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与张昭都是托孤重臣,他们的下场有何不同?

诸葛亮与张昭都是托孤重臣,他们的下场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4/8 23:57:13

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因为说了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被后世称赞为千古君臣典范。其实孙策在临死之前,也对张昭说过同样的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策对张昭说得更明白,如果孙权不行,你就自己干吧。

因此,张昭和诸葛亮其实都是托孤重臣,但是对比之后两人的遭遇,你不得不慨叹:刘禅其实并不傻,他是个厚道人!孙权能力是有,但是缺乏人情味,对待张昭有些过于残忍。

诸葛亮的事情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诸葛亮在刘备称帝时被封为丞相。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我们不论刘禅是傻或者装傻,但他对于诸葛亮却是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

反观张昭,则有点惨,虽然活了81岁,但是到死也没能当上吴国的丞相。张昭是为躲避战乱从北方迁到扬州的,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张昭在东吴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举一个小栗子:据《三国志·张昭传》记载,张昭外表持重,有使人震惊的气势。孙权常说:“我和张公谈话,不敢随便乱说。”整个吴国都很敬畏他(举邦惮之)。另外,当时北方士人对于吴国很多都是只知张昭,不知孙策、孙权兄弟的。

所以张昭在吴国,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个人威望,都和诸葛亮在蜀国是一样的存在。而且张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所谓的“流亡北士”的代表。然而,虽然张昭为孙策、孙权兄弟稳步发展江东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孙策甚至都说出“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样的话,孙权对待张昭却有些复杂。

在孙权接班初期,形势非常严峻,正是靠着张昭、周瑜等人才稳固下来。当时孙权对于张昭也是非常尊重和信任,但是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曹操,这为后来张昭不幸的遭遇埋下了伏笔。我们暂且不讨论张昭主张投降对错与否,其实赤壁之战后,张昭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此后孙权羽翼丰满,渐渐开始对张昭发生了变化。

孙权对张昭令人寒心的举动列举如下:

一、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想要褒赞功德,未但还没说,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非常惭愧,伏在地上流汗。这是标准的揭人之短了,张昭老脸确实挂不住。

二、两次没能担任丞相。当孙权设立丞相时,很多人提名张昭来担任,可孙权推托说:“现在事多,丞相责任很重,这不是优崇他的举措。”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孙邵去世后,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相,孙权这又说:“孤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

三、拔刀相向,土封火烧。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向吴国称臣以争取外援。孙权得意忘形,相信了公孙渊。张昭坚决反对,孙权与其反复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方才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听从,但每次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掷刀于地,与张昭相对而泣。尽管如此,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

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历来人们都认为刘禅懦弱无能,但是他对诸葛亮却是无条件的信任,所以才会成就了诸葛亮的千古美名。孙权固然也能算得上一时英雄,但孙权对张昭的种种举动有些令人心寒,这点他比不上刘禅。其实后来陆逊被孙权逼死,也说明孙权这个人实在是刻薄寡恩!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公孙恭: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次子,他为何不能治理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恭,东汉

    公孙恭(生卒年不详),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度死,其子公孙康嗣位,把永宁乡侯的虚衔给了弟弟公孙恭。后来公孙康死去,其子公孙晃、公孙渊等皆年幼,于是众

  • 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荆州

    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荆州刘表实力有多强?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中最大的一个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荆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区,向东是江淮地区,向西是巴蜀地区,向南则是交州,可谓兵家必争之

  • 崇祯当初如果南迁建立南明 崇祯最后能够立足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明朝

    对崇祯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南迁建立南明,肯定比其他南明政权好,那么崇祯能立足吗崇祯皇帝当年不是吊死在煤山,而是“南巡”(古代皇帝往北方逃跑一般叫“北狩”,往南方逃跑一般叫“南巡”,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所以下面我们用“南迁”这个比较中性的词语来表

  • 历史上乾隆帝一共南下了几次江南?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帝,清朝

    乾隆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清朝帝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乾隆帝巡视江南,彰显文治武功并推动满汉融合!乾隆帝1751年(乾隆十六年)首次巡幸江南,目的是整顿吏治视察江南河道进度,青年的乾隆帝标榜祖父康熙帝勤政爱民,江南为清朝提供多半的赋税和

  •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 司马懿为何还要选择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司马懿到底想到了什么事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是一个军事天才,在三国时他的谋略可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懿当初率领15万大军围困在西城的诸葛亮,诸葛亮身边只有两三千人,身边还是一些文官和老弱病

  • 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的话 诸葛亮统一天下的机会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蜀汉

    还不知道:诸葛亮多活十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统一中原的概率有多大?提起来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化身。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出现,才让四处奔波的刘备能够雄踞一方,自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对待蜀汉政

  • 张燕: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燕,东汉

    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 ,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拥为首领张燕原名堵燕。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

  • 杨坚为何能成功统一江山,有何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隋朝

    隋文帝杨坚,隋朝建立者,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杨坚能够轻易夺取宇文家族的江山,确实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不过,要说杨坚最神奇的地方,还不是夺取宇文家族的江山,而是能够守住江山,并且实现全国统一。那么,杨坚是怎么做到既能轻松夺取江山,

  • 历史上伍子胥的生平如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伍子胥,春秋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一)出身名门,身遭大仇伍子胥的先祖伍举跟随楚庄王征伐有功,世代都为楚国的重臣。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哥哥伍尚为楚大夫。据史载,伍子胥从小聪明颖悟、好学深思、性格刚强。年纪轻轻的不少见解就与众人不同。父亲十分喜爱他,夸他的前途远大,将来必定成为楚国

  • 庞德投靠曹操之后是什么待遇?担任的是何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庞德,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操是爱才之人,不管什么人,只要有才就用,当然,祢衡除外。祢衡对曹操骂不绝口,不仅骂曹操,还把曹操手下的谋士和大将几乎都骂了一个遍,就算曹操很爱才,也受不了的。有一个人投降曹操时,曹操看到他武艺高强,非常喜欢,这个人刚刚投降,寸功未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