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晚唐枭雄李克用是如何发迹的?

揭秘:晚唐枭雄李克用是如何发迹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30 更新时间:2023/12/7 19:38:45

在各种小弟,接二连三火并、驱逐大哥的背景下,大同防御使段文楚也被下属火并了。

火并段文楚的人,在残唐五代史上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名字叫李克用

那一年是公元878年,距黄巢入长安还有两年时间,那一年李克用24岁。

看到李克用这样的青年才俊,人们难免会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

实际上,李克用这样牛,是因为他有两重身份,一个身份是振武节度使李昌国的嫡子,一个身份是沙陀人的大首领李昌国的嫡子。

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克用为沙陀副兵马使,戍蔚州。

李克用为什么要火并段文楚呢?按李克用的说法,自然是段文楚祸国殃民,所以李克用要替天行道。于是,李克用就用极尽残酷的方法把段文楚杀了。

癸酉,尽忠械文楚等五人送斗鸡台下,克用令军士而食之,以骑践其骸。

事实上,真实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克用看到大唐帝国被黄巢折腾的焦头烂额,所以想趁火打劫夺取云州罢了。

李克用火并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后,就表示要接管云州。对此,大唐帝国那是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

甲戌,克用入府舍视事。令将士表求敕命,朝廷不许。

大唐帝国为什么不能接受李克用接管云州的事实呢?那是因为李克用的老爸是振武节度使,现在李克用再通过武力接管了云州,那还了得?

大唐帝国虽然对小弟火并大哥的事实,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大家再怎么玩,也得有点底线啊。换而言之,不论藩镇内部怎么火并,火并的结果必须是藩镇越来越小,而不能越来越大。

说得具体点,如果某个大藩镇,经过一番火并,直接变成了两个、三个藩镇,大唐帝国虽然不高兴,但是也能接受,至少管理两三个比较小的藩镇,总比管理一个比较强大的藩镇容易,这放到大汉帝国,就是推恩令的变形版罢了。

问题是,如果经过一番火并,两个藩镇、甚至是三个藩镇变成了一个藩镇,大唐帝国通常是绝不会接受的,因为承认这种火并的结果,大唐帝国随时可能崩盘的。

对于这条底线,大唐帝国一直坚守不让,所以安史之乱开始后,藩镇割据一直不断,但是还真没有听说过哪个藩镇越打越大。

因为大唐死守这条底线,所以人们一说起大唐的藩镇割据,就会说起河朔三镇有多牛,其实不然。

区区一个河北省,就扎堆了三个藩镇大佬,谁也无法兼并谁,谁也无法真正杀出河北省。折腾一百多年,始终无法杀出一个真正割据河北省的大佬,有什么牛的?

关键是,还没有玩多少年,成德镇竟然折腾成了三个藩镇,于是区区一个河北省,就扎堆了五个藩镇,这种格局在朱温崛起后,依然没有打破。

这种藩镇大佬,也真是因为出现在晚唐那种相对和平的年代里,好像他们也算个牛人,放到残唐五代那种环境里,他们充其量也就是个比较重要的配角。

因为,有资格当主角的军政大佬,从来都是一门心思兼并其他大佬的,关键是还能不断兼并成功。

所以,到了残唐五代时,河北几大藩镇,都成了传说中的受气包,就算玩的大一点,也是朝秦暮楚:今天跟李克用好了,明天跟朱温好了。总而言之,真让他们去单挑,恐怕早就让踢出局了。

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央政府对藩镇的态度非常简单,那就是你们想火并大哥,就火并吧;你们想选举自己喜欢的大哥,我们也尊重你们的民主选举结果。

但是,你们不论怎么玩,也得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能用武力兼并其它藩镇。只要你们能守住这条底线,一切都好商量!

在这种背景下,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那是一直衰而不倒。因为藩镇大佬说了个牛逼,真与大唐皇帝火并时,那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他们即使偶尔实现了联盟,一时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也可以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手段并用,把他们的联盟拆散。

大唐帝国对李克用武力接管云州的态度非常简单,那就是,你们父子只能接管一个军镇。要不,你们把从前拥有的振武节度使让出来。

要不,你们把现在用武力夺取的云州让出来。总而言之,你们一家占据两个军事重镇的事,我们是绝不会允许的。

朝廷以李克用据云中,夏,四月,以前大同军防御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以为克用必无以拒也。

对此,李克用父子那是做足了各种忠君的表演,却就是拒绝让出这一个军镇。最后,大唐皇帝一生气,就只能用武力围剿他们了。

李国昌上言:“乞朝廷速除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违命,臣请帅本道兵讨之,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

