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76 更新时间:2023/12/11 4:57:00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是汉昭烈帝刘备发起的讨伐东吴的战争。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在称帝后不久,即亲自统帅大军伐吴。

一年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大都督陆逊击败。

这一战是蜀汉彻底由盛而衰的最关键一战。

因为这一战刘备打败了,所以,战前劝阻他不要出兵的人,就显得极富眼光。

但偏偏其中没有诸葛亮

当时,诸葛亮是蜀汉政权中的丞相,名义上的二把手,又是公认的谋略出众、战略眼光出众的顶级谋臣。

无论是从官职、地位,或者从《隆中对》中“外结好孙权,北伐曹魏”战略规划的提出人的身份上来讲,他都应该出面阻止刘备东征。

可他偏偏让喜欢蜀汉的人们失望了,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竭力劝阻刘备不同,正史中的他,没有任何劝阻的行为。

仅仅只是在得知刘备兵败后,说了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也就是放了一次马后炮,战前的他为何不去劝阻刘备东征?是害怕得罪刘备吗?

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对此事做些阐述,供读者们参考。

一:诸葛亮的立场问题,他是荆州势力的代言人

刘备登基后,马上就想东征伐吴,因为有现成的借口,即关羽之死。

当时,出面劝阻刘备不要出兵的臣子有很多,其中,有两位在史书中是重点描述的,分别是赵云秦宓

《资治通鉴》中记载: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抛开赵云和秦宓劝阻的理由是否正确不谈,先看看这两人代表的势力。

赵云在蜀汉阵营中,是元老派势力的代表,特别是在关羽、张飞都死了后,他在元老派中的资历高居第一。

秦宓是广汉郡绵竹人,正儿八经的蜀中土著,可以看做是蜀中豪门世家的代表。

他们两人出面劝阻刘备,大概能证明,蜀汉政权体系中的两大势力集团不愿意刘备伐吴。

赵云不管是代表元老势力,还是代表他个人,劝阻刘备都是很正常的。

最早跟着刘备混的人,都是为复兴汉室而打拼,为理想打拼,所以,他们心中的执念,或许只有北伐。

也因此,赵云的劝谏不管是否合乎刘备的心意,都是为国不为私,刘备只能安抚,最多是不听。

蜀中豪门世家的劝阻就不太单纯,他们是从骨子里,不愿意看着刘备东征西讨,不愿意刘备发展壮大。

因为,刘备不管是出兵打谁,消耗的人力、物力,都需要从他们身上出,仗打得越大,他们要出的钱粮就越多。

刘备对他们的态度也严厉得多,他把秦宓给抓起来了。

再来说诸葛亮,元老势力和蜀中势力不愿意刘备伐吴,但有一个势力是赞同刘备伐吴的,就是荆州势力。

在史书的记载中,是没有荆州人站出来反对刘备伐吴的。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不止是刘备势力集团丧失了大片领土,也让这些荆州人没了后路,老家都丢了,他们会怎么想?

所以,刘备阵营中的荆州势力,绝对希望刘备能打回去。

诸葛亮虽然不是荆州人,可他的根基也是在荆州,在庞统死后,他本就是当然的荆州势力的最大代言人。

以这个立场论,诸葛亮不适合劝阻刘备东征,不管他认为刘备出兵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他都不能公开站出来劝阻。

否则,荆州势力会怎么看他?老家丢失,诸葛亮都不支持他们去夺回来,他以后还如何领导这些荆州人?

因此,站在荆州势力的立场上,诸葛亮不能去劝阻刘备。

他也只能持这么个立场,荆州势力的支持,才是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能获得权力的基础。

二:诸葛亮家族到处下注引发的后遗症

诸葛亮家族在三国时期是著名的,政治上分散投注的家族,在魏、蜀、吴三国中,都有他们家族的人。

而在东吴的,是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瑾

孙权也很有意思,吴、蜀间的外交事宜,他大多都交给了诸葛瑾来办,要说没有借助他跟诸葛亮关系的意思,估计谁也不会信。

刘备准备伐吴,东吴收到消息后,孙权就是让诸葛瑾出面写信给刘备,劝刘备不要出兵。

而且,当时的诸葛瑾是孙权委任的南郡太守,驻扎在公安。

如果刘备伐吴,一路顺利的话,打到了荆州地界,就必须要跟诸葛瑾死磕。

可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啊。

也因此,在东吴政权内部,得知刘备出兵后,就有诸葛瑾可能跟蜀汉政权勾结的传言,是孙权信任诸葛瑾,把这事给抗下来了。

《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记载: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东吴有诸葛瑾因诸葛亮跟刘备勾结的传言,在蜀汉,难道就没有诸葛亮因诸葛瑾跟孙权勾结的传闻?

