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吴名将甘宁生平简介:为何他会被陈寿列为“江表之虎臣”?

孙吴名将甘宁生平简介:为何他会被陈寿列为“江表之虎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4/1/20 21:02:15

三国人物甘宁生平简介:甘宁的故事是怎样的?甘宁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甘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甘宁生平简介

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

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甘宁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但是,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

甘宁的故事

一、早年闯荡

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贼”称呼他们。

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部队不得过,只好暂且依靠江夏太守黄祖。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

孙军不敢再追,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甘宁也想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二、弃黄归孙

苏飞察知甘宁之意,邀请甘宁,置酒欢宴,酒酣之际,对他说:“我数次推荐,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几何?应该早做长远打算,寻一个知己,成一番大事!”

甘宁停了一会,说:“我也想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苏飞说:“我请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黄冈西北)长,那时,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就。”甘宁非常高兴。

于是,苏飞提出让甘宁任邾长,黄祖同意。甘宁招回原来离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愿意相从的人,带着他们投奔了孙权。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第二次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三国志·吴主传》此次战斗没有彻底展开,原因是孙权的母亲病危,而不得不撤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第三次西征黄祖,战斗打的很激烈,但最后果然擒获黄祖。胜利后,孙权分拔一支部队给甘宁指挥,屯兵当口。

孙权攻破黄祖,曾做好了两个匣子,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首级。苏飞托人向甘宁求告。甘宁说:“就算苏飞不说,难道我甘宁会忘记他的恩情吗?”

时孙权摆酒,为诸将庆功。甘宁走下席位向孙权叩头,血泪交流,对孙权诉说苏飞过去对自己的恩义,并且说明:“甘宁我如果不遇苏飞,早已死填沟壑,当然也就不能尽忠报效您了。如今苏飞罪当斩杀,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

孙权感动,说:“我可以放过他,可是他若逃跑,怎么办呢?”甘宁担保:“苏飞免受斩杀,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级代替他的装入匣中!”孙权同意甘宁的请求,赦免了苏飞。

三、夜袭曹营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大军号称四十万攻打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

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夜色中的曹军士兵受到惊动,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甘宁于是撤退。而夜色中的曹军依旧如临大敌,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

等到曹营举起的火把像繁星一样密集时,甘宁已经回到了军营。当天夜里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

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由于春水暴涨,曹军驻扎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

四、大战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参见合肥之战)。战事不利,加之军中瘟疫流行,只得下令撤军。大部队已经撤出战斗。只有孙权亲领的车下虎士一千多人,以及吕蒙、蒋钦凌统、甘宁,跟随孙权驻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

曹操将领张辽侦伺瞭望,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陈武战死。孙权部将甘宁、吕蒙奋力抵挡、部将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作战中,甘宁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

孙权目睹这一切,更增加了对甘宁的敬意。在甘宁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军进攻的速度放慢。凌统率兵三百,保护孙权冲出重围。

孙权和甘宁蹴马趋津,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将军贺齐率三千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战斗下来,除凌统外,凌统所部的三百亲兵无一生还。凌统逃生后,在津渚痛哭流涕。

凌统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黄祖时被甘宁射死的。因有杀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甘宁因而也防备凌统,尽量避免和他见面。孙权命令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

一次,甘宁、凌统在吕蒙那里聚会饮酒,酒酣耳热,凌统起立舞刀,甘宁也站起来说:“我能舞双戟!”吕蒙见二人有相斗之意,便隔在中间,说道:“甘宁虽能舞,还是不如我舞得精妙。”于是,操刀挟盾,将二人分开。

后来,孙权知道凌统不能忘却父仇,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半州地方。但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二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这是难能可贵的。

甘宁是怎么死的?

虽然,有史书记载了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是,也有推测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甘宁去世时,孙权非常痛惜。

如何评价甘宁?

一、总评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

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二、历代评价

《吴书》: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吕蒙: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陈寿: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标签: 孙吴甘宁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姜维生平简介:后世名人又该如何评价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姜维

    三国人物姜维生平简介:姜维的故事是怎样的?姜维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姜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姜维生平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

  • 明光宗朱常洛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朱常洛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朱常洛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光宗朱常洛简介: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

  •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的是误杀吗 事实证明曹操并没有杀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吕伯奢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和吕伯奢一家,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天下陷入大乱之中,各诸侯都在为争夺天下而战。一个个英雄好汉也不断的登场,而在其中能称之为“枭雄”的只有一人,而此人正是曹操。通过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曹操是个多面的人,因此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什么人 刘邦真的是游手好闲的混混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家庭,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我们的印象中、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汉高祖刘邦在起家之前常常扮演一个穷困潦倒、游手好闲、蹭吃蹭喝的混混形象。刘邦当时真是这样一个人嘛?恐怕未必。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看看史料中对刘邦的记述:刘邦“及壮,举为吏”,什么意思呢?刘邦三十岁时就当

  • 明朝的开国大将,论功绩的话该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开国大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的开国大将的排名向来争议很大,但是笔者试着排了一个,用我的理解来给这些开国元勋一个比较公平的排名。论功排名如下:1:徐达徐达绝对是明朝的第一名将,功劳很大开国后却没有被朱元璋杀死,而是自己病死的。徐达和朱元璋是小时候的朋友

  • 刘邦死后,吕雉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雉,西汉

    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只有一位,就是武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权倾天下,掌握大权的有好几位女性。比如刘邦的皇后吕雉吕后、北宋刘太后、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但是她们都并没有称帝。吕后在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但刘盈懦弱,吕后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大肆分封诸吕,权倾天下。但是,为什么与武曌

  • 康熙九子夺嫡,最终赢家为何是老四胤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禛,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胤禛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喜欢看清宫电视剧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九子夺嫡”事件,这是清初关于皇位之争最激烈,也是最阴暗的一段历史。康熙帝一生子女颇多,共计35个儿子,20个女儿。但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

  • 关羽会发动樊城之战真的是因为刘备的暗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为何会发动樊城之战是因为刘备的暗示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战胜了曹操,就此夺得了汉中,此后,刘备少了后顾之忧,开始有能力全心全意的经营荆州,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在成都自立为汉中王,并开始分封有功之臣。在这次分封中,刘备让马超受封

  • 李显为何要在武则天死后,力排众议达成她归陵的愿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显,唐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显的故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李显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已。作为任何一个皇帝,其实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到底能不能做得安稳,会不会有人惦记着。唐朝的宫廷斗争从

  • 刘备临死前为何会把兵权交给李严 交给诸葛亮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李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李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事业之所以会成功,在于他之人善用,深知在正确时刻用对人,才可以让自己事业越发红火,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确保政权稳定。作为君主深知大权不能落入一人之上,白帝城托孤之际,刘备之所以任命诸葛亮、李严位托孤大臣,根本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