李国昌欲父子并据两镇,得大同制书,毁之,杀监军,不受代,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进击宁武及岢岚军。

冬,十月,诏昭义节度使李钧、幽州节度使李可举与吐谷浑酋长安庆、萨葛酋长米海万,合兵讨李国昌父子于蔚州。

李克用父子敢用武力对抗大唐帝国中央政府,大约是因为李克父子觉得,黄巢王仙芝率领几百个盐贩子,煽动几千不明真相的群众,都能把大唐帝国折腾的要死要活,而且越打越强,大有席卷天下的架势。

对比黄巢,李克用父子觉得自己英雄无敌,手下又有几万号职业军人,更不用怕大唐帝国中央政府了。

问题是,黄巢王仙芝这样牛,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所以所过之处,都会有无数老百姓前仆后继地追随,所以他们以几千乌合之众起家,却是越打人越多,最后杀入关中,把大唐皇帝吓也吓也跑了。因为,漫山遍野全是打着黄巢旗号的队伍,那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据说有六十万大军。

李克用父子虽然自称英雄无敌,又有几万优秀的职业军队追随,但是真与大唐皇帝翻了脸,实在不够格。不要说他们了,就是安禄山史思明真与皇帝撕破了脸,最后也都是全家死于非命。

甚至而言,后来敢和大唐皇帝闹事的藩镇大佬们,谁手上没有几万精锐的职业军人呢?但是他们与大唐翻脸后,不是死于非命,就是选择投降。

所以,李克用父子与大唐皇帝真的翻了脸,直接就被打得跑到了大沙漠。

赫连铎进攻蔚州,李国昌战败,部众皆溃,独与克用及宗族北入达靼……达靼本羯之别部也,居于阴山。

与皇帝翻脸时,千万不要说你手下有几万全副武装的小弟,大唐皇帝只要高兴,一声令下,这种大佬多的是。

最简单而言,大唐皇帝只要说,谁把李克用给我灭了,我就把李克用现在的地盘给他,当时领着数万小弟冲过来的大哥多得是。

只是许多时候,大唐皇帝不愿意出此下策,因为这样一折腾,也就是前门驱虎后门入狼。问题是,你非要和皇帝置这种气,皇帝自然会这样收拾你的。

所以,大唐皇帝一声令下,昭义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吐浑、沙陀各路大军一齐出动,很快打得李克用跑到了大沙漠。

十月,诏昭义节度李钧、幽州李可举、吐浑赫连铎白义诚、沙陀安庆薛葛部落合兵讨李国昌父子于蔚州……李琢、赫连铎又击败于蔚州,降文达,李克用部下皆溃,独与国昌及诸兄弟北入达靼部。

总而言之,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牛,那是皇帝懒得和你一般见识。如果你非要和你皇帝置气,而皇帝也就是一心要灭掉你,你自然会知道,皇帝的实力比你大多了。

当然了,我这里说的是晚唐时的大唐皇帝,进入残唐,大唐皇帝似乎没有这样牛了。

问题是,除非你对自己的地盘控制力非常充足,而且有能力应对外面的军阀,否则,在残唐时代,你敢跟皇帝置气,也是非常危险的。

进入残唐时代,有一个军阀大佬非要对皇帝斩尽杀绝,皇帝一生气,直接就是一句:谁把他干掉,我就让谁坐他的位置。

一听皇帝发出这种话,那个军阀当时就傻眼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别的地方了,就是他自己的地盘内,想趁机把他拉下马的人,也多的是。于是这个军阀,本来有着大好前途,却因为非要对皇帝斩尽杀绝,突然被自己的小弟砍了脑袋。

杨复恭传檄关中,称“得朱玫首者,以静难节度使赏之。”王行瑜战数败,恐获罪于玫,与其下谋曰:“今无功,归亦死;曷若与汝曹斩玫首,迎大驾,取宁节钺乎?”众从之。甲寅,行瑜自凤州擅引兵归京师,玫方视事,闻之,怒,召行瑜,责之曰:“汝擅归,欲反邪?”行瑜曰:“吾不反,欲诛反者玫耳!”遂擒斩之,并杀其党数百人。

事实上,如果不是大唐帝国已让黄巢折腾的要死要活,李克用就是逃到大沙漠中,也是难逃一死的。因为在大唐帝国的压力下,大沙漠的鞑靼人,也不会放过李克用父子的。

一切是显然的,李克用一伙如虎如狼,突然逃进了鞑靼人的地盘,鞑靼人还怕他们反客为主呢。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再挑拨鞑靼与李克用的关系,李克用估计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后数月,赫连铎阴赂达靼,使取李国昌父子。

