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何能掌握大权?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何能掌握大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13 更新时间:2024/1/17 9:24:11

万历朱翊钧虽然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他并不是不处理政事。对比现在,公司每天不开会,就是领导不管事,员工不干活吗,肯定不是的。在国家政治体系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非常地完善和健全了。唐朝的时期,政治决策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三品以上拟定,皇帝批复下发执行;宋朝的时候权力中书省集中,相权有加强的趋势。

到明朝初年,废除中书省,改为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在六部之上加强内阁的权力,在皇宫内又加派司礼监帮助皇帝处理,这些政治分工,都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就是决策权从来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多少十来二十人,少则三五人而已。朝会活动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成为中下级官员卖弄嘴皮子的场所罢了。虽然万历朱翊钧不是啥好东西,但是也是个有性格的人,就是不惯着你们这帮老学究,你们爱谁说去,我不听还不行吗。

内阁票拟,司礼监披红,难以出现权臣

在我国古代,长期政治体制中,容易出现权臣的原因,主要是相权的集中,虽然在宰相之外,还有主管全国军事的太尉、枢密使等官员,主管百官检查的御史台官员,但是这些权力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容易形成小集体,进而胁迫皇帝,成为绝对的权臣。其实到宋朝的时候,就逐渐开始限制相权,在权力集中到中书省的同时,将军队的控制权剥离,避免皇帝权力被架空,所以终宋一朝,权倾天下的权臣是不多见的。

明朝在之前朝代的基础上,将相权更加分散。首先在决策层面,先是撤销中书省,将最终决策权收归皇帝。后来在六部之上增加内阁,但是内阁在决策权上,并未获得主导,他相对于六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更加频繁地面见皇帝,提出建议。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皇帝都会直接同意内阁的建议的,这也是内阁权势越来越大的原因,但是并不能避免内阁在制度和流程上,无法与古代权相相比。同时在决策上,又将皇帝的亲信宦官势力拉进来,设立内廷的秘书机关司礼监,配置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这样在皇帝不方便和大臣撕逼的时候,就有了马前卒了,司礼监的太监就能冲锋陷阵了,丫的,就是压着你们的奏疏留中不发,不给披红,看你怎么办。这就是明朝在决策上的“票拟”“披红”制度,保证了皇帝的控制权。

扩大监察,保护皇帝权力

在外廷方面,首先将原本的御史台,改组成为都察院,并且不断加强都察院对天下监察巡视。同时除掌院事的左都御史为定员外,其他都察院官员都不定额,成为各地总督、巡抚的培养摇篮,刺激官员忠心事,一心为皇帝办事,都察院的各级官员都有直奏御前的权力。在都察院外,又设六科给事中,这是一帮地位不高,权力极大的下级官吏,他们的权力甚至超过了都察院,具有封驳圣旨的权力。而且他们人员庞大成分复杂,比都察院的人员还难以统一意见,往往自己都能互怼开。明朝三百年历史,还没有哪一位有名望的内阁大臣,能控制得了六科给事中的。

外朝借助官集团内部政见的不同,保持狗咬狗的平衡,保护皇帝的权力不受侵害。在内廷方面,又增加东厂和锦衣卫,进一步加强对百官的监察,维护皇帝的权威。需要强调一点,虽然大多时候,锦衣卫会听从东厂的调遣,但那是皇帝给的权力,从始至终,锦衣卫的最终主导权,都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在司礼监的掌控上,更加彰显管理艺术,为了杜绝宦官专权,借助正副职,这一管理上的天敌职务。以司礼监正职掌印太监管理司礼监事务,以副职首席秉笔太监,掌管东厂,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掌控整个朝局的平衡。

这样一整套堪称人类最完美的监察体系的建立,保证了皇帝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即使是躺在床上,每天也能知道万里之外发生了什么。一旦有人想蒙蔽皇帝,或者造反什么的,锦衣卫会在第一时间行动,因为锦衣卫的调动,任何手持皇帝手诏的都可以,而不是它的上级管理者。

名臣缺乏,尸位素餐者盈于朝野

万历十年,大明王朝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病逝于任上,从万历十岁继位以来,张居正和太后,就对朱翊钧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虽然这些严厉,都是为了给明朝培养合格的君主,但是这些都被叛逆的朱翊钧看作对他的冒犯。所以张居正去世后,他采取了疯狂的报复和清算,将张居正抄家,家人发配,将太岳公的改革成功破坏殆尽。在清算过程中,大力鼓动党争,对张居正重用的人才进行迫害贬谪。

自此以后,内阁大臣,不论是为晋商代言的张四维、还是以和稀泥著称的申时行,都是能力较差的首辅阁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外传递万历的旨意,违背皇帝的意思,进行自己势力的培养,恐怕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样的大臣,哪里有能力架空万历呢。

