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生三嫁的解忧公主:为何说她比王昭君伟大

一生三嫁的解忧公主:为何说她比王昭君伟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4/1/19 10:54:12

从古至今,国与国之间除了使用武力和战争来使世界得到和平,使国家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安稳住脚步之外,还有一种十分传统的方式,那就是和亲,自古很多和亲的事件,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大美人儿远嫁他国以免国家之间战争的故事人人皆知,而在汉武帝时期有这样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公主,那就是解忧,那么,解忧公主是谁呢?

解忧公主出生于汉武帝在位时期,她的背景也是皇亲贵族,她的祖父曾是独占一方的楚王刘茂,但是后来因为朝廷政治的原因,刘茂以及其家属受到了排斥以及朝廷的怀疑,一家人都枉受冤屈,当时有了刘细君公主和亲乌孙,以拉近汉朝和乌孙国之间的关系,可是,刘细君公主红颜薄命,汉武帝于是选出刘茂的孙女并为她重新取名为刘解忧,而且还封她为公主,从此,解忧就成了一名和亲的公主。

解忧去乌孙国的时候芳年二十,先是按照汉武帝的指示嫁给了军归靡,生有一子,但是没过多久,军归靡就去世,于是当时的肥王上位,解忧公主又嫁给了肥王,她和肥王两个人的感情甚好,肥王也对解忧十分的听从,当时还有另一位聪慧的女子嫁到了乌孙国的一位大将军,于是解忧和这位女子一起联手,霎时间,乌孙国和汉朝两国关系相当的好,此时的匈奴也不敢来招惹汉朝,可是肥王不久去世,胡人泥靡继承王位,汉朝势力败落,乌孙权势落在胡人手上。

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生活了将近五十年余,后来写信回汉朝,终于,被接回了自己的国家安享晚年。

关于解忧公主是谁这个问题,在经过以上的介绍之后,应该比较清晰了,她是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和亲公主,她的智慧以及贡献影响十分之大。

刘解忧爱情

对于刘解忧,我们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她出使到乌孙国去和亲,为大汉王朝所带来的影响。

不过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不是关于她出使到乌孙国为大汉带来了什么,而是要说关于她的爱情。她的一生嫁了三个男人,分别就是乌孙国的三任领主,即就是他的第一任丈夫岑陬,还有在岑陬之后代管王位的他的堂弟翁归靡,他也被人们称之为肥王。同时他也是刘解忧侍奉过时间最长的一位丈夫。最后一位就是岑陬的儿子泥膜。

可能有人听说过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会认为岑陬是当时去和亲时她嫁的,对于岑陬,刘解忧并没有感情,她喜欢的应该是有肥王称号的翁归靡。因为她是汉人,对于乌孙国这样的由下任国主接管自己的妻子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很排斥的,但是在这里我们没有见到她犹豫,直接就嫁了,固然这有着入乡随俗和为国家着想的想法,但是难道她对翁归靡就没有感情吗?要知道,作为岑陬的右夫人和岑陬堂弟的两人在之前是肯定见过面的,这样的两个人,要是没有感情会在一起,还会在后来有那么多孩子出生,难道都不会觉得奇怪吗?因此,我觉得刘解忧应该是喜欢肥王的。她的爱情对象应该是肥王。至于岑陬的儿子泥膜就不说了,在史料的记载中,很明确的提到,两人婚后不和,自然的就不会是刘解忧的爱情。

不过,也有人说她和霍光有着爱情故事,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知之甚少,还有待考察。

解忧公主和亲西域乌孙国50多年

和亲,对于这个词汇我们并不会觉得陌生,只要是看过古代电视剧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和国家政治色彩息息相关的词汇。我们很多人看过的一部极其出名的电视剧《昭君出塞》讲的就是关于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使到匈奴和亲的故事。王昭君出使匈奴是在汉朝。不过在她之前就已经有着其他的汉朝公主出使到距离大汉这片土地遥远的地方。

刘解忧是从血缘上来说,她和汉武帝是属于亲戚的关系。当时的大汉朝一心想要和周边的国家打好关系,而和亲这样的方式就被当时的大汉皇帝所选中。一开始的时候,是由她的堂姐刘细君出使乌孙国去和亲的,只不过刘细君才嫁过去五年的时间,就由于两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性而抑郁而死。在这个时候,大汉和乌孙国的关系还不稳定,只能再一次的选人去和亲。可是朝野上下,均无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就将主意打到了有戴罪之身的刘解忧身上。刘解忧知道,这是她的使命,她不能拒绝,只能听从,出使乌孙国和亲。