即使没有,诸葛亮也或许要考虑避嫌。

三:诸葛亮或许也赞成刘备东征伐吴

除了前面说的两条理由外,诸葛亮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导致他没有出面劝阻刘备,就是诸葛亮也赞同伐吴,他不出声,相当于默认。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要“外结好孙权”,有一个前提,是刘备占据着荆州,驻扎在荆州的军队能直面东吴腹地,所以要消除东吴的警惕心。

可当荆州不在手上时,不说《隆中对》中提出的两路北伐的战略不能实现,东吴对蜀汉的威胁也大大的变强。

何况,没了荆州,仅凭益州一州之地,未来要北伐的话,困难程度也加大了。

在诸葛亮心里,未必就不赞同刘备伐吴,在开战之前,谁又能料到一定会失败?

如果打赢了,能顺利拿回荆州,对蜀汉政权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刘备并非不能打,“汉中之战”时连曹操亲率的大军都能击败,何况东吴?诸葛亮或许想着,刘备即使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而且,以当时蜀汉政权的情况看,主动出击也是必须的,荆州丢失后,只剩下一州之地,如何跟魏、吴抗衡?

无非是打曹魏还是打东吴的选择。

趁着曹魏的曹丕登基时间不长,正在梳理内部时,先打弱一些的东吴,未必就不是一种好的战略选择。

至于先打曹魏,曹魏更强不说,谁又能保证,蜀汉在北伐时,东吴不会借机进攻蜀汉?

孙权既然能派兵偷袭荆州,也就能派兵偷袭益州。

所以,诸葛亮没准真就赞同刘备伐吴,他不出面劝阻,是留着以后跟东吴交涉的余地。

他好歹是蜀汉的丞相,跟刘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不论胜败,没有明面上赞同刘备出兵的诸葛亮都能出面尽量消除东吴的敌意。

要是两人都对东吴表现出强烈的敌意,交涉时就不好办了。

这或许是刘备跟诸葛亮之间的政治默契。诸葛亮即不劝阻,也不赞同,未来,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能方便出面。

标签: 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宇文护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被杀又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宇文护,南北朝

    宇文护,北周初期权臣,史上弑君的第一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宇文护是宇文颢之子,宇文泰之侄。宇文颢早死,宇文护就一直跟随各位叔父。宇文泰割据关陇,对抗高欢,宇文护前往投奔。宇文泰因诸子年幼,命宇文护管理家务,全家上下不需严格整治就庄敬和睦。宇文泰称赞宇文护很像他。二,

  • 韩信被杀真的是吕后的想法?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奇才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前197年,代国的相国陈豨公开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往平乱。在前去镇压叛乱之前,刘邦临走的时候,叫韩信跟他一块去,但是韩信却装病推掉了。而且,韩信拒绝刘邦之后,还暗中偷偷派人去找陈稀,和陈豨取得

  • 张皓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皓,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与蜀汉将领张皓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张皓也被称为张浩,字叔明。犍为郡武阳县人。他是张良的六世孙,西汉时期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也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

  • 三国演义董卓可谓是无恶不作 历史上的董卓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东汉

    演义中的董卓,篡权夺政无恶不作,真实历史上的他是怎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对《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和人物多少都是熟知一些的,要说一开始给很多朋友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不是刘备、曹操这些主角,也不是还没有长大的孙权、曹丕等人,而是东汉朝廷混乱之

  • 丞相翟方进被汉成帝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翟方进,汉朝

    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7年春天,汉成帝以天降异象的说法,命令丞相翟方进自尽。这一年的汉朝大地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异象,因为灾害来得太过频繁和异常,朝廷上下都认为是不详的征召,当时有个叫贲丽的人善于观察星象称,天道有常,不会随随便便将灾祸

  • 关羽在华容道肯定会放过曹操 诸葛亮为何还让关羽去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关羽

    对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会放过曹操,诸葛亮为何还派他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主的古典演义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有其文学艺术的写法,其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以历史为基出写的,但不免也有虚构的成分。所以,这里只说《三国演义》里的内容,且抛开历史

  • 商鞅在三次试探秦孝公后 最后为什么会选择霸道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鞅,秦孝公

    对商鞅三次试探秦孝公,为何最终选择霸道治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秦国在战国之初仅为西部小国,却用不足百年时间,励精图治后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是什么力量使其能在短短的数十年便取的飞跃呢?秦国所倡导的“霸道”是从传统的帝道、王道中脱颖而出的,如何成为治国

  • 诸葛亮计策能多次胜过司马懿 诸葛亮为何还是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何斗不过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得到最终的胜利,多半是因为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死诸葛”等等一系列计谋都能够体现出诸葛亮的才能与智慧。那么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此聪明

  • 曹操培养的忠臣良将在哪里 司马懿夺权时为何没有人站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曹操

    司马懿夺权时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引言:公元249年,司马懿悍然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诛杀了最大政敌曹爽。杀完曹爽后,为免后患的司马懿,又诛杀曹氏七千多人,一时间洛阳血流成河,无数人惊惧交加。司马懿用一场屠杀,让所有人都禁声!那

  • 董厥在蜀汉的仕途怎么样?蜀汉灭亡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董厥,三国

    董厥在蜀汉的仕途怎么样?蜀汉灭亡后他是什么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第二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黄忠又在汉水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