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将孟子的遗像移除殿外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将孟子的遗像移除殿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20 10:21:26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恨孟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一、朱元璋为何如此的恨孟子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他对佛和道,即重用又时不时的要杀戮道士和和尚。对儒家、法家也是如此,他经常对李斯、韩非等法家人物的代表痛骂,但他对法家的治国理念又是非常的崇拜。儒家思想似乎是他的惟一旗帜,但他从骨子里,看不起儒生。他下令"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习案座,皆以独木为之",人问其故,朱元璋回答说:"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来源于《明朝小史》卷1)此事虽小,但可以看出读书人在朱元璋心心中位置是非常的低等。

明朝建立初期,全国需要大量的人才,南京中央政权急需人才治理和统策,朱元璋对罗致治理天下的贤才包括元遗民,还是相当的重视的。曾经投奔他的人包括宋濂、刘基、陶安等,他刚开始还是非常信任他们的。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他们还是非常不错的。刘基是他的军师,都尊称他们为先生,这也是朱元璋对他们的知遇之恩吧。洪武初年,处州府在缴纳税粮时,朱元璋特意给刘基的故乡青田县减免了五合亩税,这要是为了感谢刘伯温的帮助(来源于《明史·刘基传》)。宋濂是一个标准的儒生。他曾是朱标的老师,并且给朱元璋讲解很多关于经史和治国平天下之道。后来担任翰林院学士、知制诰等官职,并且参与编写了《元史》,被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在文学方面有什么不懂得都要向他请教,明朝建立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陶安也同样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但是其他读书人就没有上面四个人那么幸运了,元朝灭亡后,很多从元朝转投过来的读书人,他们是朱元璋最痛恨的目标,危素就是其中之一。危素在元朝曾经参与编写《宋》、《辽》、《金》三史,还撰写了《后妃》传。明军攻入大都后,"兵入府藏,垂及史册,公(危素)言于镇抚吴勉辈而出之。由是累朝实录无遗缺者,素之力也"(来源于《玉堂丛语》卷4)。"危学士素以胜国名卿事我太祖,年既高矣,上重其文学,礼待之。一日,上燕坐屏后,素不知也。步履屏外,甚为舒徐。上隔屏问为谁?素对曰:'老臣危素。'语复雍缓。上低声笑曰:'我只道是伯夷、叔齐来。'"(来源于《前闻记》)危素才华横溢朱元璋都如此对待他,那么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动不动他们就会遭到朱元璋的残害。

洪武三年,诏革诸神封号,朱元璋对孔子还算宽容,"惟孔子封爵仍旧。且命曲阜庙庭,岁官给牲帑,俾衍圣公供祀事"(来源于《明史·礼志四》)。公元1368年"丁未,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来源于《明史·高祖本纪二》)。又遣使到曲阜致祭,使者临行前,朱元璋谆谆告诫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成均,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来源于《明史·礼志四》当时孔子的后人对朱元璋的诏书不理不问时,朱元璋龙颜大怒。

据记载,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手下徐达攻入山东济宁,孔老夫子的故乡正好在曲阜的济宁路,于是朱元璋边让孔克坚到南京去拜见他。孔克坚当时犹豫不决,卧病起不来,于是让他的儿子孔希学代替他前去朝拜。朱元璋起了疑心,他认为孔克坚看不起他,感觉受到了污辱,非常的恼怒,便下了一个诏书给孔克坚,朱元璋说:"吾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孔克坚感觉自己大事临头了,立即日夜兼程地来到了南京。朱元璋一看孔克坚来拜见自己了非常高兴。

公元1368,朱元璋在谨身殿召见了孔克坚。诏"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知县,并如前代制"(来源于《明史·高祖本纪二》)。

但是朱元璋,还是对孔子这么一个人灵魂的存在,仍然不满意。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说:"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诏令一出,朝野一片哗然。刑部尚书钱唐立即上书朱元璋"伏阙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程徐也上疏劝谏说:"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举其祀,非所以维人心、扶世教也。"(来源于《明史·钱唐传》)。经过大臣们的一再劝阻,朱元璋感觉自己做的确实过分了,于是很不情愿地收回了诏书。但是他心里一直压着火,过了几年,他便把心中的这团火发在了孟子的身上。

主要是孟子的思想惹恼了朱元璋。孟子最突出的思想是"以民为本"。孟子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孟子的思想是把"土地、人民、政事"作为国家的"三宝",如果谁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他谁就是王。因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谁要对百姓不好,他就是孤家寡人的"一夫",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拥有天下。推翻这样的天子,是顺应民意,正如周武王"诛一夫纣"推翻殷纣王的统治一样,是为民除害。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来源于《孟子·离娄上》)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

怎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孟子思想认为,要以民为本。"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来源于《孟子·离娄上》)。朱元璋看到以上内容后,非常生气,于是把积压多年的心中怒火发到了孟子的头上。