朝廷财政困难,极度依赖内帑

明朝从嘉靖以后,其财政政策的先天不足就凸显出来了,随着战事的频繁,朝廷内外都开始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生活。万历初年,因为张居正的改革,补充了明朝的财政,让太仓库有了存银。但是随着改革被破坏,又开始坐吃山空的日子。紧接着三大征的发起,基本耗空了太仓库,从此朝廷上下都盯着皇帝的内帑过日子。

有道是谁掌握了财权,谁就把住了天下的脖子,满朝文武就指望着人万历的钱袋子活了,人家说啥你敢不听吗?想架空人家,先架空的是自己的饭碗。而且万历十七年后,看着日益亏空的财政,估计也是为自己的年少无知狠狠地后悔了一把。同时看到这满朝的蠢材,也是头大得不行,索性眼不见心不烦了。即使躲进后宫,也是没忘记解决朝廷财政危机,向天下各处派出矿监收取矿税,补充内帑,缓解财政亏空。这一举措肯定又是招来一帮文官逼叨,朱翊钧索性根本不出来,不听你骂。

从明初朱元璋就规定,天下的矿山归皇帝内帑所有,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大部分被文官集团侵占,皇帝甚至连矿税都收不上来了。但是要解决财政问题,重开矿税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却最招骂,所以没办法,躲起来吧!万历朱翊钧虽然混蛋,但是他却并不是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不上朝,但是该处理的政务,都没有落下,而且在解决财政赤字上,也是一直在想办法,再加上朝堂也没有出现有能力的权臣,自然无法架空皇帝了。

标签: 万历明朝

更多文章

  • 孝平皇后王嬿是什么身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她为何会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平皇后,汉朝

    孝平皇后王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女子,她公公是皇帝、丈夫也是皇帝,就连自己的父亲居然也是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份高贵的女子,身为名门贵族的富贵小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地位超然,但是她最后却选择了自尽,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女子就是历史上

  • 匡复李唐的事业,狄仁杰没做到,为何张柬之做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狄仁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狄仁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老”字给人的感觉,老态龙钟,“老人家”的词语让人想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难道,人近暮年,就真的不中用了吗?未必。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八十一岁的老爷爷,干了一件连狄仁杰一生想干都没干成的大事——令武则天将武

  • 刘邦想杀韩信,为什么让吕雉出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西汉

    合伙人一起打天下,起步阶段可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事业小成就开始同床异梦;事业大成就会同室操戈。这既是历史规律,也是现实,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始终都在重复。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就丝毫没有顾及当年与兄弟们的“山盟海誓”,该敲打的敲打,该铲除的绝不留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被刘

  •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文忠,明朝

    李文忠,明朝初年的公爵,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曾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初年,他被封为曹国公,在功臣中排行第四,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投奔朱元璋,初露锋芒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便跟着父亲李贞到处流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父子俩多次死里逃生。随着朱

  • 文聘归顺曹操之后,他为曹魏立下了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聘,曹魏

    文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到三国事情的文聘其实也还是有超多的人喜欢这个人的,因为感觉这个人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了,其实小编对他的了解不多,但是感觉到这个人其实不简单的,所以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梁太祖朱温,后梁

    梁太祖朱温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一位比较出色的人物,他就是梁太祖朱温,说到朱温就必须要和唐朝联系在一起了,当时唐朝晚期的很多皇帝都是被梁太祖朱温所杀,朱温最开始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权利和地位,最开始的朱温只是田间的地痞流氓,因为黄巢起义所以

  • 盘点秦始皇麾下的五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秦始皇

    在战国后期,秦国的实力远远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几乎比其他诸侯国加起来还要强;但秦国想要一统天下,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不仅一统六国,而且还北伐南征,开疆拓土无数。秦始皇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功绩,与他麾下的人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里要盘点的,就是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

  • 他是赵光义的长子,却装疯卖傻不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元佐,宋朝

    都说当皇帝苦,当皇帝累,临到选继承人的时候,还真有想甩手不干的“勇士”。一、顺遂人生无坎坷宋太宗是有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赵元佐的,很多人对这个嫡长子都没有什么关注,因为他的人生实在是莫名其妙。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当上皇帝的人,好端端的被生活“逼疯”了。也不

  • 同样都是秦国太后养情人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芈月,赵姬

    对芈八子和赵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芈八子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赵姬也是秦国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秦宣太后是秦国第二十六位国君秦惠文王赢驷的姬妾,也是秦国第二十七位国君秦昭襄王嬴稷的母亲。赵姬是秦国第三十位国君秦庄襄

  • 宣太后有私生子都能被接纳 赵姬有私生子为何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太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太后私生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装电视剧《大秦赋》热播后,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但是不少知晓秦国历史的人对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同样是秦国太后,为何宣太后的私生子能被接纳,赵姬的私生子却被处死?这其实要从秦昭襄王和秦始皇这两位秦王说起,秦昭襄王跟秦始皇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