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玛塔·哈丽怎么死的:行刑前解开上衣的美女间谍

玛塔·哈丽怎么死的:行刑前解开上衣的美女间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3/12/17 20:12:13

玛塔·哈丽原名玛格丽莎,1876年8月7日出生于荷兰弗里斯兰省。1903年,玛格丽莎在经历婚姻挫折后移居法国巴黎,在此期间改艺名为玛塔·哈丽。1905年3月13日,玛塔·哈丽在巴黎吉梅博物馆首次演出一夜成名,玛塔·哈丽用她惊艳的表演,将整个巴黎的娱乐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她也借此逐渐接近了富人阶层。

虽然玛塔·哈丽并没有惊人的美貌,但她性感妩媚的形象,使她以交际花的身份周旋于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军政显要之间。玛塔·哈丽说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英国军情五处军官接见,并答应成为法国军队的间谍,只是法国军方从来没有正式确认此事。1917年1月,德国军队柏林发送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描述了一个代号H-21的德国间谍所采集到的大量情报。法国情报人员截获了这份情报,并破译了全部内容,很快判定出H-21即是玛塔·哈丽。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在这封电报中采用了先前已经被法国破解的编码方式,这就给以后史学家留下了很大的疑问,很多人猜测德国是否为有意地实行反间计,或许正如玛塔·哈丽自己所言,她是在以双重间谍的身份为法国效力,而德国人仅是借刀杀人,这些都不得而知。

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丽在她的寓所中被捕。此时,法国在一战中正处于极度被动的地位,士气低落,几十万协约国的将士在战场上死亡,所以军政府也急切地需要寻找替罪羊。也许玛塔·哈丽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她被指控为德国间谍,对数万士兵的死亡负有责任。尽管很多假定都仅仅来自推测,并无确凿的证据,但她仍然被认定有罪,并最终在10月15日被枪决,终年41岁。关于玛塔·哈丽被判死刑的原因,最新推断来自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他的外曾祖父便是当年负责审理玛塔·哈丽“间谍叛国”案的主审法官埃尔·波查顿,由于老婆婚后“红杏出墙”,在波查顿眼里女人一下子全成了“祸水”,作为当时混迹巴黎社交圈的“花蝴蝶”玛塔·哈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波查顿的“报复首选”。因此,玛塔·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因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埃尔·波查顿所赐。

玛塔·哈丽死后,她的尸体无人认领,因此最终被用于医学用途。她的头颅经过防腐处理后,存入了巴黎解剖学博物馆。但是直到2000年,该馆的保管才发现头颅已经丢失。据后来分析,丢失很可能是1954年该馆搬迁时发生的。

作为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艳舞演员突然以间谍的身份被枪决,这也立即引出了很多的流言。一种流言是,玛塔·哈丽在临死前给了行刑者一个飞吻,又或者她只是飞吻了她的律师,一个她从前的情人。她的遗言是“谢谢,先生”。另一种流言是,她故意解开了她的上衣,裸露出她的乳房,以迷惑行刑者。但1934年美国杂志《纽约客》的报道却是,“她穿着一身整洁的女士西服,双手一副崭新的白手套,一切都是专门为这个场合精心准备”。第三种流言是,玛塔·哈丽在行刑时非镇静,而且拒绝戴眼罩,因为她在先前已经贿赂了行刑者,使用空弹壳代替真子弹,但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

时至今日,玛塔·哈丽的大名仍在被不断提起,当然,这其中有很多都添加了虚构的成分,但也有少量的作品有较强的写实性,可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在众多作品中,1931年著名女星葛丽泰·嘉宝主演的影片《玛塔·哈丽》最为经典。

标签: 玛塔哈丽同盟国协约国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亡国皇帝崇祯公开检讨治国三大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朱由检,明朝

    崇祯17年,即1644年3月初,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城下,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皇帝朱由检一方面有感于吏治的败坏,向六部和都察院发去训诫的谕旨;另一方面为了挽回民心,发布大赦天下的诏书,公开向全国老百姓对他十七年的执政治国作了深刻的检讨:一,承认强征暴敛,税负过重:17年来,辽东和中原的战事,调兵措饷,实在

  • 历史上最懂男人的女人:为何让皇帝至死都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皇帝,女人,李夫人

    导读:北方有佳人指的中国古代哪位美女美女,从古到今,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也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总能令人身心愉悦,美丽的女人也总会让人赏心悦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从未掩饰对美女的歌颂赞美。李清照有“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诗句

  • 朱元璋的野心:从乞丐到和尚一步一步成为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明朝,元朝,

    1368年1月23日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雪竹》朱元璋这样一首诗,纯以白话,不用典故,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在六百多年前的今天,这位布衣皇帝,向世人描绘出了他胸中的山河与气度,建立了大明王朝。1368年的1月23日,旧历是明朝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 元末盐枭张士诚失败的必然性:性格的摇摆不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张士诚,元末,

    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剑指江浙,气节有亏且只顾自保的“私盐大王”张士诚,也就朝不保夕了。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大军扫荡江南、围攻宜兴之际,连战不利的张士诚只好接受元朝江浙右丞相达识帖木

  • 大清朝的“世界首富”伍秉鉴:伍秉鉴是怎样发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伍秉鉴

    图为广州十三行外商商馆大厅19世纪前半期广州商界的领袖、“红顶商人”伍秉鉴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

  • 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曾受到过哪三次大的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

    导读:努尔哈赤的家庭,原是建州女真中的一个中产之家。但是,在努尔哈赤的青少年时期,曾先后受到三次大的磨难,这就是童年丧母亲、少年处异乡、青年死父祖。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赫图阿拉是满语“hetuala”的对音,意为横冈。赫图阿拉是一座山城,苏克素浒河流经山下。苏克素浒到赫图阿拉

  • 开元名将郭知远:平定陇右屡败吐蕃获封太原郡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知远,吐蕃,定边,

    郭知运(667-721),字逢时,唐代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人。猿臂虎口,以格斗之功累补秦州三度府果毅。郭知运祖上为太原阳曲人。据唐代张说撰《郭知运碑》记载:本乎文王之弟,是为虢叔,虢或云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隗以筑宫,汉祖封亭以列国,其侯于阳曲,宅彼太原旧矣。亭之元孙友,从太原徙陇西,昭帝分陇

  • 让刘备诸葛亮亲自参加了哪位蜀汉将军的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诸葛亮,将军,三国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君主,尽管出身贫寒,但是知人善任,尤其是喜欢提拔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将领,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强。其实关羽张飞以前只是不入流的马弓手步弓手,魏延也是从基层战士成长起来的高级指挥员,另外还有一个人他虽然也名不见经传,可是他的死却让刘备和诸葛亮格外重视。他叫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兄长霍

  • 齐桓公不听管仲劝言遭宠臣软禁 停尸67天无人收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春秋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管仲不仅有经天纬地、治国安民之才,而且非常善于识人,从他临终前与齐桓公的一段对话就可以看出他识人的非凡智慧。史料记载,管仲病重期间,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替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

  • 甲午前后的朝鲜“经”变:全民的赤贫与经济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

    对朝鲜,甲午战争让其从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朝全殖民地社会沦亡,这个事实上在当时赤贫至极的国度,内在上更加迫切需要彻底的现代化变革,于是有了后来的历史结果。在朝鲜王朝开国太祖李成桂之后的500年里,朝鲜和中国一样,是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在1876年,朝鲜全国的人口为1688万,其中80%以上是农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