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终结果如何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终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4/1/21 19:46:43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男人,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这是东晋著名权臣桓温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不拘世俗眼光的人

历史上对于桓温这个人的评价说法也是各有差异,有说他是民族英雄的,文化人中备受推崇,著名史学家王夫之和黄宗羲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说他“英略过人”、“匡扶华夏第一人”

然而在大部分历史学家,特别是持忠君观念的那些大儒们,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奸臣。然而说他是奸臣,他却是为数不多且付诸实践的北伐之人

桓温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桓家的人,父亲是名将,出生起点极高。然而不幸的是少年丧父,十六岁那年发生“苏俊之乱”,他父亲死在了这场战乱中。但也正是因此,桓温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东晋皇室为了安抚桓家,将女儿安康公主嫁给了他,桓温成了驸马爷。加上世家大族、忠臣之子的身份,桓温前方,是一条康庄大道

二十三岁那年,桓温受命担任琅琊内使,后又担任徐州刺史,正式步入官场,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战火频繁的徐州地区,却无人敢扰,慢慢稳定下来

后又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总领东晋重要边镇荆州的民事、军权。这一年他三十四岁,风华正茂。也是在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桓温发现成汉政权对东晋的威胁

于次年公元347年,开始了平定成汉政权的战役,桓温身先士卒,奋勇冲锋,击败成汉,将四川地区重新收复

收复四川,对于东晋的意义是巨大的,南方的中国汉地基本被连成一片,四川更是成了东晋抗击北方政权的稳固后方

然而桓温可不仅仅满足于此,男儿当流芳百世,他要建不世之功,对于当时的东晋王朝来说,不世之功,只有一件能算得上:北伐复山河

这也确实是桓温心中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却和当时很多利益相关者站在了对立面,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也就包括桓温自己的家族

但无论艰难万险,桓温都不曾放弃,公元354年,桓温发动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北伐,主要攻击对象是盘踞关中平原的前秦政权,是中原各政权里最强的一个

北方百姓对于东晋是有感情的,听闻东晋大军前来,主动迎接,加之桓温将所有可能都考虑到了,既有陆路进攻,又有水上军队,还有骑兵袭击,进展十分顺利

然而物资补给方面却出了问题,战线拉长,粮草辎重必须跟上才行,东晋主政大臣王衍便是反对北伐之人,对物资自然是百般拖延。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徒劳无功地班师回朝

虽然第一次北伐失败,但是在战斗中将敌人打得溃败,也给他挣来了荣耀。因为这样的胜利,给了一心收复山河的人们信心

第一次北伐失败两年后,桓温卷土重来,再次北伐, 这一次可是打了大胜仗,收复了东晋故都洛阳。但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得罪东晋所有士族的建议,迁都洛阳

这一举措,本该是英雄的他,却遭到了全国的反对。这一次北伐之后,桓温整整沉寂了十三年,才发动第三次北伐

这时的桓温已是年近花甲,带着五万大军,意图攻打前燕政权。这一战桓温明白是背水一战,能不能收复山河只看这一次

桓温带领军队发起了对前燕的猛攻,一句击败前燕边防部队,都城邺城就在桓温前方,此时桓温同样面临弹尽粮绝的问题

要么见好就收,要么班师回朝,桓温开始犹豫了,他既不想退,也不敢贸然进攻,最后竟是选择在金乡屯兵观望局势等待粮草

前燕趁此机会猛攻过来,带队的是名将慕容垂,他不和桓温正面交锋,而是绕道河南,阻断了桓温的退路

这一战,桓温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比之前北伐任何一次都惨,所带来的的军队几乎是全军覆没,他的荣耀和战功也在这一次赔光

