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第一个因贪腐被公开查处的丞相是谁?

中国古代第一个因贪腐被公开查处的丞相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3/12/7 0:31:05

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

网络配图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3年06月23日第26版,作者:倪方六,原题为:《中国古代贪官面面观》

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腐案曝出涉及374套房产,使其案件的审理以及如何定罪备受瞩目。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从中国古代来看,贪官的出现始于战国时期……

古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谁?

汉武帝时期丞相李蔡“盗取”贪占墓地三顷“畏罪自杀”

据北宋真宗时编修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从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秦朝算起,到唐末五代时止,被查处和揭发的贪官是460名。而且,《册府元龟》所记被查处官员的级别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如“宰辅部”中记载,五代之前被查处和揭发的丞相(宰相)级贪官,共计29名。

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其实李蔡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官员,比起唐代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贪官要清廉多了。李蔡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兄弟,战功显赫,政绩斐然,当时口碑不错,仅因一时贪念坏了一世名声,实在遗憾。

除了高级文官,古代被查处的高级武官也不少。从《册府元龟》“将帅部”所记来看,五代之前被查处的军中将领多达74名。

北魏时拓跋焘(魏世祖)当皇帝时,官至尚书令的刘洁是个大贪官。刘洁居功自傲,十分贪婪。即便手下攻下城池、占领敌国所得财富,他都要参与瓜分。《魏书·刘洁传》记载,刘家被抄时,查得“财盈巨万”,如此巨贪把拓跋焘气得咬牙切齿。

《册府元龟》上所记载的贪官,仅是古代中国贪官中的极少数人,至于未记的级别较低贪官则多如牛毛,可谓如蝇聚臭、如蝗扑禾。

网络配图

贪官被“杖死”出现在哪个朝代?

北宋建隆二年商河县令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历史上,李世民(唐太宗)当皇帝时所创造的“贞观盛世”,可以算是中国封建时代贪官最少的一个时期。

李世民当时的治贪、反腐手段也有意思,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实行“羞辱疗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绢贿赂。李世民知道后,在朝廷上当百官之面,“赐绢数十匹”。《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李世民这样做就是通过“以愧其心”,达到反腐目的。

如此反腐奇招也收到了奇效,《贞观政要》中是这样说的,当时官场“官吏多自清谨”。不只贪官少见,就是社会治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监狱常常是空的,史称“贞观之治”。

唐以后的宋代,中国官场上的贪官大幅增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待遇相对较高、也是官最好当的一个朝代,但“高薪”并未能养廉,反而造成严重的官场腐败,贪官冗官太多。

宋朝在初期很重视反腐,宋朝被处死的第一个贪官是商河县令李瑶,北宋建立后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四月。《宋史·太祖本纪》记载,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虽然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腐败官员毫不手软,但在其主政时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贪污案仍有30多起。

宋代中期,贪污之风蔓延。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看得很透彻,其在《包孝肃奏议·选举》“请先用举到官”篇中是这样说的:“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包拯的意思是,当时宋代官场上不腐败的官员仅是少数。

到了宋代后期,官场更加糟糕透顶。当时的官场上“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即90%的官员都是贪官,屁股不干净。赵佶(宋徽宗)当皇帝时,官场几乎全烂掉了。当时朝政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出现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大贪官。《宋会要辑稿·刑法》中称,这一时期的官场“货赂公行,莫之能禁”。

明清两朝,贪官仍然前“腐”后继。《明史·邹缉传》记载,朱棣(明成祖)即位后被提拔为翰林侍讲的邹缉,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上疏,反映当时的官场腐败,称“贪官污吏,遍布内外,剥削及于骨髓”。此时,距明朝建立仅53年。

到了清朝,封建“家天下”气数将尽,官场腐败却达到极点,贪官异常活跃。敢于上疏直言的顺治三年进士林起龙曾在奏折中形容当时的官场,“今贪官污吏遍天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清朝“无官不贪”。

网络配图

古代贪官财产“籍没”后如何处置?

汉桓帝时期贪官梁冀被抄家财“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大多是越往后越严重。那么如果从贪官欲望和贪劲上来分析,哪朝贪官最狠?

汉代梁冀是被汉桓帝刘志搞倒的一个大贪官。其父亲梁商是汉顺帝刘保的大舅子,祖上又是东汉开国功臣,所以梁冀十分狂妄,结党营私。汉质帝仅因称其为“跋扈将军”,就被其毒杀了。梁冀被刘志搞倒后,梁的家产被没收,由官府进行拍卖,价值高达30多亿钱。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这些钱全部充入官府,减抵全国半年的税收,即所谓“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继梁冀之后,东汉又出了一个大贪官董卓。董卓贪得无厌,为了攫取财富甚至去盗墓。《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记载,董卓曾派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董卓不只贪心大,野心亦大,妄图夺下刘姓江山,为此在长安城东扎寨居住,修筑城堡。里面所储存的粮够堡内人30年食用,时人称之为“万岁坞”。董卓被铲除后,从“万岁坞”内抄出宝物无数,《后汉书》上称,“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谷纨素奇玩,积如丘山”。仅这二三万斤黄金,放在今天,少说也值一二十亿元人民币。

唐代大贪官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他有一个同党王鉷被查后,检察机关登记王的房产时,几天都未登记完。另一大贪官杨国忠,在当了宰相后,仅接受高级丝织品这一项贿赂,就达3000万匹。

宋代大贪官蔡京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他的贪污手段是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家的小金库,随意取用公款。赵桓(宋钦宗)继承皇位后,立即对蔡京动手,将其贬往岭南。据《宋史·食货志下一》记载,查没蔡家后,发现被其侵吞的公款“以千万计”。

清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是怎么来的?

