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能力最强的两位宰相,最后却都郁郁而终

北宋能力最强的两位宰相,最后却都郁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49 更新时间:2023/12/9 10:59:57

北宋历史上两位著名宰相,最后结局郁郁而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第一个:寇准,寇公奇才,好人怀惠;

寇准,出身名门望族,人聪明又好学,19岁便考取了进士。由于敢说话,被宋太宗重用。真宗年间,契丹大军来犯,都快杀到开封府了,朝野上下震惊不已。

于是,有人提出,赶紧迁都去南京,也有人说去成都。这时,寇准站了出来:“躲避可以解决问题吗?我们逃到南京、逃到成都,敌军也能杀到南京和成都,我们再往哪里躲?”

寇准继续:“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但是要稳定军心,更要稳定全天下老百姓的心。这时候,只有皇帝本人亲自上前线,才能振奋士气,才能告诉全天下的百姓,宋军是不可战胜的。”

最终,宋真宗闻此言,决定御驾亲征,跑到沩州北城督战。

大伙一看,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皇帝都上前线了,那还不得好好表现一番?于是,大家奋勇作战,将对方的统军使萧达览射杀,战役全线告捷。所以,这一战不仅打出了宋军的士气,保住了宋氏王朝的尊严,还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族入侵史上增添了一笔亮色。

但可惜的是,在形势大为好转的关键时刻,这位皇帝居然心生胆怯,提出“花银子买太平”的建议,签下了“澶渊之盟”。

那个时代,皇帝是全天下的主人,他可以随意浪费老百姓的钱财,去买自己的“平安”。只是,这“平安”可以用钱财换来吗?后来的历史证明,惟有“武力”才能保证“平安”。然而,寇准劝皇帝去前线的事情,却成了他政治上的“污点”。

之后,更是每每被一些大臣抓住弹劾他,说他不顾皇帝的安危,不知道安的什么心。于是,他就被罢官了,之后,又复职,再被罢官,折腾几次。最后,死于雷州。其实,寇准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名声甚至都传出了海外。

在他官至宰相时,都没有为自己建造一座官邸。可见,他为官清廉。晚年被贬到雷州时,一次北使来到汴京,就问其他人:“那个‘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在哪里?”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是尴尬,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此外,他在雷州时,极力传播中原文化,教授当地人说中原口音,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交流。而且,他还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雷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王安石就评价他:“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第二个:王安石,致力改革,但不晓事;

王安石,自幼聪慧,又喜读书。后来,跟着做官的父亲到处跑,体验了民间疾苦。此外,他是进士出身,在地方为官多年,深知北宋老百姓贫穷的根源,是在于土地被兼并、被垄断之上。

于是,1058年的时候,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万言书”,指出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样才能扭转局面,否则,国家会越来越贫穷。因为,那些士大夫也想通过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太平,所以,他们对王安石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早日开始。

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被重用,1070年升为宰相,开始了他的“变法”生涯。首先,他从财政抓起。他认为,宰相的第一要务,就是“理财”。同时,他还提出,为了更好的理财,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上去了,国家的财政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虽然,他一再强调国家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建议国家什么事都要管,不要过多“插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此外,他极力推动生产发展,坚持“榷法不宜太多”。因此,从农业到手工业,再到商业,从农村到城市,他所代表的改革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了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他还改革了军事制度,提高军人素养以及军队的作战能力,并加强对农村的控制。此外,对学校和科举制也进行了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却得罪了一大帮人,包括大地主、大官僚,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

要知道,这些人手里有土地,如果,改革再进行下去,他们的利益就会损失更多。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其实,历史上的事情总是一演再演。毫无疑问,王安石被罢官,又被复官。只是再做宰相,他的改革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干脆辞职不干了。

因为,他的“对手”司马光等人得势后,废除了之前的所有“新法”。想来,自己毕生追求的“心血”,就这么荡然无存了,内心一定非常郁结,很快他就病故了。此外,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洪范传》、《老子注》(已散佚),并秉承了老子的一些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其实,审时度势有时对于一位权臣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虽然,他心怀“贫民”,希望“变法”可以改变这一切,但是,在那个时代,话语权根本不在这些人手中。

而对比今日的改革,为何可以屡屡成功?顺应民心,便是如此。

标签: 寇准北宋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禅让皇位之后 刘协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汉,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汉献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作为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禅让之后,汉献帝的下场是什么?曹丕是怎么对待他的?刘协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悲催,一生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刘协的傀儡生涯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嫡次子,母亲是王美人。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掌握朝

  • 诸葛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玄,汉朝

    说起三国当时的望族,诸葛家族应该算是显赫一时吧。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不过,不幸的是,诸

  • 盘点历史上四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们留下哪些诗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武双全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对于一名将领而言是很高的评价,历史上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物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都因为有这些勇敢爱国的战士们,以其血肉之躯守护着大家,我们才能过上如此安逸的生活。岁月静好,是源于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在大众固有

  • 身为梁朝的天潢贵胄,萧综为何会投靠北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萧综,南北朝

    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的儿子萧综奉命北伐,期间居然神秘失踪,后来梁武帝才得知儿子投靠了自己的死敌北魏政权。那么萧综身为皇子,是梁朝的天潢贵胄,地位何等尊贵,可是他为何背弃父母,投靠了北魏,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梁武帝萧衍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

  • 凌烟阁功臣的子孙后代都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凌烟阁功臣,唐朝

    凌烟阁功臣劳苦功高,他们的后代过得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643年,唐太宗为表彰开国元勋,将二十四功臣画像奉入凌烟阁。在此之前,李世民还想恢复分封制,将功臣们封到地方上做刺史,“子孙代代承袭”。最终分封没有实现,但李世民表示,要让这些功臣后裔的世代享受富贵,与国休戚。凌

  • 他是朱元璋最优秀的儿子,最后却选择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权,明朝

    朱元璋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出家学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洪武十年五月,朱元璋得到后宫的奏报,杨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他按照以往规矩,以木字旁为这个孩子取名朱权。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权应该是最优秀的。朱权在博览群书的同时,还练习武艺,学

  • 袁术当初的玉玺是怎么得来的 袁术死后玉玺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三国

    对袁术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术称帝是因为手里拿着玉玺,袁术是怎么拿到玉玺的?袁术死后玉玺去了什么地方?在《三国演义》里我们了解孙策征讨江东的人马是袁术赞助的,袁术为什么这么慷慨呢?原来孙策将他父亲孙坚生前留下的玉玺上交给了袁术,才换来了几千人人马开始了

  • 九龙夺嫡最后四阿哥能脱颖而出,顺利继位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胤禩,清朝

    在利益面前,家族成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九龙夺嫡”是爆发于康熙晚年的一场重大政治风波,皇子之间明争暗斗、阴谋诡计不止,而四阿哥胤禛则成为了最终的胜者。八阿哥胤禩本在朝廷势力极大,然最终惨遭失败,而不论是正史还是影视剧,其

  • 作为文学家的曹操,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也是个优秀的文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作为文学家的曹操的相关事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气势豪壮、慷慨悲凉,是“建安风骨”的最突出代表。“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曹操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用诗歌

  • 武则天晚年是真的傻了吗 武则天为什么会把江山交还给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武则天

    还不了解:武则天还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武则天为什么会把江山还给李家人?武则天真的是太傻了吗?这个女人,她不仅有女人的温柔和细腻,还有男人的刚毅和勇气。武则天统治了半个世纪。在这几十年里,她让唐代繁荣昌盛,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加。她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