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34 更新时间:2024/2/12 5:46:53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年~884年),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黄巢也算是一名富二代,出身于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虽然很是很有才情的一个帅哥,但就是屡次科考不中,而这首诗,就是他几次名落孙山之后写下的诗句。

虽然黄巢出身于商贾之家,也很懂得经商之道,但为何后来他手下的兵却养不活又带不好呢?下面就来说说,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这段历史。

一、从黄巢起义说起

小时候有才,并不代表长大了就能金榜高中,黄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黄巢在几次科考不中的情况下,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家产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河南最为严重,朝廷疲于应付,又无良策,最终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于是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县揭竿而起。后来,黄巢率众积极响应,支持王仙芝,草军声势日渐浩大。

黄巢率兵作战有一大特点:避实就虚,流动作战。此战术后为我党采用过。黄巢从山东老家打到河南遇到阻力,所幸南下江淮,接着转战江浙地区,然后攻取福建,继续南下夺取广州。要知道唐朝时越往南可是越偏僻,唐军防御力量也相对越薄弱。所以黄巢一路势如破竹,一路发展壮大,然后挥师北伐,照样所向披靡。一路从广东到湖南,再到湖北又向东到了江浙,在广袤的南国大地上按顺时针画了一个大圆圈,把唐王朝打得七零八落。

二、身为“齐王”,黄巢都干了什么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高祖刘邦进城时有约法三章,但黄巢作为后起之秀,却忽略了这一点。初进长安,黄巢大军深受欢迎,而且起义军还是比较规矩的,但时间一长,就慢慢的露出了流寇的劣根性,而黄巢却疏于管理,最后导致管理失控,草军开始了生杀予夺,一时间,富庶的长安由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新唐书·逆臣下》:“甫数日,因大掠,缚棰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

历史上对于黄巢有很多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巢曾经实行的捣人而食。在缺乏军粮的的时候,把城里的一些老弱活人碾成肉J做军粮,这等行径令人发指。有人否认这个说法,

但是史书确实是有记载的。

正如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所言:“秦朝时候天下大乱,出身亭长的汉高祖气量大,能容人,又不滥杀人,所以很快就统一了天下。将军(朱元璋)能学习汉高祖,定当成就大业。”朱元璋照做,果然成功;而黄巢、李自成却没有如此,最后导致失败。这里其实蕴含了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黄巢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在自立为王之前,黄巢为了报复此前的广州军民,他竟然做出了“屠城”的恐怖行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死于屠刀下的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便多达12万人。10世纪阿拉伯学者马素第的《黄金草原》一书则称遇难的外国人数量是20万人。也许这些数字有夸大的成分,但黄巢屠城是不争的事实。

黄巢在洗劫财物的同时,还对原唐朝的官员重新洗牌,凡是三品以上的全部不用,只有四品以下的才可以官复原职。这使得唐朝很多旧官不愿归附。对此,黄巢开始“亮剑”,缉拿唐朝高官,并且规定:凡是私藏唐朝曾经的高阶官员者一律格杀勿论。结果导致宰相、左右仆射和太子少师等人都被黄巢屠戮殆尽。黄巢作为起义军的首领,不能施以仁德,这是他根基不稳的致命因素。

在“齐王”宝座上,黄巢在宫廷里淫乱无度,宫廷外,黄巢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黄巢起义夹杂着很多的历史局限性,显而易见。首先,作为农民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在理论上缺乏先进的思想认识和优秀的指挥策略;其次,没有笼络人心,没有建立精英团体,没有优秀的人才;第三,杀伐太重,背离人心,得不到后续支持;第四,根基不稳,起义军转战大半个国家,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难以设立屏障;第五,军纪不严,与匪寇无异,从进入长安后的表现可见一斑。

四、失败后的决绝

公元883年,唐朝将军李克用对黄巢义军进行了大决战,结果李克用大获全胜,黄巢只好率领15万士兵从长安城落荒而逃。可是,在逃跑前,黄巢再做惊人举:将长安城付之一炬……在流亡途中,黄巢依然对河南、山东地区的平民百姓进行杀害。

纵观黄巢起义的失败,虽然自己曾经富甲一方,但作为起义军的首领,他根本不懂得与民休息,不具备一国之君的能力和胸襟,也没有做出具有威慑力的举措来治理自己打下的江山。认识的狭隘和片面性,最求享乐与安逸,加上手段残忍,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想想看,这样的政权用民间俗语来说就是: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

标签: 黄巢唐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子嗣

    为何大多数清朝公主都没有子嗣?死后入殓时发现悲惨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王朝。作为一个由关外满族统治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清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服饰发型、皇室规矩等等。此外,清朝

  •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恢,蜀汉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

  •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

  •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裹儿,唐朝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大唐历史在

  •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毙鹰事件,清朝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

  •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景之治,汉景帝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

  •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羊琇,西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

  •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综,东吴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

  •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瑜,东吴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

  •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景,东汉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