和珅被“籍没”家财相当于朝廷三年的财政收入

从上述汉、唐、宋三朝贪官所贪款额来看,已相当惊人。但是,如果与明清时期的贪官相比,则可谓“小巫见大巫”。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时出现的大贪官太监刘瑾,因为贪得太多被凌迟处死。据明高岱《鸿猷录》“刘瑾之变”条记述,抄没刘瑾家产,得金24万锭又5万余两,元宝500万锭又100余万两,宝石2斗,金钩3000多束,另有其他珠宝无数。

网络配图

另一个与刘瑾有一拼的大贪官,是被明世宗朱厚熜抄家的权臣严嵩。据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所记,严家被抄出金子32960两,银子2027090两,其他珍宝玉器价格数百万,超过了当时的皇室珍藏,时人称“富甲天下”。

但上述所有贪污纪录,最后被清朝大贪官和珅打破了。和珅被查办之前,曾主持查办了清代另一大贪官李侍。李家被抄出金银、珠宝、洋货、名人字画等共计901项,其中不少被和珅贪污了。

如果说李侍尧家是博物馆,那和珅家俨然是国库。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产之籍没”条,和珅被嘉庆皇帝查办后,和家被抄出的财富,已估价的26项折银2亿230万,未估价的83项约折银6亿余两,总共约8亿两以上,而这还不是彻底的查抄。当时清廷全部财政仅“岁入七千万”,仅估价部分就是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故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贪官是国家的大蠹虫。翻开史书可以看到,古代贪官几乎都没好下场,尤其是明清两朝,惩贪手段极为严酷,被处死刑的贪官比例近乎100%,或弃市或凌迟,朱元璋时代甚至出现“活剥贪官皮”的酷刑,但明清贪官却是古代中国最凶狠最贪婪的一个群体。为何贪官屡惩屡现屡杀不绝?这个问题如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标签: 李蔡李瑶梁冀和珅

更多文章

  • 孔子究竟什么样:身高2米21堪比姚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

    核心提示:“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网络配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探究真相:孔子真是身高九尺六寸似姚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孔子,可是清晰描述孔子却很难。下面的几种认识没准会雷倒你。长相:东汉壁画告诉你孔子到

  • 王羲之为什么放着大官不做:只因瞧不起上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羲之

    宋人洪迈《容斋四笔》中有“王逸少为艺所累”一条,他认为,论操守见识和议论口才,整个东晋时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王羲之是跟温峤、蔡谟、谢安等相当的人物。但是因为王羲之有出世思想,不愿意被人使唤,因此“功名成就,无一可言”。网络配图 结果是,包括《晋书》在内的后代文献,都只能称赞他的书法造诣,“

  • 清太祖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竟是明朝皇帝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努尔哈赤,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把龙虎将军剑,这把宝剑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宝剑为铁质,式样古朴典雅、颇具明代剑器风格。剑全长八十厘米,未开刃,剑鞘为木质,外蒙鲨鱼皮,此剑原有鹿皮条,上面写有满汉文字,汉文是:“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可见这口剑在清朝入关后,曾移放在北京

  • 一代枭雄的曹操为何要建72座疑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皇帝无异,可他怎么就舍得让自己

  • 揭秘:明朝灭亡的时候官员们都在忙些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崇祯

    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

  • 刘备从草根走到霸主的成长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导读:看三国最让人叹息的就是蜀主刘备,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辈发展成蜀汉王朝的建立者,但是最后却没有实现一统中国的梦想,实在让人可惜。那么,刘备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草根走到霸主的呢?一起来看看具体介绍吧。网络配图刘备简介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

  • 一代勇将常遇春死因:被“悍妇之肉”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代勇将常遇春死因

    常遇春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是明代开国功臣,一个著名的勇将。史料记载其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自称能以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二年常遇春暴病死在军中,追封开平王。《明史》对常遇春之死只写了寥寥几个字:“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体健如虎

  • 雍正皇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

    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又完全转了向,卢华为先生在《金融观察》著文说:“他(雍正)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深信“贪官之弊易除,

  • 明朝朱常洵无缘帝王宝座 却为何尽揽天下财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常洵

    手握一把好牌的福王朱常洵无疑是明末最傲娇的二世祖,因为他有一个慈祥仁爱,有求必应的富爸爸——万历皇帝朱翊钧。朱常洵是朱翊钧的第三子,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大哥,便是后来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网络配图兄弟俩虽然都是万历的亲生骨肉,待遇却截然不同,朱翊钧对朱常洛从不待见,他将所有的父爱全部倾注到朱常洵的身上,甚

  • 揭秘三国英雄孙郎“追星”的别样方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孙策这样不愧英雄的人物也有个不良嗜好,其另类风采直追现代“追星族”。对待各种明星级别人物,孙策极喜欢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崇拜与好奇:宰了他,看看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遇到有名头或者有身份的人,素以豪爽仁义著称的孙郎反而不讲任何仁义。会稽郡余姚隐居一位名士,名叫高岱,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