但是,因为大唐帝国已让黄巢一伙折腾的已呈砖崩瓦解之势,所以李克用父子一再对鞑靼人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在这里避避难,只要有机会就会杀回中原的。

总而言之,我们也是在中原繁华之地生活过的人,怎么可能安心在这种大沙漠中过一辈子呢?而且大唐帝国现在一副随时砖崩瓦解的样子,我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杀回中原的。

听到李克用父子这种承诺,而且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这种承诺也是随时会兑现的。所以,鞑靼人就放弃了火并李克用父子的打算。

酒酣,克用言曰:“吾得罪天子,愿效忠而不得。今闻黄巢北来,必为中原患,一旦天子若赦吾罪,得与公辈南向共立大功,不亦快乎!人生几何,谁能老死沙碛邪!”达靼知无留意,乃止。

当然了,因为黄巢之乱很快把大唐折腾的砖瓦解了,所以李克用再度杀回来时,大唐帝国已没有精力火并他了。更主要的是,大唐帝国为了剿灭黄巢,还会请李克用前来助阵。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大唐皇帝与李克用的矛盾,那也是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与黄巢一伙不同,那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如果仅仅是一个李克用趁火打劫,试图瓜分大唐帝国的国有资产,这还好说。问题是,当时趁乱而起的军政长官,实在太多了。所以,面对李克用的趁火打劫,大唐帝国跟头把式的勉强算是摆平了,其它地方的叛乱,那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标签: 李克用唐朝

更多文章

  • 颉利可汗成为阶下囚之后,李世民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

    当颉利可汗成为唐朝的阶下囚时,李世民是如何对他这个昔日的敌人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626年,东亚霸主东突厥蠢蠢欲动,听闻唐朝刚刚发生玄武门之变,李渊把大唐的皇位禅让给了次子李世民,颉利可汗大喜过望,立即准备挥兵南下。颉利可汗本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启民

  • 历史上第一次亚洲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看看武周皇帝武则天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周皇帝武则天,唐朝

    对武周皇帝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科举制从杨坚提出,到杨广确定为制度,唐初三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对科举制的推行毫无建树,直到武则天时期完善推行,中国古代首次打通了底层人进入国家上层的通道,这是武则天推行文治的基础。其次要吏治清明,不管是捧武则天还是黑武

  • 朱温创业初期的得力助手,朱珍为何被他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温,唐朝

    在朱温创业之初,有八十多个老兄弟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之后,朱温合理合法地占据了汴州。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太祖初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这些老兄弟和朱温的关系其实更像合伙人,因为在他

  • 刘备汉室后裔的身份是真的吗 刘备有没有冒用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身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提起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了族谱,发现刘备论身份是自己的皇叔,

  • 一文不名的刘邦,为何那么多人支持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汉朝

    先秦到秦朝时期,人们在选主公的时候,一般都只会选帝王将相及贵族出身的人,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主公的样子。乃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为了积攒人气,招募大家入伙,陈胜、吴广都不敢说是自己在当主公,而是把扶苏、项燕这两个早已去世的贵族出身的人提出来当主公。直到后来,他们的声势变得很大以后,才敢说自己就

  • 尉迟恭一生有何功劳,才能获得如此殊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尉迟恭,唐朝

    在大唐盛世,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如秦叔宝、程咬金等,他们都值得大家敬佩。然而,很奇怪的是,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明明很晚加入的尉迟恭居然位列武将第七,成为唐太宗帐下功勋最高的武将,排名远在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之上,就连消灭突厥的李靖都比不过。尉迟恭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说他立下了什么汉马功

  • 李建成的实力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建成,唐朝

    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皇帝。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世民的实力,应该是比李建成的实力更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说起来,李建成的实力,其实比李世民大得多。为什

  • 如果庞统没有死的话 蜀汉会不会一家独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蜀汉,庞统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庞统,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确实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不到百年的短短时期里面,战事不计其数,出现不少的军事谋略家,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卧龙和凤雏了。当时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大家不知道的,还有下半句“卧龙虽

  • 王继忠:投降契丹的宋朝大将,皇帝为何还赏赐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继忠,宋朝

    众所周知,历史上任何君主对叛徒的态度都是几乎一致的,他们对于这些人大多都是非常痛恨,哪怕他们心里还装着曾经的国家,也无法改变他们已经是敌国臣子的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因此,古往今来无数的忠臣都能够名垂青史,但是那些叛徒却往往有着较为惨痛的下场,并且还被世人所

  • 平阳公主李秀宁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平阳公主,唐朝

    平阳昭公主李秀宁,是唐朝第一个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被用军礼隆重下葬的公主。不可否认她在李渊起兵时做出的突出贡献,但要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未免有点言过其实。平阳公主李秀宁到底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