二、朱元璋孟子事件的始末

全国祭祀孔子的祭礼没能执行,朱元璋一直压着心中的怒火。公元1372年,朱元璋在看《孟子》的书籍时,看到了"民贵","君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霸道"、"暴君"、"一夫"这些语言之后,更是火上浇油。朱元璋一边看,一边骂:"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当天晚上就命手下将孟子的像逐出了文庙殿外,任何人不得祭拜。并下令,任何朝中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来源于《明朝小史》)。

看到朱元璋的圣旨,满朝文武,人心惶惶。刑部尚书钱唐却挺身而出,向朱元璋上书,为孟子求情。朱元璋看到求情书后更是愤怒,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把朱元璋生气的情景告诉了钱唐。钱唐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来源于《明史·钱唐传》)。然后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漏着胸部,冒着被杀的决心,直接向奉天殿方走去。太监们看到这情景赶紧去禀报。不料,朱元璋却命"金吾"卫士准备好弓箭,如果钱唐敢进来,就将其射杀。朱元璋看到钱唐之后更加恼恨,命卫士将钱唐射杀在殿中,钱唐被箭射后仍然爬向朱元璋。此时朱元璋表情非常的害怕,终于

同意了钱唐的上书,朱元璋命令太医的太医赶紧为钱唐治疗箭伤。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来源于《明史·礼志四》)。此时发生以后,钱唐拯救了孟子的遗像,后人对钱唐可谓是赞不绝口。孟子不移除殿庙外的公案,到此才算结束。

标签: 朱元璋孟子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 说到底还是乾隆活得太久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没有出现九子夺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一位非常不错的皇帝,可是顺治帝在位17年的时间,到了之后,顺治帝突然驾崩。清朝迎来了第二位入关后的皇帝,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康熙帝。康熙在位期间,将清朝推

  • 明朝王爷朱橚:多次密谋造反,皇帝为何还不降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橚,明朝

    朱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当然除了清朝之外,其他的王朝都是出现了诸侯王造反的事情,当然这个王爷造反基本上都是不能够成功的,唯一成功的也就是朱棣了,其他的像西汉的七王之乱或者西晋的八王之乱都是失败的,而造反的下场不用说大家都是知道的,基本上皇帝都是零容忍了,

  • 诸葛亮有一个弱点,司马懿17字直接精辟总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谈到三国的历史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他生活了五十四年,前半生在卧龙岗之上求学后半身为国家效力,凭借着一己之力把编草席的刘备给扶上正位了最后自己被累死了。诸葛亮很精通兵法的还非常会算,口才也是相当的好,堪称是智慧化身!可是生

  • 建文帝当初没有自杀的话 朱棣到底敢不敢杀建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建文帝

    还不知道:朱棣敢杀建文帝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建文帝即位后,实行削藩政策,朱棣感觉到了压力,随即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

  • 朱元璋生前为什么不治治朱棣 朱元璋就不怕朱棣会反叛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为何不动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就是朱明王朝了,他的创始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逆袭成为皇帝的人,但他并没有农民那种淳厚的性格,反而生性残酷。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地位,做出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不说他为了建立

  • 霍去病十七岁就封侯拜将,霍去病的生平经历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霍去病的生平经历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私生子往往遭人歧视,若是再赶上生母身份低微,其命运的悲惨可想而知。不过,这种命运在霍去病这里,却发生了大反转。他不仅年少得志,还在17岁的小小年纪,就被封为冠军侯,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霍去病剧照)霍去病的

  • 光绪真的是被慈禧谋害的吗 慈禧为什么要杀光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慈禧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和慈禧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在1908年的11月14日晚上,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逝世,身边没有一个人,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了,而在第二天,光绪的七十四岁的母后慈禧,也死在了中南海仪鸾殿。这两人先后离世,大家都觉得很震惊。光绪被谋

  • 历史上最勇猛的八位名将,第一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说下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古代历史上八大猛将,吕布第六,马超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8、马超马超,名门望族,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腾,故而马超有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 蜀骠骑将军、五虎上

  • 朱棣:历史上最硬气的皇帝,面对外国侵犯死磕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明朝

    对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明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出的奇葩皇帝也最多,有喜欢木匠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国家社稷竟然在历史上来说也算得上是非常安稳的,即使是最黑暗的时候,碰见最荒淫无道的皇帝的时候,朝堂上没有可用之臣,战场上没有可

  • 张居正为何要提拔戚继光?戚继光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戚继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居正为何要提拔戚继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古代,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难以调节的。文官们觉得武将都太鲁莽,做事情总是会冲动。反之,武官们也瞧不起文臣,觉得过于软弱。历史中经常出现文武官不合的局面,而一个政权要发展,两者就需要和睦相处,这样国家才能得到稳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