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为何大唐朝太子李显流放后却天天等死?

揭秘:为何大唐朝太子李显流放后却天天等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89 更新时间:2024/1/31 21:38:54

圣历元年(698年)的秋天,当长安的使者风急火燎地来到房州李显的软禁地门口的时候,李显一家人陷入了绝望之中。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消极的反应呢?这要从他的坎坷经历中寻找答案。李显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在唐高宗的八个儿子中排序第七。李显先是被封为周王,后改封英王,似乎与皇位无缘。860年,当李治的第三位皇太子李贤被武则天废黜后,英王李显被立为皇太子。3年后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即位让不满足监国地位的母亲武则天如鲠在喉,在不到1个月后就以李显一句要给岳父韦氏授官的气话废黜了皇位还没坐稳的李显。被降封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

不客气地说,李显性格懦弱、胆小,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是个做傀儡的好材料。李显做太子时曾写过一首《石淙》诗:“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全诗水平一般,境界平常,但是最后一句“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很能表达出一个战战兢兢,不敢有所作为的懦弱皇子的感情。做了皇帝后,李显某次游览了秦始皇陵后写了首《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这首诗在怀古诗中也是“凡品”,只是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交待了一下而已。也许,李显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提高素质上面,而是放在了保命上面。

母亲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所生,很快就被废黜杀死。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第二个被立为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暴薨”,起因不明。次子李贤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为不甘心做傀儡尔被废,4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作为第四个太子的李显有三个哥哥的“榜样”,自然知道轻重。即使事事唯母亲命令行事,也很快被母亲抓住把柄废黜了。被软禁的李显明白,自己不论是在囚禁地“暴薨”,还是被赐死,都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偏偏外面有很多反对武则天的人打出了推翻武周、匡复李显的旗号。这简直是将李显往死路上逼,更加剧了李显内心的恐惧。他越来越担心暴戾强硬的母亲会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权力威胁,那时她是不会因为母子之情而放过自己的。

在流放地和软禁居所的唐中宗李显过着非人的生活。如果说他是囚犯,他承担着远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李显的黑暗生活是遍布危险的,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那可怕的死亡随时可能来访,而它到来的日子非但不能放松,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显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星星落下,旭日升起。有时李显也想到了自杀。但他懦弱惯了,硬是积聚不起自杀的勇气。

现在,长安的使者终于来到了。《旧唐书》说:“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李显每一次听到有长安的使者前来,就间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杀。这一次,他也没有例外。只是陪伴他的妻子韦氏横下一条心,劝丈夫说:“人生祸福无常,最后免不了一死。我们是皇室贵胄,何苦这样呢?”于是这一次,李显夫妻俩手拉着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标签: 唐朝太子李显

更多文章

  • 美女貂禅不为人知结局:改名雕雪跟诸葛亮过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貂蝉,诸葛亮

    按照《三国》的正统故事来讲。东汉末年,有董卓专权,其义子吕布助纣为虐,司徒王允想恢复汉统,和义女貂蝉一起用美人计,先许吕布,后献董卓。离间董卓、吕布父子。这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很快上钩,如了王允所愿,董卓、吕布反目,吕布弑杀董卓。为天下除一害!但是在这之后貂蝉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当然不用说,这吕布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诸葛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

  • 努尔哈赤入关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清朝

    努尔哈赤建立新的国家制度1601年,努尔哈赤设计了一种新制度来组织他的族人,巩固他的权力。以蒙古人的模式为基础,努尔哈赤制定了八旗制度。最初,他建立了四个旗,到1615年,已经发展到八个。按照这一制度,每300名士兵或农民组成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每个旗用一

  • 康熙究竟有没有传位雍正?还是雍正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雍正

    有关雍正(胤)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钦定雍正,雍正合法继承了皇位。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是篡位,在康熙病逝前后,雍正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篡夺了皇位。近日,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史林》杂志上撰文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康熙遗诏

  • 忽必烈是怎样登基为帝的?又是怎样攻灭南宋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忽必烈,皇帝,南宋,元朝

    登基为帝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

  • 项羽为何要在乌江自刎?项羽自刎前说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秦朝,乌江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 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 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 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

  • 揭秘:汉高祖刘邦在什么情况下唱出“大风歌”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大风歌

    垓下决战后,汉王刘邦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汉王朝。公元前 202年,汉王刘邦正式即了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西汉纪年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 王时算起)。汉高祖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从那时候开始的二百十年,汉朝的 都城一直在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

  • 揭秘:明建文帝朱允炆最终去向何方?是生是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允炆,朱棣

    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元朝长达一百六十年的统治,创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一个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那么历史上关于朱允炆简介如何,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成为大

  • 一代书画大师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宋朝,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政治上了无建树的昏庸之君,不过他的艺术修养很高,诗词、书法、绘画都造诣颇深,堪称一代艺术巨匠。他一生爱书如命,收藏成癖,独创一代绝笔瘦金体,重视画院、优待画家,使得北宋的文化艺术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爱书如命爱书如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要真正做到爱之“如命”,却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据

  • 司马迁为何会把陈涉归入世家而不是列传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迁,汉武帝,李陵,《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