刘解忧并没有像她的堂姐一样,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致使早亡。在这里,刘解忧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努力的参与政事,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促进两国的关系。同时她在西域乌孙国和亲的50多年里,也为乌孙国的子民带去了大汉先进的文化,使得乌孙国的人民生活更好,对她崇敬有加,从此建立了她在乌孙国民心中美好的形象。

刘解忧比王昭君伟大

当众人都在高歌王昭君的功德之时,又有人挖出了汉朝的另一个和亲公主,放出豪言说相比于昭君出塞,这位公主的功绩可以说更伟大。大家所说的这个比王昭君还伟大的和亲公主就是刘解忧了。而且刘解忧不同于王昭君的是,虽然刘解忧不是正儿八经的公主,但是人家至少是正儿八经的皇族。

王昭君和刘解忧的主要作用都是稳定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只是两个人的“用途”不太一样而已。王昭君是直接和匈奴方面和亲,所以促成了汉朝边境的一段时间的安宁,而刘解忧是与乌孙国和亲,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刘解忧与乌孙国的和亲使得乌孙国和汉朝站在了同一个战线上面,所以两个国家能够一同联合起来对抗匈奴,在汉宣帝时期,经过霍光的调度和指挥,令人和乌孙国方面合作,与匈奴来了一场战役。两国总共杀死了匈奴死亡多了,匈奴也损失了七十万余头的牛马羊还有骆驼,匈奴也一蹶不振,所以汉朝方面也收到了北部边疆长时间安宁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王昭君和刘解忧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王昭君来的比较直接,而刘解忧却是曲线救国。

历史是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扭转局势,英雄的鲜血与美人的热泪,写成了千古青史。后人也应记住,在这过程中也饱含女人的血泪和血汗,她们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标签: 解忧公主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在三国的时候是比较出名的人物,同时也是很多朋友比较喜欢的人物。对于诸葛姓都有一种敬畏。很少人听过诸葛均这个人物,诸葛均是谁呢?和诸葛亮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牵连呢?其实诸葛均和诸葛亮是兄弟,当时诸葛亮的父亲去世之后,家里全部都由着叔父进行抚养的,之后机缘巧合兄弟多人便在卧龙岗隐居。之后诸葛亮和诸葛

  • 唐朝初年名将王君廓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初年名将王君廓

    王君廓,唐初名将,早年曾聚众为盗,打家劫舍,霸占井径,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但是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打算聚集兵马为盗,叔叔却不同意。王君廓便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叔一同杀死邻居,从此亡命江湖。义宁元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派人招降王君廓。韦宝、邓豹打算归附高祖

  • 日本人心目中第一战神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战神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解密:黄帝的子孙为何出生都十分离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帝子孙

    传说中,帝喾(音“库”)是继黄帝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帝王。相传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因在高辛领有封地,所以被称为高辛氏。三十岁那年,他接了颛顼的班,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导人。网络配图帝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后来的商朝、周朝都到他这里来寻根。帝喾简直就是帝王的宝库,后世王朝的开国者一旦搞不清楚自己家族的来路,

  • 明朝也鼓励种树 朱棣是史上唯一亲自种树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棣

    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

  • 老虎为康熙迎驾反被猎杀 康熙从此金盆洗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

    满族人喜欢狩猎,并以所获猎物的多少为荣。康熙曾经公布过一个打死野兽的数字:虎一百二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网络配图这组数字让康熙充满自豪,可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却让康熙“金盆洗手”,从此再不射杀老虎。那次,康熙上五台山礼佛,黄昏时分出来散步,忽然见到一只斑

  • 朱元璋一生有多好色?连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

  • 明代18岁皇帝专宠35岁宫女 被打掉无数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见深

    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开篇,是“狸猫换太子”的离奇故事。近代学者俞樾觉得此事荒诞不经,就改写了这一回。然而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朝,就闹了一出太子生长于冷宫的事件,可谓明版“狸猫换太子”。网络配图朱见深少年时期反应迟钝,口吃严重,父亲英宗很怀疑他的智力和治国能力。只有在自幼照顾他的宫女万氏那儿,

  • 清朝秘闻:曝光曾国藩与咸丰帝的权力之争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粮的主要供应渠道。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

  • 历史秘闻:刘邦和项羽曾联手“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导读: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项羽屠城我们都知道,而且历史中也有其屠城的记录,但是汉帝刘邦也曾屠过城,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具体介绍吧。网络配图一个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楚汉争霸”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