙中山曾评价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郑和下西洋对后世影响巨大,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被毁弃殆尽。而这位毁坏档案的“历史罪人”就

  • 明朝名臣刘大夏:廉得坚定又彻底

    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廷嘉奖,百姓颂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明孝宗察其“廉且练事”,为官之清廉,办事之干练,皆远超其他大臣,遂倾心倚重,刘大夏也竭诚辅佐,贡献颇多,成为

  • 没私心,公事公言的刘大夏和李沆

    明孝宗时,特别赏识有德有才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有一天,他告诉刘大夏,以后朝中大事,你认为该怎么去做的,都可以用揭帖密陈,我都照你的意思去办。刘大夏骤闻呼曰:臣不敢!孝宗问何故?刘大夏说:下臣用揭帖向皇上进言,便是阻碍言路;如果用揭帖密进的方式,时间一久,将会产生前朝〈宪宗〉李孜省所为之营私舞弊、奸邪贪

  • 刘大夏一把火烧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航海技术倒退了几十年

    在明朝,由于一个人的存在,当时中国还是很可能成为近代史中领先的强国,这个人就是郑和。郑和在1421年就来到了新大陆,比哥伦布早了70多年。可以这样讲,当时成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当时中国事实上也的确是称霸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郑和的宝船是1500吨的巨舰,百年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