三次北伐都未成功,桓温想要的流芳百世自然是再没有机会,那便遗臭万年吧。桓温有了篡位的打算

然而桓温是有些犹豫的,所以他并没有彻底废掉东晋皇室,改朝换代,而是另立晋简安帝,他则驻兵姑苏,遥控京城

公元372年,晋简安帝病逝,机会再次摆在了桓温面前,这一次,他是准备孤注一掷了。只是此时的他已经病重,谢安在他的登基仪式上故意拖延

桓温病重在建康呆了十四天便返回姑苏,这最后一步,他终是没有走上去,便撒手人寰了

桓温这一生,最开始是想建功立业,成不世之名的。然而三次北伐都失败,特别是最后一次,更是损失惨重,流芳百世再无机会

篡位夺权最终也还差临门一脚,而未能成功,后世虽然有贬损之人,但遗臭万年倒也谈不上。大丈夫立世,桓温最终没能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

标签: 桓温晋朝

更多文章

  • 刘备伐吴为什么只带黄忠 刘备不带其他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东吴

    对刘备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为蜀汉担心,这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剧是围绕着刘备作为主角写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蜀汉毕竟是延续了大汉的正统。要说这部剧中最喜欢看的估计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迅速壮大的过程了,而最不喜欢看的则是关羽

  •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胡服骑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时代,敢于变革的人数不胜数。在魏国有李悝变法,在秦国有商鞅变法,在楚国则有吴起的变法。在各种变法中少有纯军事的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便是一个。赵武灵王通过推行胡服,让军士们获得更便于作战的服装,通过推行骑射让

  • 典韦只是曹操身边的"保镖" 典韦为什么能够排在关羽和张飞前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典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武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会感到一股豪壮之气涌上心头。在三国时期,虽说是三国争霸,但是那三方势力麾下的一个个武将也个个都不逊色,没有这些武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也没法成为霸主。在我们心里,可能武将都是那种豪气万丈的人物,率领千军

  • 孙膑为什么能帮助齐国,赢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胜利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齐国

    对孙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膑,生卒年月不详,原名不详,山东鄄城人,兵圣孙武的后人。是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孙膑因受同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所以叫孙膑。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孙膑以军事的身份谋略,辅助齐国大将田忌两次

  • 曹操为何会选择从华容道逃跑?他的逃生之路有多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华容道逃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正史中,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孟德当然是没有的,但刘备和周瑜都不想让自己的部将干掉曹操,那倒有可能是真的:谁都不想单独承受诸曹夏侯的怒火,周瑜没有穷追不舍,刘备大呼小叫地赶到的时候,只看到几个陷在泥泞中的伤兵,曹操

  • 主父偃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主父偃,特点

    主父偃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当年在齐地游学的时候,齐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他后来没办法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去,到那儿后人家又讨厌他,又排挤他,就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烦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后在元光

  • 孙尚香对于刘备的感情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尚香,蜀汉

    你们知道孙尚香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三国政治上孙尚香是孙刘联盟的政治牺牲品,仅仅十七岁就嫁给了半百的刘皇叔,而在她和刘备的感情上来说她不是一个牺牲品。因为刘备死后一天,孙尚香也因为刘备大败夷陵,担心抑郁而终,在史料也有一段“刘备淲亭兵败之后,时孙尚香在吴,闻俿亭兵败,讹传先主

  • 曹操只提醒曹丕要防着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提前除掉这个祸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曾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大志,而且“鹰视狼顾”,心里非常忌讳,提醒曹丕要防着司马懿。但是,曹操为何不把这个“祸害”提前除掉?其实,这主要有5方面原因:其一:曹操暮年司马懿才逐渐崭露头角,况且是支持曹操称帝的。司马懿生于公元

  • 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结局是谁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解缙,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结局是谁造成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我国悠久而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种“奇葩”的死法,举例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景公相传便是不小心掉到了粪坑当中而溺毙的。除此之外,晋孝武帝司马曜则是因为和张贵人开了个玩笑而被后者活活闷死在

  • 刘备汉中王上表大臣的名单中,排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中王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算是一个励志人物了,虽然戴着皇叔的头衔但家道中落,东汉末年起兵屡战屡败。在涿鹿中原之际刘备更是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然而刘备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不服输的勇气,站稳荆州之后,向益州扩张版图,最终在汉中大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